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盗墓笔记》、《鬼吹灯》系列小说的人都知道,古代帝王的陵墓不仅是他们安息的场所,更是其生前权力和财富的象征。
为了保护陵墓不被“盗墓贼”侵扰,帝王们会命工匠设计各种复杂而巧妙的“防盗措施”。
小说里对神秘古墓和盗墓过程的描述精妙复杂,但实际上,古代帝王陵墓的防盗手段远比小说中描绘的更为惊险刺激。
那古代和小说是否有着天壤之别?帝王陵墓究竟有哪些讲究和机关?
首先帝陵在选址上就充满了玄幻色彩,帝陵一般在皇帝刚登基时就要准备修建了,那时人们信奉“风水学”。
选之前,皇帝会请一位风水大师来测方位,以此选个好地方让帝王和他后代的福气满满,还能保陵墓平安,让盗墓贼没法儿靠近。
所以选帝王陵墓的地方时,仪式感满满,特别庄严,风水师先看星宿、地形、水流,还有时辰,用复杂的计算和推算来选地方。
他们要找那种山环水抱、藏风聚气的好地方,觉得这样的地方能吸天地精华,给帝王的灵魂找个好地方安息。
陵墓一般都建在人少、地形复杂的地方,比如山区或者地下水流多的地方,这些地方天然防盗,还能保密。
比如秦始皇陵,就选在骊山脚下,背靠大山,面对渭水,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接着建陵墓的时候,也会有很多神秘的仪式和禁忌。
工匠和风水大师们得按规矩来,确保建陵墓的过程没人知道,陵墓里面的布局和装饰也都有特别意义,目的是保护帝王灵魂,让他来世也能得到庇护。
除了选址,陵墓本身的结构设计也极为复杂,以秦始皇陵为例,这座规模宏大的陵墓在建造时就考虑到了防盗问题。
陵墓内部结构复杂,通道纵横交错,墓道和墓室之间设有多个机关。这些机关包括翻板、暗箭、毒气室等。
一旦触发,盗墓者将面临生命危险,而陵墓的主体结构包括了地宫、墓道、陪葬坑等多个部分。
其中地宫是整个陵墓的核心,据推测其内部装饰豪华,象征着秦始皇生前的权力和地位。
地宫周围则环绕着众多的陪葬坑,其中一些陪葬坑中埋藏着兵马俑,这些陶俑栩栩如生,再现秦军的威武。
过了地宫后,就是墓道,这里是连接地面和墓室的必经之路,也是防盗的重点。
工匠们在墓道里设计了很多机关,最常见的就是翻板机关,翻板看起来和普通地面一样,但下面其实是空的。
盗墓贼一踩上去,翻板就会翻,人就掉进下面的陷阱里,陷阱可能是深坑、尖锐的木桩,甚至是毒蛇或毒液,人基本上是死定了。
除了翻板,墓道里还有流沙和滚石机关,流沙机关利用沙子流动的特性,一旦触发,沙子就会迅速涌进墓道,把盗墓贼困住或淹没。
滚石机关是在墓道上方放重石,一旦触发,石头就会沿着轨道滚下来,给盗墓贼致命一击。
墓道过后就是存放皇帝遗体和宝贝的墓室,防盗措施更是严得不得了,比如有的墓室顶上会放个大石头,巧妙地挂在入口上方。
盗墓贼一进来,触动机关,石头就掉下来堵住入口,让他们跑不掉,还有墓室里的宝贝通常放在特制的机关盒里。
这些盒子设计得很精巧,只有用正确的方法才能打开,如果盗墓贼想硬来,盒子里的毒气或暗器会突然弹出来,让他们受重伤。
有些机关盒还设了复杂的密码锁,只有知道密码的人才能安全打开,否则就会触发机关。
在一些陵墓里,防盗系统更复杂,比如水银池和毒箭发射装置,水银池是利用水银密度大、流动性强的特性。
一旦盗墓贼触发机关,水银就会迅速铺满墓室地面,让他们动弹不得,甚至中毒。
毒箭发射装置是在墓室里放弓弩,盗墓贼一进特定区域,弓弩就会自动射出毒箭,给他们致命一击。
但尽管如此,历史上还是有不少盗墓贼想尽办法突破这些防盗措施,但这些设计无疑让盗墓变得难上加难,危险重重。
除了用各种防盗措施保护陵墓,古代的皇帝们还玩起了心理战,他们故意制作一些看起来很粗糙的陪葬品;
或者放一些看起来值钱实际上并不值钱的东西,这样就能让盗墓贼摸不着头脑。
有的陵墓甚至会故意留下一些容易找到的陪葬品,引诱盗墓贼深入墓室,然后启动机关,让他们陷入困境。
帝陵里有防盗高招,陵墓外也有天然庇护,就比如:藏得严实也是防盗的关键。
古代很多皇帝的陵墓建好后,会把那些干活儿的工匠和知道内情的人都干掉,这样陵墓的秘密就没人能说出去了。
皇帝再命人将陵墓的门堵上,外面还要伪装得与自然毫无违和感,让人看不出破绽。典型大多在汉朝的皇帝陵墓。
他们通常会在封土堆上种上树,看上去就是个普通的山包,这样就能很好地隐藏起来。
而且许多帝王陵墓建从选址就在地势险要的地方,如高山、峡谷、河流旁等,这些地方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防盗功能。
上有群山坐镇还不够,帝王们还要利用地下水流来保护陵墓。
有的陵墓建在地下水流丰富的地带,一旦盗墓者试图挖掘,地下水就会涌入墓室,使盗墓行动无法进行。
然而随着时间流逝,千百年下来,一些皇帝陵墓的防盗措施也慢慢不管用了,盗墓贼就越来越嚣张。
为了保住陵墓里的稀世珍宝,后来的皇帝和政府也想出了不少保护办法。比如明清两代的皇帝陵墓周围都有专门的守陵机构;
负责陵墓的日常保养和防盗工作;而现代,一些皇帝陵墓还被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受到国家法律的严格保护。
总的来说,古代皇帝陵墓的防盗手段真是机关算尽,设计得非常巧妙。
从陵墓的选地、结构设计、墓道机关、墓室防盗设施,到陪葬品的迷惑性、陵墓的隐蔽性以及自然环境的利用;
每个环节都显示出古人对防盗的重视和聪明才智,不过,尽管防盗措施这么严密,历史上还是有不少陵墓被偷了。
这也告诉我们,文物的保护需要现代科技和法律的双重保护,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古代文明。
更新时间:2025-04-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