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江生活(三十三)档案馆里的《唐江镇简史》

谁不说自己的家乡好,讲好唐江故事,先要了解唐江,唐江的历史源远流长,唐江的故事三天三夜讲不完。

以下内容是部分来自南康档案馆《唐江镇简史》等资料,版权归属南康档案馆,转载需注明。

远在唐朝末年,就有人在唐江定居,到明朝正德年间,(公元1506年——1521年),唐江就已正式开圩。至今(开圩)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解放前唐江的行业繁多,整个市场一些主要行业的基本情况是:布匹、文具纸张多系南昌、吉安人经营;丝线、颜料属泰和人经营;至于食盐多由广东人经营;烟草是福建人经营;药材为樟树人经营。

1944年冬——1945年春夏间,日寇的铁骑三次蹂躏唐江,强权掠夺,奸淫烧杀,穷凶极恶,唐江遭到了空前大浩劫。

“日本鬼子来一趟,胜过遭受三年荒。”事实何止如此,根据现在获知的部分情况。1945年7月22日,最后一批鬼子从唐江溃逃时,就强拉民夫200多人,其中大多数被杀和折磨致死,侥幸逃回来的已不成人样,有的没有几天就病死了。当时烧毁民房13栋,抢粮万余斤,奸淫妇女而被轮奸的就有20余人,致死的4人,被杀的多人。强抢走米食猪牛家畜则不计其数,并放马践踏庄稼,割青苗喂马等等。

唐江是一个手工业在历史上就比较发达的集镇,与农业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在解放前后,显然是两种面貌。

解放前,手工业也是操纵在资本家(客头)的手里,手工业工人和劳动者同样过着被压迫被剥削的生活。当时流传手工业有“三苦”。真是一点也不假。是哪“三苦”?就是停止待料急得苦,原料到手累的苦,深受剥削生活苦。其实,又何止是“三苦”。

北伐战争前后。唐江有完全封建式的私塾,也有学西洋样子的小学,私塾学生约300余人。小学则有三所,即:乐群、共和、国民。其中乐群小学规模最大,办得较好,有学生160人左右。共和小学次之,有学生90个左右,国民小学仅有40多个学生,而且没有办多久。总共全镇也只有学生600余人。还没有现在一个小学的人数多。

穷人的子弟很少有学习的机会,因为生活所迫,也交不起学费。小学甲乙班每年要缴五个洋毫,折米约一担半。丙丁班四个洋毫,也是一担多米。私塾缴米五斗,端午、中秋、年节还要送礼,一般人家的子弟就能读,也最多三年,就要送去学手艺、学生意,以减轻家庭负担,这无形中就给劳动人民的子弟关了大门。

到1926年(民国15年)。开始有学生自治会、童子军、足球会等学生组织。文化教育在当时情况也算(更)进了一步。直到抗日战争时,才由九江搬了一个光华中学来。继而卢贵山也在唐江办了一个岭北中学。以后又迁来一个江西省高级制糖科职业学校(中专)。这时,唐江才算有了中学教育。一直到1948年解放前夕,唐江才发展到有中学生447人,小学生1618人。

但当时读一年中学还是非常困难的,一个学期的学费就要三担三斗谷,另加一石五斗头白米,其他费用还在(另)外。在这困难当头,人民颠沛流离的时代,一般劳动人民的子弟,你能够坐(读)上中学吗?

教职员的生活也是非常痛苦的,一个小学老师一学期只有几担谷,而且还是给你一张条子到横石井(现横市镇)去挑。老师就只有忍痛把谷条子低价卖给米商。每到学期终了,又得提心吊胆,下学期校长是否会请(自己)?有没有这碗饭吃了?上面就是旧社会唐江文化教育事业的一般面貌。比比过去,看看现在,今天我们有这样的幸福日子和大好的学习机会,你能不发奋求学吗?

