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注意了!各年龄段“必查项”差别很大,现在看还不晚→

当前正值体检季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

拿到体检报告

看到几个“异常”指标就慌了神

开始猜测自己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事实上

有些看似“异常”的指标

并不代表真的有问题

比如低血压、慢心率等

还有些看似“异常”的指标

可能是健康加分项

低血压

通常血压低于90/60毫米汞柱称为低血压。如果血压在这个数值附近,甚至略低一些,若没有头晕、眼前一黑这些大脑供血不好的表现,或者胸闷、气短等症状,就没必要太过担心。研究显示,高压在90毫米汞柱以上,低压60毫米汞柱以上,数值越低,脑梗风险反而越低。

慢心率

成年人正常的心率范围为60~100次/分,而心率白天在55次/分以上通常也不会有头晕、胸闷等供血不足的症状。

高密度脂蛋白高

这属于“好”胆固醇,对心脑血管有保护作用。如果体检报告对应的指标箭头向下就要注意饮食、增加运动了。

医生表示,体检结果中如果有箭头或者有符号,并不一定都表示有问题、有异常。领取体检报告时,可与医生进行面对面咨询。

学龄期儿童及青少年

容易出现营养不良、贫血、近视、脊柱侧弯等问题,可以重点检查生长发育状况和视力等。

18岁至30岁人群

这个年龄段人群通常身体健康,建议每1至2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常规检查血压、血糖、血脂及肝肾功能、血尿便常规、心电图等。

30~40岁人群“三高”是体检重点

30岁后,虽然人体各项机能处于巅峰状态,但这个年龄段的人普遍工作压力大、应酬多,饮食习惯不科学且运动量不足,容易发胖。这一时期要重点关注血压、血糖和血脂变化,若有异常需马上调整。

专家建议:

40~50岁人群

心血管、肿瘤是体检重点

40~50岁年龄段是“健康高危期”,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必须关注心脏问题;同时,这个年龄段,癌症发病逐渐增多。

专家建议:

50岁以上人群骨密度、血管是体检重点

50岁开始,人体机能衰退,尤其是女性骨质疏松高发。如果出现浑身疼痛、容易骨折等症状,就该考虑是否为骨质疏松。另外,还要警惕胃肠道疾病、动脉粥样硬化。

专家建议:

每年体检成了不少人的健康必修课,但有些错误的做法,可能让体检白做。到底哪些体检观念是错的?怎样才能避开这些坑?我们来一一拆解。

误区一:选越贵的项目效果越好

并非越贵的检查项目越好,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比如影像学检查方面,既要考虑能够发现自己的潜在疾病,也要考虑辐射量。例如,PET-CT能够检查出来很多肿瘤相关方面的疾病,但是价格昂贵,而且它适用于在已经发现疾病的基础上再进行筛查,在体检过程中并不适用。

误区二:等身体不适再做体检

不行,健康体检的目的是对疾病进行早发现、早干预。如果身体已经出现不适,往往说明疾病已经发展到一定的阶段,这时就不适合去体检,而是去就医了。体检是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情况下,定期去做的常规身体检查。

误区三:体检报告看完不用管后续

不行,体检报告拿到手里以后一定要仔细阅读。第一,先要仔细阅读体检报告中对于诊断或阳性结果的描述、建议,以及干预措施。第二,对于重大的异常结果,一定要及时就医,寻求进一步诊断或治疗意见。

END

原创:央视新闻权保护声明:西安科普是以传播科学、科普知识为主的公益性公众号,均不通过采编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参与任何商业活动、获取商业利益。本公众号采编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特此鸣谢!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9

标签:养生   差别   很大   疾病   心率   毫米汞柱   人群   异常   年龄段   报告   血压   低血压   血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