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的青岛西海岸新区唐岛湾,温婉的海风伴着美食的香气在嘉年华飘飞,第二十六届中国美食节、第三届中国海洋美食文化节、2025民族美食文化节在此同步启幕。
这场以“中国味道、海洋产业、民族特色、百姓节日”为主题的盛会,既是商务部2025“中华美食荟”与工信部2025“吃货季”系列促消费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以“三节联动”的姿态,为业界专业人士、当地市民与各地游客打造了一场系统性强、参与面广、促消费效应显著的餐饮行业年度盛典。
在这场美食盛宴中,青岛市黄岛区人大代表、青岛祝兹侯文化传承人陈绪彬与他带来的祝兹陶器,宛如跨越时空的奇美陶韵,为盛会增添了独特的文化厚重感。
当日上午秋雨绵绵,嘉年华热闹非凡,各色美食展位前陆续聚集起人群,海鲜的鲜、甜品的甜,以及来自五湖四海美食的“酸甜苦辣咸”,引得人们频频驻足。
沿着指引牌向会场深处走去,嘉年华大酒店旁边楼宇内的非遗展区却别有一番宁静氛围——这里没有美食展位的喧嚣,取而代之的是一件件传统手工艺品的静静陈列,陈绪彬的祝兹陶器展位便坐落于此。
展位空间很大,被布置得格外用心:展台上,依次摆放着祝兹陶罐、陶碗、陶盘,陶器表面的纹路或如海浪起伏,或似祥云流转,胎体色泽温润,带着手工制作特有的质感。
陈绪彬俯身细细擦拭一件刚摆放好的陶器,神情专注。“这是祝兹侯文化特有的制陶工艺,从选土到烧制,前后要经过十几道工序,全靠手工完成。”见有游客驻足欣赏,陈绪彬热情介绍起来。
他指着一件腹部刻有鱼纹的陶罐说,这件作品的灵感源自青岛西海岸的海洋文化,“祝兹侯国在汉代就是沿海地区的封国,当时的制陶工艺就常常融入海洋元素,现在我们传承这门手艺,也希望能把当地的文化记忆通过陶器延续下去。”说话间,他拿起一枚陶片递给游客,“你摸摸看,我们用的土是本地特有的胶泥,烧制时温度要控制在一千两百度左右,这样烧出来的陶器才恒久,还能保留住胶泥本身的细腻触感。”
非遗展区的游客多了起来,陈绪彬的祝兹陶器展位前围拢了不少市民和游客。有身着少数民族服饰的游客,好奇地询问陶器上花纹的寓意;有从事文化行业的专业人士,拿着手机仔细拍摄陶器的细节,与陈绪彬探讨祝兹侯文化的历史渊源;还有不少外地游客,是第一次听说“祝兹陶器”,一边听讲解,一边忍不住伸手触摸陶器表面的纹路,感叹手工技艺的精妙。
一位来自山东淄博的游客王先生,本身也是陶瓷爱好者,他拿起一件祝兹陶碗反复端详,连连称赞:“这种手工制陶的纹路太有生命力了,比机器生产的陶瓷多了一份温度,而且能把本地历史文化融进去,这才是真正的非遗传承啊!”
就在陈绪彬与游客们攀谈的时候,几位身着正装的朋友走进了非遗展区,原来,他们是本次盛会的相关领导前来视察。
当走到陈绪彬的展位前时,领导们饶有兴致地听陈绪彬介绍祝兹陶器的历史与制作工艺。“祝兹侯文化是青岛西海岸新区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能通过陶器这样的载体把它展示出来,让更多人了解,这很有意义。”
一位领导拿起一件刻有“祝兹”二字的陶盘,仔细观察后说道,“现在我们办美食节,不只是要让大家吃到好吃的,更要通过这样的平台,把本地的文化特色传出去。你们的陶器既能作为实用器皿,又能承载文化,刚好和‘百姓节日’的主题相契合,做得很好。”领导的肯定让陈绪彬备受鼓舞,他当即表示,今后会继续深耕祝兹侯制陶工艺,尝试将更多现代审美与实用功能融入传统技艺,让祝兹陶器能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当天,“三大”盛会精彩纷呈,人们尝美食,赏“非遗”。陈绪彬在自己的展位前,耐心地为每一位感兴趣的人讲解祝兹陶器的故事。有不少游客在听完讲解后,都表示希望能购买一件祝兹陶器作为纪念,陈绪彬笑着说:“这次来主要是为了展示祝兹侯文化,让更多人知道我们青岛西海岸还有这样一门传统手艺。如果大家喜欢,后续可以通过我们的文化工作室了解更多作品,现在最重要的是把这份文化记忆传递出去。”他的话语朴实却真诚,让在场的人都感受到了一位非遗传承人的坚守与情怀。
“三大”美食盛会,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与祝兹陶器的相遇,既是一次文化与美食的跨界融合,更是一次非遗传承与大众生活的亲密接触。
正如陈绪彬所说,美食让人们享受当下的味觉快乐,而文化让这份快乐有了更长久的记忆。在青岛西海岸新区这片兼具海洋活力与历史底蕴的土地上,这样的相遇,注定会成为一段难忘的故事,继续激励着更多人去传承文化、守护传统,也让更多人在品味美食的同时,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链接:陈绪彬
陈绪彬是青岛西海岸新区第六批代表性非遗传承人,同时也是青岛祝兹侯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六汪镇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会长、西海岸新区文创商会第一届会长。
2018年,怀有深厚乡村情结的陈绪彬和合作伙伴响应乡村振兴号召,到青岛西海岸新区六汪镇龙庵村投资。在当地调研时,他从人们的介绍中得知《史记》与当地的关联,经研究发现六汪镇龙庵村一带是西汉祝兹侯国故地。《史记•吕太后本纪》《史记•王子侯者年号表》《水经注》等古籍均有相关记载。之后,陈绪彬开始活化祝兹古陶技艺。
陈绪彬带领团队成立青岛祝兹侯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先后流转土地1000余亩建成祝兹农文旅产业园,还成立青岛祝兹旱稻实验基地,创新培育旱稻品种,实现麦稻“两作两收”。他挖掘祝兹文化,打造青岛祝兹陶艺民俗文化村,年接待游客上万人,激发了乡村产业活力,谱写了农文旅融合新篇章。
青岛祝兹田园综合体2020年获评青岛市级田园综合体,2023年获评青岛西海岸新区“十佳网红打卡地”,塔桥村2023年获评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村。
陈绪彬先后荣获山东省“齐鲁乡村之星”、青岛市“青岛手造工匠”、“西海岸新区最美新区人”、“青岛西海岸新区乡村振兴工作队公益之星”等荣誉称号。
更新时间:2025-09-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