唐江(成立了)五金、缝纫、泥木、弹棉、排业、码头等11个行业工会,拥有会员2000多人,其中泥木工会会员最多,有600多人,染(织)业工会次之,也有400多人员。中国共产党通过(对)各级工会的领导,向资本家提出了“改善劳动条件、增加工人工资、不准打骂工人和保障工作三年,准进不准出”等的合理要求,并进行了英勇的斗争。

为了保障工人运动的顺利发展,维持社会治安和防止不法资本家及反革命分子的破坏活动,各个行业工会都建立了自己的武装工人纠察队。全镇200多个纠察队员,拾起梭标、马刀,穿起了工会发的草绿色制服,日夜巡逻放哨,不辞辛苦的保护着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切身利益。

正当工人运动和唐江人民的革命斗争,在欣欣向荣、澎湃发展的浪潮中,人民头号公敌蒋介石在上海制造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公开叛变了革命。陈赞贤同志也在赣州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了。噩耗传到了唐江,激起了唐江人民和劳动人民的无比愤怒,纷纷提出抗议,并抬着陈赞贤烈士的血衣,在吉安会馆(今唐二小)召开了几千人的隆重的追悼大会,并举行了公祭,对这位优秀的工人领袖表示沉痛的哀悼。并发誓要继承烈士遗志,奋勇前进。愚蠢的敌人,杀了陈赞贤的肉体,可是始终也杀不了陈赞贤的精神,更多的“陈赞贤”起来了,反动派的死亡更临近了。

1930年——1933年红军都先后多次来过唐江,广泛的播下了革命的种子,大大的打击了反动派的嚣张气焰。红军这个光荣的名字,在唐江人民的心里印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

1949年8月17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宣告唐江区人民政府成立,人民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并立即责令逃至龙华大坑一带的伪唐江区长卢云同和其所部的伪职人员,自动回来向人民低头认罪交出屠刀。十多天后卢云同也深知法网难逃,被迫率其伪职人员回唐江办理移交,唐江的反动政权已彻底灭亡。

(旧时)二万多的勤劳勇敢的唐江人民获得了新生,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英明的领袖毛主席的领导下,团结一心,朝着党所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

支援前线,解放全中国。

为了支援人民子弟兵解放全国受苦受难的阶级兄弟,唐江人民在自己的政府领导下,成立了支前办事处,开展了一个轰轰烈烈的支前运动。

唐江人民自动为解放军当向导,并组织了担架队、运输工人,帮助自己的子弟兵带路和运送伤病员及各种支前物资。在支前工作方面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为了保证前线需要,在支前办事处的领导下,积极响应号召,开展借粮、借款~~等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唐江人民支前的主要物资有:糙米37万斤,木柴15万5千斤,军鞋1万7千双,其它物资5万余件(斤)。

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唐江人民(~~)积极开展了抗美援朝活动,计捐人民币(旧)七亿元(半架战斗机),鞋、袜、长裤、毛巾等日用品4856件。青年人积极参军参与,计报名参军的400多名,录取90多名,1951年参加军事干校的10余名,1951年“五一”节举行了一万多人的反美游行大示威,并有14000多人在要求五大国缔结和平公约上签了字,我9800多人投了票反对美帝武装日本,为了揭露美帝的蒋匪帮的罪行,全镇开过大小控诉会280多次。

现在的唐江多么宏伟美丽,物产丰富,交通便利,是一个手工业发达的地方,也是我县农副土特产品的中心集散地,盛产蔗糖及蜜饯果品,国内国外都享有声誉。“园坛岭”“阳燕岭”绿树成荫,“茶亭角”“七间店”“石鼓庵“流传的故事,又是多么神奇:“赣犹铁道”“赣犹公路”横贯唐江之北,“上犹江”则由西向东环绕唐江之南。特别是那“华灯初上”的傍晚,站在横跨江面的“唐江大桥”,欣赏沿江和江西第一糖厂对映的灯光,倒映江水.银光灿烂,又是一幅多么美好的画面。

(以上文字介绍摘录出自南康档案馆七十年代的记录)

如今的唐江风清气正、水秀人美,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文明乡风,已吹遍千年古镇。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7

标签:南康   中国共产党   反动派   手工业   私塾   简史   子弟   工会   工人   档案   小学   学生   历史   唐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