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贸易代表放话:必要时对华打贸易战,第一波失败后哪来的底气?

#10月·每日幸运签#

美国贸易代表贾米森・格里尔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又一次把中美贸易的紧张氛围拉了起来。面对 “当前是不是贸易战” 的提问,他说 “目前没必要这么做,但如果需要,我们已做好准备,而且我们认为,美国人民也做好了准备”。可稍微梳理下这段时间的关税博弈就会发现,美国之前明明主动把对中国商品的关税从 145% 降到过 10%,如今又喊着要打贸易战,第一波博弈没占到便宜,现在的底气到底从哪来?

要弄明今年 2 月,特朗普政府先对所有中国商品征 10% 关税,3 月就涨到 20%,之后双方几次对等反制,美国对中国商品关税飙到 145%,中国对美国供应商的关税也到了 125%。可到了 5 月中旬,美国却主动松口,和中国达成协议,从 5 月 14 日起双方关税互降至 10%,为期 90 天。

只不过美国对中国产品的关税实际是 30%,因为针对 “芬太尼” 的 20% 关税没取消。但好景不长,春末夏初时,双方互相指责对方违反初步协议,关税博弈又回到紧张状态,现在格里尔又放出准备打贸易战的话。​



很多人疑惑,当初美国为什么会主动把关税从 145% 降到 10%?根本原因是高关税已经伤到了美国自己。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当时做过统计,145% 的高关税让美国企业每个月多花几十亿美元成本,这些成本要么转嫁给消费者,导致超市里中国产的日用品、家电价格上涨,要么让企业利润大幅缩水。

有数据显示,当时美国零售协会向政府施压,说高关税让美国普通家庭每年多花近千美元,不少依赖中国供应链的中小企业甚至面临倒闭风险。另外,全球产业链也因为高关税出现混乱,美国农业出口受到影响,大豆、玉米等农产品对华出口量下滑,农民抱怨声不断。特朗普政府面临国内企业和民众的双重压力,不得不主动提出降关税,寻求缓和。​

可现在为什么又有了打贸易战的 “底气”?表面看,美国似乎觉得通过之前的谈判摸清了中国的 “底线”,想通过强硬表态争取更多谈判筹码。但实际上,这种底气更多是政治层面的考量。今年是美国大选关键年份,特朗普政府想通过对华强硬态度讨好国内保守派选民,转移国内经济压力带来的不满。还有一点,美国想在科技、制造业等领域进一步压制中国,觉得通过贸易战威胁,能迫使中国在这些领域做出让步,比如限制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

对此,有美国中小企业主认为 “之前关税降到 10% 时,我刚和中国供应商签了长期合同,现在又说要打贸易战,这不是把我们往绝路上逼吗?”;中国跨境电商从业者也无奈 “关税涨涨跌跌,我们备货都不敢多备,生怕成本突然飙升,美方根本不管企业的死活”;还有普通美国消费者说 “之前关税高的时候,买个中国产的电饭煲都贵了几十美元,现在又要打贸易战,最后还是我们掏腰包,说什么美国人民做好准备,纯粹是假话”。​

有分析指出,美国所谓的底气其实是虚的,之前主动降关税已经说明高关税对美国自身伤害极大,现在再喊打贸易战,不过是政治作秀。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专家查德・鲍恩也表示,从数据来看,145% 的高关税期间,美国对华进口额下降了 15%,但美国消费者支付的成本却上升了 20%,这种代价美国根本承受不起长期的贸易战。

中国这些年已经建立起更完善的国内市场和多元的国际供应链,对美国关税的耐受度大幅提升,美国想通过贸易战压制中国,根本不现实,最后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现在美方一边喊着准备打贸易战,一边却回避之前高关税带来的自身损失,这种矛盾的态度背后,是政治算计多于实际经济考量。对中美两国企业和民众来说,贸易战没有赢家,之前关税下降期间,两国贸易额有过短暂回升,不少企业都享受到了实惠,这已经说明合作才是正确选择。美方要是真的发起贸易战,最终伤害的不仅是中美双方,还会打乱全球经济秩序,这种后果,恐怕不是美国所谓的 “底气” 能扛得住的。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3

标签:财经   底气   代表   贸易战   贸易   美国   关税   中国   格里   主动   美方   企业   中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