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刺激内需了,老百姓根本不买账

“再来几条刺激消费政策,搞几个购物节,发点消费券,内需不就起来了吗?”这几年,经济学家们的“金点子”真是层出不穷,仿佛刺激内需是解救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然而,现实却狠狠打脸了这些理想主义者:政策再多,消费券再发,老百姓根本不买账!

为什么?因为兜里没钱啊!用一句接地气的话来说:裤兜比脸都干净,你让我用什么来支撑经济?

我们不妨仔细想想:消费是靠“刺激”能激活的吗?这就像一个饿了三天的人面前摆盘大餐,你告诉他:“吃吧,满足你的胃!”但问题是,他兜里一分钱都没有,连餐桌都进不去。消费从来不是靠外力“刺激”出来的,而是建立在两个字上:有钱。没有钱,谈消费就像在沙漠里盖房子——怎么折腾都是空中楼阁。

01. 兜里没钱,消费岂能“硬拉”?

说到内需不足,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收入跟不上。你有没有发现,现在的工资简直是“地板价”,动不动就被房贷、车贷、教育、医疗“榨干”。想多花点钱?对不起,连基本生活都顾不上,哪来的闲钱?

举个例子:现在去菜市场买菜,随便拿几根青菜、两颗西红柿,转身就发现钱包瘦了一圈。再去商场逛一圈,发现连生活必需品都贵得离谱。对有孩子的家庭来说,教育开支更是“噩梦”:兴趣班、补习班涨价的速度比工资跑得还快。一些家长戏称:“孩子学个钢琴,我得先练好空手套白狼。”

而收入呢?年年喊着“收入增长”,但实际情况却是大多数人的工资十年没怎么涨,甚至有不少行业还在“内卷”降薪。别说消费升级了,能不消费降级已经算是幸运。老百姓的兜比脸还干净,你让他们拿什么去支撑GDP?

更扎心的是,基础生活成本还在不断攀升。房价高企、教育昂贵、医疗费压得人喘不过气,普通人根本看不到“喘口气”的希望。消费是建立在有余钱的基础上的,但当基本生存都成问题时,刺激消费无异于痴人说梦。

02. 消费不是数字游戏,得看老百姓的真实生活

最近几年,发改委频频推出“刺激消费”的政策,什么消费券、购物节、促销活动花样百出,但实际效果如何呢?说白了,刺激消费的政策更像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权宜之计,对真正的问题避而不谈。

我们不妨看看那些“漂亮”的经济数据:GDP年年增长,但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占比却远低于很多其他经济体。就拿全球比较来看,中国的GDP增速很亮眼,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压力却越来越大。这种“经济繁荣”对普通人来说毫无意义,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讽刺。

经济学家吴晓求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消费并不需要刺激,它是建立在人们手中有钱、有收入的基础上的。当条件具备,内需自然会产生。”换句话说,消费是“顺其自然”的结果,而不是靠一堆政策“拉动”出来的。

然而,我们的政策制定者似乎并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总是忙着计算消费券发了多少、购物节成交额突破了几个亿,却从不关注这些数字背后真实的社会现状:有多少老百姓是真的因为生活改善而消费?又有多少人是在透支未来、勉强支撑?

03. 三座大山:压垮内需的根源

有人说,中国的消费市场就像一头大象,庞大却行动迟缓。那么,这头“消费大象”到底被什么拴住了脚?答案很简单:房子、教育和医疗这三座大山,让老百姓连喘息的机会都没有。

第一座山:房子

房价高企早已不是新鲜事。一套房掏空三代人的积蓄已经成为常态。很多年轻人辛辛苦苦工作,却只能用一生来还房贷。对他们来说,消费的选择只有一个:还贷。不买房不行,买了房更惨,哪还有闲钱去消费?

第二座山:教育

“再穷不能穷教育”这句话,成了教育产业化的完美借口。现在的家长,恨不得从孩子出生就开始“投资”:早教班、兴趣班、补习班……价格一年比一年高,但家长们却不敢停,因为“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种教育焦虑,已经压得家庭不堪重负,消费意愿自然大打折扣。

第三座山:医疗

“看病难、看病贵”依然是老百姓的痛点。很多家庭因为一场大病就被拖入深渊,积蓄耗尽、债台高筑,别说消费了,连基本生活都成问题。

这三座大山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如果这些根本矛盾不解决,任何刺激消费的政策都只能是“治标不治本”。

04. 穷人不敢花,富人不愿花

除了三座大山,贫富差距的扩大也是内需不足的重要原因。数据显示,中国的财富分配越来越向少数人集中,而大多数普通人却收入有限、负担沉重。

对于普通人来说,每一分钱都要精打细算,根本不敢轻易消费。而富人呢?他们的钱早就流向了房地产、金融市场,或者干脆花在国外,根本没有动力去拉动国内消费。结果就是:穷人消费不起,富人消费不屑,内需自然提不起来。

05. 真正的出路:让老百姓有钱有底气

说了这么多,那到底该怎么做才能有效拉动内需呢?答案其实很简单:让老百姓有钱有底气。

首先,要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我们不能只看GDP数字的增长,更要关注普通人的实际收入,只有收入增加了,消费才有可能跟上。

其次,要降低生活成本,尤其是房价、教育和医疗的负担。这三座大山是压垮消费的主要原因,必须想办法让普通人从中解脱出来。比如,增加保障性住房供应,改善公共教育资源分配,推进医疗改革,让老百姓敢花、愿花。

最后,要优化收入分配格局,缩小贫富差距。只有让更多人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才能真正激活消费潜力。

最后的话

消费从来不是靠“刺激”拉动的,而是建立在老百姓有钱、敢花、愿花的基础上。那些试图用政策硬拉内需的做法,只是舍本逐末的“数字游戏”。真正的经济繁荣,应该是让普通人感受到生活的改善,而不是被数据的假象迷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6

标签:内需   老百姓   不买账   兜里   富人   普通人   有钱   收入   政策   医疗   数字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