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作者定会不负众望,按时按量创作出更优质的内容。
文 |功夫鱼
“物以稀为贵”这句话几乎人人耳熟能详,但稀缺真的等于永恒吗?飞天茅台批发价创下新低的现实告诉我们稀缺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更像是一种阶段性的幻象。
曾经作为“公务宴请标配”的茅台,价格高企买到就像捡到金砖,然而消费降级加上反腐风潮,需求快速收缩,与此同时茅台本身的产量连年攀升,库存不断堆高,最终价格自然承压,所谓的“独一无二”,在需求塌缩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这让我们看到稀缺并不是写在石头上的标签,而是一个会随时间流转而消退的光环,经济学上稀缺性指资源供给相对需求不足,但对投资者而言仅靠这个定义太过笼统,更实用的标准是供给有限、缺乏替代品、需求稳定或增长、时间有限。
也就是说稀缺的价值总是带有“保质期”,在某个阶段它可能是财富密码;在另一个阶段,它可能已变成烫手山芋。
地域稀缺产地决定独特性,贵州茅台镇的地理条件造就了茅台酒,但当扩产遇上消费降级,稀缺的故事很快就会崩塌。
技术稀缺科技壁垒往往带来超额收益,微软操作系统的垄断地位让它长期稳固,英伟达凭借AI芯片市值飙升,而英特尔因为战略失误从高峰滑落,成为“失去稀缺”的典型案例。
不可再生稀缺小金属、能源等资源稀少且消耗不可逆,看似牢靠,但一旦过度开采、供应过剩,市场价格同样会被冲击,稀缺性反而失效。
钻石是最经典的例子,“恒久远”的口号曾经构建出奢侈神话,但合成钻石技术的成熟直接戳破了这一幻象,人工智能的崛起亦然,它既能创造新的稀缺性(算力、算法),也能迅速瓦解原有的壁垒,落后的企业甚至可能永远失去追赶机会。
稀缺性往往死于“供给扩张”,稀土、铟等资源因为大量开采,价格跌到谷底。而可可则是另一种情况集中产地遭遇极端天气,连续减产,全球供应短缺,价格被迅速推高,脆弱的生产结构反而强化了其稀缺性。
在经济下行周期高端消费品是最先受冲击的群体,送礼需求萎缩,普通消费者开始精打细算,茅台、奢侈品等的“稀缺标签”自然失效,库存增加、价格下跌是必然结果,对企业而言如果不能及时调整,要么降价要么减产,否则只能被动挨打。
理解稀缺性的核心在于它并不是恒定的护城河,而是一种动态平衡,关注时间窗口机会往往稍纵即逝,审视供需关系剪刀差才是稀缺的根本来源,警惕替代品技术突破随时可能改写游戏规则,分辨真假稀缺有的靠自然垄断,有的只是一种营销幻象,顺势而为调整越快越主动,越迟钝越被动。
稀缺性不是永远的神话,而是周期性的现象,它可能因为技术进步、供应扩张或消费降级而坍塌,投资者若能理解这一点就不会盲目把某个标的当成终身信仰,而是会根据趋势及时调整策略。
真正的智慧不是去守护一座早晚要塌的稀缺神庙,而是识别新的稀缺并在它消失之前把握住属于自己的机会。
更新时间:2025-09-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