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到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了,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不仅有着丰富的传说,更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
在端午节来临之前,家家户户都会包上很多粽子。最近,我发现网上有很多关于包粽子的讨论,特别是糯米到底要不要浸泡这个问题,网友们各执一词。
今天我们就来看泡米和不泡米究竟有什么区别?并且牢记两个要点,让你包出来的粽子紧实不松散,不粘连,又香又糯。
先准备500克糯米洗一下,只需简单淘洗两遍就行,不要过度清洗,否则会导致营养成分流失。
记得用这种圆糯米,黏性足,口感好,特别适合包粽子。
洗好分将其分成两份,一份不浸泡,一份加入清水浸泡5个小时,这样就能对比出粽子煮熟后的区别。
再把摘回来的或者买回来的粽叶,一片片用流动清水冲洗干净。
锅中加入多一些清水,加一勺盐,把洗好的粽叶放进去,开大火,将水烧开。
水开后保持沸腾状态,煮两分钟就可以捞出备用。
注意,粽叶一定要煮,这样会更加柔软,有韧性,在包的时侯就不容易开裂或折断。
然后,准备一些红枣洗净,再把粽叶的两端,也就是叶柄部位和硬的叶尖稍剪掉一点。
所有工序都准备好后,就可以开始包粽子了。
取一张粽叶,将尾部向上折起约1/3的位置,侧面再折出1厘米宽的竖边,这样底端就不会有缝隙,出现漏米情况了。
注意,区分粽叶正反面,粽叶光滑一面朝里,这样煮好的粽子才不会粘在上面。
然后用手托住粽叶底部,像上图用勺子先舀一勺糯米,放上一颗红枣,再铺上一层糯米,装至九分满就行,用勺子和手把它压实,这样就不会出现松散。
接着把两边向里收一下,再把上面的粽叶盖下来包裹住裹。
再把最顶端多余的叶子捏住,往旁边折过去,用虎口牢牢捏紧,这样包出来的粽子有棱有角。
最后将绳子或者马莲草将其缠起来,捆绑紧实。同样步骤,我们可以把糯米泡过的和没泡过的粽子各自做上一个记号,以便煮熟后好分清。
全部包好后,放入电压力锅力,加入没过粽子的清水,按炖煮键煮40分钟
1、选圆糯米;
2、粽叶要煮一遍;
3、区分粽叶正反面;
4、糯米装9分满,并压紧实。
只要掌握好这几点,包出来的粽子就会紧实,不松散,不粘连,吃着又香又糯。
喜欢的朋友可以跟我学起来。
免责声明:图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文章内容不代表平台观点。
更新时间:2025-05-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