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人没朋友,也不愿意合群,往往说明了3个问题

原创 十点小嗲 十点读书

2025年09月24日 18:30 山东

十点读书雅君

将在09月28日 19:00 直播

预约

江中中秋好礼|甄选食材适合中国胃


▼点下方播放按钮收听十点主播夏萌朗读音频

一个女人没朋友,也不愿意合群,往往说明了3个问题,十点读书,9分钟


周末的时候,有朋友问了我一个问题:


最近发现,年纪越大,似乎就越没兴趣再去维持人际关系。


感觉跟谁都合不来,不愿交新朋友,也懒得和亲戚走动。


微信上保持联系的人屈指可数,有的只是屏蔽了消息的各种群聊。


大多时候,宁可自己一个人待着,也不愿意去主动找谁。


“这样的生活状态正常吗?”


我回复她,没关系的。


如果一个女人没朋友,也不愿意合群,其实恰恰说明了3个问题。




博主@大猫有段时间患上了“没朋友羞耻症”。


看到别人成群结队,就有一种难以言喻的羞耻感。


于是她逼自己去社交、去合群,融入各种群聊活动里。


但有一天,聚会吃到一半,她决定中途离开。


因为她忽然发现,大家每次见面聊来聊去的无非就三个话题。


拐弯抹角的炫耀自己,添盐加醋的贬低别人,互相窥探着搬弄是非。


每次赶场完回家,她的身体就像被掏空,弥漫出深深的倦怠感。


我承认自己本身就是一个能量很低的人,容易被人所干扰。


所以没朋友就没朋友吧,我还是更需要通过独处来让自己平和起来。


现代社会,常把会社交,朋友多作为一个人受欢迎程度乃至幸福感的标尺。


如果反之,就会被贴上“情商低”“孤僻”甚至是“性格怪”的标签。


但事实是,每个人身上的能量都是有限的。


过多关注外界,迎合无意义关系,只会把自己的能量分给别人。


这不是在社交,而是在耗能。



国民女神高圆圆,是公认的不爱参加社交活动的人。


刚出道时参加电影节,为了不和别人说话,她对着树站了一个晚上。


推不掉的时尚活动,就溜出去待在洗手间,直到有人找。


在她看来,90%以上的社交对于她来说都是消耗。


“你的精力有限,你不可能分配给那么多人,对于我来说是。”


所以工作之余,她都会选择宅在家里,读读书,做做饭,陪陪家人。


日子虽然枯燥重复,但对她来说,却是最简单最有效的自我疗愈方式。


其实真正活明白了的人,都不喜欢扎堆。


因为生活中很多美好的享受,本就存在独处的时刻。


下雨天一个人安静地待着,一盏灯,一杯茶,一本书。


收拾干净自己的小屋,插一束花,听一首歌,做一道美食。


这种生活方式,与其说是斩断社交,不如说是给自己的精神减负。


把自己该干的事都干好后,就享受自己清清爽爽的空间,过简简单单的生活。




也许有人会问, 人终究是群居动物,如果世界只有自己,岂不是一直很孤独?


不是的。


孤单与孤独,看似相似,却有着微妙的本质区别。


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中写过一句话,形容得很贴切。


孤独和寂寞不一样,寂寞会发慌,孤独则是饱满的。


一个人是否会感到孤独,不在于她处于什么样的环境,而在于她内心的状态。


无法独处的人,哪怕置身于热闹的人群中,也掩盖不住心里的落寞和冷清。


甚至周遭越嘈杂,孤独越强烈。


而能独处的人,即便是一个人,也是一种享受。


就如刘若英。


她唱过一首歌,其中有句歌词是“我想我会一直孤单,这样孤单一辈子”。


而这也是她真实的生活写照。


两岁时父母离异,寄住在亲戚家,十六岁祖母就让她一个人旅行。


在这样的环境下,她慢慢尝试和自己和解。


不再被动承受孤独,而是主动选择探索让自己愉悦的生活方式。



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喝咖啡,一个人去浮潜。


哪怕后来结婚,她也一直保持这样的状态。


和丈夫分房而居,两人各自拥有一间书房。


对她而言,孤独不是孤苦,而是早已成为她生命自我完善的一部分。


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我们总是被各种声音包围——


社交媒体的提示音、工作的压力、周围人的期待。


我们习惯了向外寻求认可与连接,却常常忘记了,最重要的对话始终发生在内心。


贾平凹在《自在独行》中写道:


独行是一场心灵的隐居,真正的洒脱来自内心的安宁。


能够安然面对孤独的人,内心其实早已搭建起一座丰盈的宇宙。


对于她们来说,一个人喝茶、散步、旅行、看风景,看似孤单。


可是每一秒在与心灵建立更深层的连接,消化自己的情绪,处理自己的焦虑。


在独处的平静和心安里,获得真正的精神自由。




被誉为世界最强潜水员William Trubridge,曾经18次打破世界纪录。


在不携带任何氧气设备,不依靠任何辅助器械,下潜至102米。


很多人不解,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项孤独且极限的运动。


他的回答是:


自由潜水的时候,你必须抛下自己一部分的感受。


抛下自我、抛下遗憾、愿望、担忧,甚至是一部分呼吸的本能。


此时此刻只剩下海水和你,你变成沉没在寂静中的寂静,终于和深井一样的潜意识共处。


这是我永远对这项挑战上瘾的原因。


人人都害怕孤独,但孤独却是精神卓越之士的注定命运。


所有深刻的思考、伟大的创作,几乎都是在孤独中孕育的。


狄金森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隐士”。


她几乎足不出户,拒绝一切社交拜访,甚至只通过房门与客人交谈。


这种极致的、与外界物理隔绝的孤独,为她营造了一个无比丰富的内心宇宙。


最终成为与惠特曼齐名的伟大诗人。


余秀华因为出生时脑瘫,长期生活在湖北农村的封闭环境里。


漫长的、无人问津的乡村生活,反而淬炼出她最纯粹、最不加掩饰的诗句。



正如冯骥才所说:


庸碌的人用热闹填补空虚,优秀的人以独处成就自己。


对每个人而言,孤独是走向成熟的必经修行,但更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自我成长和探索的能力。


在无人问津的时光里,你可以心无旁骛的沉浸在自己心流状态中。


无论是系统学习一门新技能,还是精进专业知识,还是广泛阅读、深入思考。


这种在独处中带来的成长效率,远胜于日常碎片化的努力。


所以,请珍惜并善用独处的时光。


它不是你与世隔绝的孤岛,而是你走向自己的朝圣之路。


你走过的每一步,终将在未来的某天,让你成长为更丰盈、更有力量的自己。



最后,借用米兰·昆德拉的一句话:


独处的人是在凝望上帝的窗口。


凝视上帝窗口的人不无聊,她很幸福。


如果你也正处于不想说话,没有朋友,独来独往的静默期。


那么恭喜你。


那些看似孤独的时光,其实是生命赐予我们最珍贵的礼物——


一个人静静地思考世界,与内心深处的自己对话,感受精神世界的宁静与力量。


点亮文末的

,愿我们都能学会静享一个人的清欢。


在独处的平静和心安里,遇见更丰富、更深刻、更真实的自己。





作者 | 小嗲

主播 | 夏萌,用我的声音温暖你的睡前时光。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5

标签:美文   朋友   孤独   社交   内心   世界   孤单   时光   状态   精神   无人问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