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大国,除了中国和美国外,还能够想到俄罗斯,他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其他方面却与大国相去甚远。
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大部分国家的基础发展论调都已定下,而俄罗斯作为大国之一,未来发展的道路却不甚清晰。
现在的俄罗斯总统普京想要借助俄罗斯历史上两次辉煌时期寻找答案,终究事与愿违,因为俄罗斯并不是沙俄,也不是苏联,是个全新的国家。
那么,俄罗斯未来的路在哪里?又该如何发展?
俄罗斯有着两段辉煌的时期,一个是沙俄时期,一个是苏联时期,尽管沙俄和苏联有着各自的问题,但他们的辉煌和和强大也是有目共睹的。
在成立俄罗斯帝国前,俄罗斯历史中并不存在强大一说,他们曾被奴役,也曾做过附属国。
伴随俄罗斯帝国成立后,这一切屈辱都成为了曾经,这个国家开始展现出不曾有过的生命力,因为俄罗斯帝国处于欧亚大陆交界处,更是让俄罗斯帝国学到了来自亚洲和欧洲两个区域的知识。
凭借着从亚洲学到的骁勇善战和欧洲学来的科技成果,俄罗斯帝国开始了急速扩张,疯狂掠夺地盘,波兰、瑞典以及西伯利亚、阿拉斯加、高加索等等地区,俄罗斯帝国的铁蹄踏过,必定能够带来收获。
而俄罗斯帝国的领土从43万平方公里变成了2290万平方公里,俄罗斯帝国就此崛起,这一时期就是沙俄时期,充满无限辉煌。
随着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封建政权也终将成为历史,在列宁的领导下,轰轰烈烈的革命开始,经过艰难的斗争后,建立了苏联,也带来了新的气象。
在封建政权的逼迫下,苏联更加重视公正与强大,这得到了很多俄罗斯人民的支持,革命的道路才能够顺利完成。
即便是苏联成立的时间尚短,却依旧有着强大的影子,伴随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世界格局重新洗牌,这次美国和苏联成为旗鼓相当的大国对手,并开启冷战时期。
当时的苏联充斥着公正和强大,表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气势,可最终还是没能够延续这场辉煌,最终解体,而俄罗斯则继承了其大部分的遗产。
苏联虽然解体,但凭借着苏联留下的遗产,俄罗斯的实力依旧强横,美西方并不想看到俄罗斯再次壮大,成为第二个“苏联”,便开始对俄罗斯进行围追堵截,制裁俄罗斯经济,让俄罗斯并没有能够进入快速发展模式。
更别说曾经在美西方的忽悠下,俄罗斯还采用了“休克疗法”试图发展自身经济,这给尚在萌芽中的俄罗斯经济直接进行了毁灭性打击。
本身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就是崩溃的经济,而继承苏联大部分遗产的俄罗斯也有着类似的困境,可是这个困境却并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最终造成了更为严重的经济困局。
当时,俄罗斯拥有强大的军事和不俗的资源,其实凭借这两样,俄罗斯依旧有缓解自身困局的能力,只不过需要更长的时间。
也是因为“休克疗法”所造成的经济倒退开始辐射到其他方面,包括军事方面,都受到了比较严重的影响。
另外则是俄罗斯的民用工业也存在着发展难题,比如俄罗斯的汽车工厂,居然还存在着点火问题,以及其他一些小问题,而像这样的问题常见于上个世纪末汽车的发展水平。
这就已经能够看出俄罗斯的民用工业整体是非常拉胯的,更别说还有美西方的各种制裁,以及俄乌战争的爆发对俄罗斯的影响,现在俄罗斯别说是走向大国,维持现状都十分艰难。
事实上,在普京接手俄罗斯的各种烂摊子后,已经在努力进行补救和改变,也为俄罗斯带来了新的希望。
但俄罗斯依旧存在问题,那就是俄罗斯整体的发展基调,从俄罗斯长久情况来看,他似乎并不完全适合西方国家的道路,东方的道路也存在着一定的难题。
因此,普京选择从历史中寻找新的道路,俄罗斯想要成为大国,那么,俄罗斯历史上的俄罗斯帝国和苏联似乎都能给他提供道路,可这是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而且还存在着自身的缺点。
普京是个很有决策的人,他选择两个时期的优点进行融合,俄罗斯帝国时期的帝国荣光,苏联时期的公正和强大,都是俄罗斯所需要的。
他选择将这两个时期的特点融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一条新的道路,而普京所创造的这条道路也得到了将近70%俄罗斯民众的支持,这似乎是一个正确选择。
为了能够达成两者的融合,普京也做了不少努力,一方面普京加入了东正教,试图延续俄罗斯帝国的文化与传统,一方面他又保留了苏共党员证,继承着苏联的强大。
然而,普京虽然在努力弥合两者之间的割裂程度,但俄罗斯的矛盾之处依旧是随处可见,比如东正教堂数量在激增,这代表着国家传统的复苏,而于此共同增长的则是苏联的文化符号,两者之间似乎充满关联,似乎又毫无关系。
实际上,这也正是俄罗斯的矛盾之处,普京虽然选择了优点进行融合,但也出现了一部分无法避免的缺点,这条道路在普京的控制下或许依旧能够继续,但普京只有一个。
更何况如今的俄罗斯并不是沙俄,也非苏联,他只是俄罗斯,一个与两者不同的全新的国家,它有着自身的难题,而这样的难题或许沙俄、苏联都曾经出现过,但是需要更为合理的方式进行解决,才能够让俄罗斯真正成为大国。
一味参考历史而不进行创新,最终走向的可能还是历史的老路,这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发展,也是一个文明面临新时代所需要经历的阵痛和必然的选择。
参考资料:
[1]刘显忠.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苏联史研究的变化[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2,(03):89-99.
[2]柳民哲.苏联模式与沙俄帝国模式的比较研究[D].山东省:山东师范大学,2013.
更新时间:2025-04-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