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恒大还惨!中国第二大民企轰然倒塌,负债7500亿,创始人被抓

说起中国的民企巨头,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是恒大,毕竟这几年恒大的债务危机闹得沸沸扬扬,欠了2万多亿,楼盘停工,老板许家印也被查了。

但今天要讲的这家企业,比恒大的处境还要惨烈,它就是海航集团。曾经是中国民企的第二把交椅,2017年总资产超过1.2万亿,风头甚至盖过了华为。

可短短几年时间,海航就轰然倒塌,背了7500亿的债,创始人陈峰还进了局子。

海航的崛起:从海南起飞的野心

海航的故事,得从1993年说起。那年,陈峰和王健在海南搞了个公司,叫海南航空,启动资金是海南省政府给的1000万。

陈峰是个有背景的人,以前在政府部门干过,对航空政策门儿清;王健则是生意场上的老手,玩资本很有一套。两人搭档,目标明确:要把海航干成大事。

刚起步时,海航条件很艰苦,办公室简陋,员工也没几个。但陈峰和王健不甘心小打小闹,他们到处跑关系,拉投资,硬是从银行借到第一桶金,租了几架旧飞机。

1995年,海航开通了第一条航线,从海口飞北京。之后几年,海航发展很快,到1999年,已经有了32架飞机,总资产66亿,在海南那是响当当的名号。

1999年,国际资本大佬索罗斯看上了海航,投了2500万美元。这笔钱成了海航的助推器,陈峰和王健开始放大招。

他们拿手里的飞机去银行抵押,换来贷款,再用贷款买新飞机,然后继续抵押,资金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机队规模翻倍,航线从国内铺到了东南亚,海航的名气也越来越响。

到了2009年,海航不满足于只做航空,开始大跨步扩张。他们把手伸进了保险、证券、地产等12个行业,业务版图铺得满满当当。

在保险领域,海航搞了些新产品,吸引了不少客户;在证券市场,他们积极布局,投了不少大项目;在地产上,也开发了好几个商业综合体和高端楼盘。

2016年,海航彻底放飞自我,豪掷450亿美元,约合3100亿人民币,在海外大肆收购,买下了希尔顿酒店的股份,还入了德意志银行的股,甚至连瑞士的空港公司都收了。

到2017年,海航的总资产突破1.2万亿,营收6183亿,直接超过华为,成了中国民企的老大。

那时候的海航,牛气冲天。陈峰和王健的名字在商界如雷贯耳,海口总部大楼天天灯火通明,员工个个干劲十足。海航成了民企的标杆,谁看了都得竖大拇指。

衰落的开始:短债长投的致命一招

海航风光的时候,谁也没想到它背后藏着多大的隐患。2015年,海航的管理层做了一个决定,彻底改变了它的命运——开始玩“短债长投”。

啥意思呢?就是用短期贷款去干长期投资。他们把飞机、地产这些资产拿去抵押,从银行弄来大笔授信,账面资产一下子膨胀到1.2万亿,成了民企第二。

这招看着牛,其实风险大得吓人。短期贷款到期得还,可海航把钱都投到海外收购上了,那些项目没个十年八年根本回不了本。资金链脆弱得像根细线,稍微一扯就断。

2016到2017年,海航在海外花了450亿美元,买了一堆资产,像希尔顿酒店、德意志银行的股份,都是大手笔。但这些投资短期内根本赚不回钱,现金流越来越吃紧。

2017年,风向变了。银保监会觉得海航这种玩法太危险,开始严查海外投资的授信渠道。银行一看监管收紧,立马不给海航贷款了,债券也发不出去。海航的资金链一下子崩了。

当时账上现金只有400亿,可到期要还的债有上千亿,缺口大得没法看。更夸张的是,每天光利息就得花10万块,一分钟都停不下来。海航的财务彻底乱了套,银行催款电话没完没了,法院传票满天飞。

