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杭州的深秋,寒意渐浓。39岁的李叔同,这位名震一时的才子,在虎跑寺剃度出家,法名弘一。
这一消息如惊雷般,在杭州城炸开了锅,尤其是对于他的妻子俞氏和两个儿子来说,更是晴天霹雳。剃度三天后,俞氏带着两个孩子,跪在寺庙外,长跪不起,泪水与额头磕地的鲜血交织在一起。她哀求着,呼喊着,希望丈夫能回心转意。
然而,回应她的,只有一句冰冷的“不见”。
四个小时的等待,俞氏的额头已鲜血淋漓,两个孩子的哭声也渐渐嘶哑。
寺内的老师傅心生怜悯,劝李叔同,若要入空门,须先了断红尘事。大门缓缓打开,李叔同站在门槛后,望着门外满头银发的妻子和啼哭的儿子,神色平静如水,只道:“出家人万念皆空,心如止水,施主,你还是回去吧!”俞氏的哀求,儿子的呼唤,李叔同的眼中闪过一丝疼爱,却很快被决绝取代。
他转身,走向钟声回荡的佛堂,留下俞氏和孩子们在门外,哭声随风飘散。
回程的路上,大儿子稚嫩的声音问:“既然父亲不肯尽做父亲的责任,为何要生下我们?”这句话,像针一样刺痛了俞氏的心。
她和李叔同的婚姻,本就是一场错误。
21年的等待,换来的,是形如活寡的日子。如今,他连亲生骨肉也不顾了,四大皆空,她却放不下。
这些年,俞氏靠着刺绣的手艺,熬过了无数个空虚寂寞的日子。她没有抱怨,只是默默承受,因为儿子们是她唯一的慰藉。李叔同出家前,把所有的财物都留给了日本女友,没有给她留下一分钱。但俞氏没有倒下,她用自己的双手,撑起了这个家。
没有了若即若离的婚姻羁绊,俞氏的心情反而多了几分清净。她更加专注于刺绣,技艺日益精湛,渐渐成了远近闻名的绣娘。
儿子们也懂事了许多,看到母亲为自己熬白了头发,他们更加奋发向上。一家三口,虽然清苦,却也安乐。而李叔同,在千里之外的空门中,念佛修心,美其名曰修行。他或许真的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但这份平静,却是建立在俞氏和孩子们的痛苦之上。
人们常说,修行是为了超脱,是为了寻找内心的宁静。但真正的修行,不是逃避,而是敢于直面命运的惨淡,去承担,去挑战。俞氏带着孩子,在李家老宅算计柴米油盐,精打细算过日子,这才是平凡人真正的修行。
李叔同的选择,或许是他个人的解脱,但留给俞氏和孩子们的,却是一生的伤痛。红尘尽断,一念成佛,一念成劫。李叔同成了佛,却让俞氏和孩子们在红尘中,历经了无数的劫难。
历史的长河中,这样的故事屡见不鲜。有人选择放下,有人选择承担。但无论选择何种道路,都请记得,真正的修行,不是逃避现实,而是在现实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勇敢地走下去。
更新时间:2025-04-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