最近,美国又升级了针对中国企业的芯片禁令,把“实体清单”上企业的子公司也纳入管制范围。
这一操作直接波及国内成百上千家企业——要知道,之前已有几百家企业被列入清单,这些企业的子公司数量众多,影响范围可想而知。
美国半导体设备巨头应用材料最先感受到冲击。他们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文件显示,2025年第四财季收入将减少1.1亿美元,2026年全年预计少赚6亿美元。
这背后是更大的生意缩水:禁令前,中国市场贡献了应用材料32%的营收,相当于每三块钱收入就有一块来自中国。禁令后,这个比例跌到18%,每个季度直接少赚10亿美元。现在新禁令又加码,单季度又要再少1亿多美元。
科磊、泛林等其他美国芯片设备企业的情况也差不多。这些公司过去30%-40%的收入依赖中国市场,现在普遍跌到20%以下。但更严重的损失藏在表面数据之下——它们正在失去中国这个关键的技术试验场。
中国一直是新技术验证和工艺优化的重要基地。设备厂商需要实际生产场景的反馈来改进技术,比如调整参数、优化流程。一旦失去中国市场,这些企业的设备改进会遇到阻碍,技术迭代速度可能变慢。
更致命的是,中国正在加速国产替代。当美国设备被排除在外,中国企业会逐渐形成自己的供应链生态。一旦这个生态成熟,美国企业再想回来就难了。
所以现在美国芯片设备巨头是有苦难言。美国政府不断升级禁令,看似针对中国,实则让自家企业陷入两难:继续遵守禁令,收入持续下滑;想绕过禁令,又可能面临政府处罚。更关键的是,时间拖得越久,中国自己的技术体系越完善,美国设备在全球市场的话语权就越弱。
说到底,禁令不是简单的“卡脖子”,而是把双方都逼到了墙角。美国企业损失的是真金白银和未来市场,中国企业则被迫加速自主创新。这场博弈里,没有赢家,只有各自的代价。
更新时间:2025-10-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