债务危机与加剧:海外收购的坑

海航的海外收购,是它衰落的导火索。2016到2017年这两年,海航在国际市场上跟疯了一样扫货。

450亿美元砸下去,买了希尔顿酒店25%的股份,成了最大股东;拿下德意志银行9.9%的股权;还收了瑞士空港公司、爱尔兰的飞机租赁公司等等。

这些收购让海航的业务版图看起来很牛,但也把债务堆成了山。

这些钱哪来的?大部分是短期贷款和债券。2017年,海航的短期债务有2000多亿,长期债务3000多亿,债务结构乱七八糟。

海外投资回报慢,海航的现金流根本扛不住。银保监会一出手,断了融资渠道,海航的流动性危机就炸了。每天10万块的利息压得喘不过气,账面上的钱越来越少。

2018年,海航撑不住了,开始卖资产回血。先是49亿把香港快运航空卖给了国泰航空,这价格低得离谱,远远不如它原来的价值。

后来又把希尔顿的股份折价甩出去。可就算这么卖,也填不上7500亿的窟窿。银行追债追得紧,海航的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

2020年,疫情来了,航空业直接被打趴下。海航的主业收入砍了一半,飞机停飞,机场冷清得像鬼城。那年一季度,海航亏了336亿,平均每天亏3.7亿。

没办法,他们只能继续卖资产。香港快运航空49亿贱卖,希尔顿股权也低价出手,可还是堵不上7500亿的债。

2021年1月,海航撑不住了,正式申请破产重组。法院接手后,资产和业务被拆开重组,好几家子公司也跟着破产。这事儿成了中国民企史上最大的破产案,海航的辉煌彻底成了过去。

内斗与管理混乱:自己人打自己人

海航的问题,不光是钱的事儿,内部也乱得一塌糊涂。陈峰和王健这对老搭档,早就不一条心了。

陈峰想把重心放回航空,觉得这是海航的根本,得稳扎稳打;王健不干,他一心要搞全球化,建个跨行业的大帝国。两人理念不一样,慢慢就成了权力斗争。

王健在公司里人脉广,渐渐把高管层抓在手里,把陈峰架空了。公司决策全跟着王健走,大把钱投到海外,航空主业反倒被晾在一边。

2018年7月,王健在法国考察时出事了,他在悬崖边拍照,一不小心摔下去,当场没了。这事儿在海航炸开了锅,陈峰趁机杀回来,立马接管公司,把王健的人马清了个遍。

陈峰回来后,管理更乱了。他把儿子陈晓峰扶上CEO的位子,这小子没啥经验,上来就瞎搞。陈晓峰拿公司1.2亿买了洛杉矶的豪宅,还买了3辆定制法拉利,3000万的名画也拿去抵押套现,钱全花在自己身上。

公司高管看他这样,也跟着失了底线。他们搞了个PPT融资的把戏,拿假项目骗银行贷款,钱到手就装自己兜里。还有300亿的海外资产,被他们通过离岸公司偷偷转走了,坑了公司和股东一把。

创始人被抓与后续发展:方威接盘的算盘

2021年9月,陈峰因为涉嫌犯罪被抓了。这老兄当年多风光,现在多落魄,海航也彻底没了主心骨。之后,方威站出来,拿410亿接了盘。

听着挺多,但细一看,380亿是买股权,其实是接了海航的债;30亿清债,连0.4%都不到。另外3000亿的债转给银行,451亿的债拖10年,前5年只还20%,这操作真是高。

方威接手后,先发9000万红包,人均不到2000块,就是走个过场。

后来他开始裁员,2395人被砍掉,技术骨干走了30%。为了省钱,空姐制服预算减半,航班不供热食,飞行员时薪降40%,弄得飞行员罢工了好几次。

2022年,海航每天亏7900万,12家子公司现金流全是负的。三亚免税城股权70%折价卖了,波音787也按货机价出手。

员工日子也不好过,2.3万起劳动仲裁打不完,飞行员执照被银行扣着,725亿欠款没处追。方威这套路,很多人说是“合法收割”,拿破产程序把好资产弄走,海航算是彻底废了。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5

标签:民企   德意志   希尔顿   海航   海南   债务   中国   创始人   航空   资产   银行   财经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