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卫星导航用户数差距断崖:美国GPS用户数超60亿,中国北斗呢

卫星导航(GPS)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发力,全球到处都是它的身影。

据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最新的数据,GPS全球用户已经超过60亿,差不多占了全世界人口的75%。手机里的地图App、车上的导航仪、甚至银行交易的时间同步,好多都靠它撑着。

相比之下,中国北斗系统起步晚点,但发展速度飞快,到2024年底,支持北斗的设备累计超过20亿套,包括智能手机、车辆终端和专业设备。

这差距大,但北斗正一步步追上来。

美国国防部1973年启动项目,本来是为军用设计的,整合海军的Transit系统和空军的方案,目标是实时定位导弹和舰艇。

1978年,第一颗试验卫星Navstar 1发射,从范登堡空军基地用德尔塔火箭送上天。那时正值冷战,美国想抢占技术高地。

1983年,韩国一架客机因导航出错被苏联击落,死了269人,这事让美国决定开放部分信号给民用,虽然精度降到100米,但总算迈出一步。

1985年,进入生产阶段,空军跟承包商签合同,造Block II卫星,这些卫星加了太阳能板和防护层,能在轨跑7.5年。

1989年,第一颗Block II上天,之后每年几颗,1993年达到初始运行,用18颗卫星盖住全球部分区域。

1995年,全套24颗卫星就位,确保地球上任何地方至少能看到4颗,精度提到10米内。

1990年海湾战争,GPS第一次大规模上阵,美军用手持接收器协调部队,精确打击,这证明了它的实战价值。后来美国不停升级,1997年Block IIR卫星加了自主导航,少靠地面站。

2000年,克林顿总统下令取消选择可用性,民用精度从100米跳到10米,商业应用爆炸了。

智能手机时代,GPS嵌入安卓和iOS系统,谷歌地图之类的App靠它火遍全球。到2025年,GPS市场规模预计达1389亿美元,从1194亿涨上来,增长率挺稳。

用户这么多,因为它早早成了标准,全球90%以上的设备兼容,产业链锁死,用户习惯养成,导航就等于GPS。

中国1994年批准北斗项目,主要是担心太依赖别人,战略上要自主。

起步时,航天科技集团主导,先做区域覆盖。2000年10月,第一颗试验卫星从西昌用长征三号甲火箭发射,进地球同步轨道,提供初步定位。

两个月后第二颗上天,双星系统盖住本土部分,用差分技术精度到20米。2003年5月,第三颗发射,北斗一号建成,用3颗卫星做本土被动定位,用户发信号给卫星再回传,跟主动系统不一样。

先用在渔业和边境,帮南海渔船定位置。

2004年,北斗二号启动,目标是亚太地区。2007年4月,第一颗二号卫星上天,用中地球轨道,提高覆盖。2009年两颗,2010年三颗,铷原子钟同步误差小于10纳秒。

2011年多颗发射,优化轨道避盲区。2012年12月,16颗卫星盖亚太,精度10米,免费服务,还兼容GPS方便过渡。

在高铁上辅助调度,交通运输先推广。

2015年,向“一带一路”国家输出终端。2017年11月,北斗三号开干,第一对卫星发射,混轨构型:24颗中轨、3颗地同步、3颗倾斜地同步,增强全球信号。

2018年,北斗基本组网,10颗卫星覆盖“一带一路”,短报文服务上线,用户在无网区能发120字符,在2019年四川长宁地震时协调救援。

2019年,更多的卫星,加激光链路卫星间通信。

2020年6月23日,最后一颗从西昌上天,全球覆盖,55颗卫星,厘米级精度,城市信号强。

之后迭代,2021年融入5G技术。到2025年,北斗产业产值达5758亿元人民币,涨7.7%,设备超20亿套,智能手机里华为小米等国产机兼容288百万,每天定位超1万亿次。

这事是技术自主和全球博弈。GPS主导久矣,北斗追赶猛,最终受益的还是用户。


参考资料:

1、美媒渲染中美“卫星导航领域竞争”:美国曾是王者,如今正输给中国 观察者网 2024-04-11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9

标签:科技   用户数   中美   断崖   美国   北斗   中国   差距   精度   全球   用户   西昌   系统   智能手机   设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