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三伏,乃一年中最为炎热潮湿之季。持续的酷暑高温与湿气交织,人体易感外热内湿,加之空调冷气侵袭、冷饮频进,脾胃功能往往不堪重负,易生不适。近来收到很多问题:
“暑热难耐,喝什么茶既能解暑又不伤及脾胃?”
“饮食如何选择可兼顾祛湿与避免体重增长?”
“身重体倦、食欲不振,可有调理之法?”
有感于此,特此分享个人经验:四款适宜三伏时节品饮的茶类,以期助各位安然度夏,养身怡情。
四款适宜茶饮,各具调养之效:
乌龙茶:消食化滞,调和脾胃
乌龙茶属半发酵茶类,其特有的茶多酚与芳香物质,具有良好的消解油腻、促进消化之功。尤适宜于烧烤、火锅等饮食之后,缓解脘腹胀满之感。推荐选择铁观音、大红袍、凤凰单丛等品类。冲泡宜用约95℃热水,前几道可快速出汤(约10秒),其回甘迅捷,能有效涤除口中腻感。品饮片刻,常感胃脘舒缓,气息亦带清雅芬芳。
推荐品类: 铁观音、大红袍、凤凰单丛。
冲泡要领:
择器: 首选白瓷盖碗或紫砂小壶,利聚香观色。
水温: 95℃左右沸水为佳,激发高香与内含物质。
茶水比: 约1:15至1:20(如110ml盖碗投茶7-8克)。
醒茶: 沸水快速润茶一遍即弃,唤醒茶质。
出汤: 关键! 前3-4泡注水后即刻加盖,约10-15秒快速出汤,避免久浸苦涩。其后可依滋味浓淡逐泡延长5-10秒坐杯时间。其回甘迅捷,能有效涤除口中腻感。品饮片刻,常感胃脘舒缓,气息亦带清雅芬芳。
普洱熟茶:温养脾胃,润泽肠道
普洱熟茶经后发酵工艺,富含益生菌成分,茶性温和醇厚,能温暖脾胃而不显刺激,是应对夏日贪凉伤胃的佳品。勐海熟普、宫廷普洱皆为上选。建议于餐后半小时左右品饮,取茶约6克,沸水快速润洗(醒茶)两遍后正式冲泡。饮后若闻腹中微鸣,是益生菌群活跃、促进肠道运化的良性反应。
推荐品类: 陈期三年以上、工艺到位的勐海熟普、宫廷级或特级料。
冲泡要领:
择器: 紫砂壶(保温聚香)或厚壁盖碗皆宜。
水温: 务必使用100℃沸水,方能充分激发其醇厚内质。
茶水比: 约1:20至1:25(如150ml壶投茶6-7克)。
醒茶: 尤为重要! 沸水注入,快速倒掉(洗茶),重复两遍,旨在涤净仓储气息、唤醒茶性,使后续茶汤更纯净醇和。
出汤: 醒润后正式冲泡。前几泡注水后约5-10秒即可出汤(视个人浓淡喜好)。熟普耐泡,后续可适当延长坐杯时间。汤色应红浓明亮。餐后半小时品饮,饮后若闻腹中微鸣,实乃益生菌群活跃、促进肠道运化之良性反应。
六堡茶:祛湿利水,提振精神
广西梧州六堡茶,或含有“金花”(冠突散囊菌)的安化黑茶,其特殊菌群具有良好的祛湿化浊、消解油腻之效,正应对三伏湿困之弊。可采用煮饮法:冷水投茶,煮沸后续煮约3分钟,汤色红亮澄澈,待其温热或放凉饮用,祛湿之功不减。常饮之,可觉身体微微汗出,湿浊渐消,精神亦随之清爽,体重或有良性变化。
推荐品类: 广西梧州传统工艺六堡茶,或含丰富“金花”的安化黑茶。
冲泡要领(推荐煮饮法,效更显):
煮茶法: 取茶5-7克,置入煮茶壶(玻璃、陶壶均可),加入冷水约500ml-800ml。冷水入茶同煮是关键,使内含物质随水温上升缓慢析出。大火煮沸后转文火,保持微沸状态煮约3-5分钟,至汤色红亮透澈即可离火。可趁热品饮,亦可待其自然凉至常温饮用(祛湿效果不减)。此法析出充分,口感醇滑饱满。
盖碗/壶泡法: 亦可使用盖碗或壶冲泡。投茶量略多于熟普(茶水比约1:15-18),100℃沸水,醒润1-2遍。前几泡快出(10-20秒),后续可延长。汤感较煮饮略薄,然祛湿之效依然显著。常饮之,可觉身体微微汗出,湿浊渐消,精神亦随之清爽。
老白茶:清润生津,宁心除烦
陈年寿眉等老白茶,经时光转化,茶性趋于平和,不寒不燥。其汤感醇厚甘润,常带有药香、枣香或陈韵,具有生津止渴、清心除烦、安神助眠之效。于午后或晚餐后,取适量以沸水冲泡或保温杯闷泡,小口慢啜。其温润甘甜可有效缓解暑热带来的口干舌燥与心绪不宁,犹如为燥热的身心注入清泉,有助于夜寐安宁。
推荐品类: 陈期三年以上的寿眉、贡眉,或白牡丹。
冲泡要领:
择器: 盖碗、紫砂壶或陶壶均可,保温杯闷泡亦佳。
水温: 100℃沸水,充分释放其陈化内质。
茶水比: 盖碗/壶泡约1:20-25(如120ml盖碗投茶5-6克);闷泡可减至1:100左右(如2克茶配200ml水)。
醒茶: 沸水快速润茶一遍,弃去。
出汤:
盖碗/壶泡: 注水后稍候片刻(约20-30秒),待茶叶舒展,缓缓出汤。老白茶内含物释放较慢,前几泡可稍延长浸泡时间(30秒至1分钟),后续逐泡延长。汤色由浅黄渐至橙黄、琥珀色,滋味愈显醇厚。
闷泡法: 特别适合夏日便捷饮用。取适量茶叶置保温杯,沸水注满,旋紧杯盖,闷泡至少30分钟至1小时以上,或放置数小时。茶汤甜润稠滑,药香枣香浓郁。于午后或晚餐后,小口慢啜,其温润甘甜可有效缓解暑热带来的口干舌燥与心绪不宁,犹如为燥热的身心注入清泉,有助于夜寐安宁。
三伏养生之要,在于顾护脾胃。 以上四款茶饮,分别从消食导滞、温养脾胃、祛湿利水、清润安神等不同角度进行调理;而避免寒凉伤胃、肥腻碍脾、生冷生湿之食,则是减少外部对脾胃的损害。内外兼调,方能在炎炎夏日保持身体清通、神清气爽。谨以此建议,供各位参考,愿大家安然度夏,身心康泰。
更新时间:2025-07-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