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站:杭州凤起路!跟着祖父的日记旅行,一家三代追寻百年前教育家黄际遇的足迹……

8月15日,是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日,电影《坪石先生》将首映。

影片讲述1938年抗战期间,黄际遇、卫梓松、杜定友等一批教育大家,从云南澄江到粤北坪石,在战火中坚持办学的传奇故事。

影片以数学家黄际遇为核心,同时刻画了图书馆学家杜定友、测量学家卫梓松、天文学家张云、地理学家吴尚时等30位真实历史人物群像。

黄际遇是中国数学元老、现代数学教材《几何学》《代数学》和《微积分》的作者。

“大家可能还不了解黄际遇,但大家肯定读过他写的书!”扮演黄际遇的香港影星谢君豪说。

7月27日,橙柿互动收到一份“厚重”的委托——

黄际遇的孙女、广州的黄小安老师介绍:一百多年前,我的祖父黄际遇(字任初),曾受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委派前往浙江考察教育,于1918年12月30日-1919年1月2日停留杭州。

31日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演讲,题为《数理化教授之趋势》。当时校长为经亨颐,在日本留学期间他们同赁宅而居。

近年来我一直在做一个项目,“跟着祖父日记去旅行”,已经去过北京、青岛、南京、开封、武汉等地,下一站本月底到杭州。

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旧址,位于杭州市凤起路238号杭州高级中学贡院校区。我们祖孙三人想进去参观一下,想请橙柿记者帮忙预约。

百年前留下的43本日记

黄际遇(1885年—1945年),广东澄海县澄城镇人,教育家、数学家、文字学家,是20世纪初在中国开创现代高等数学教育事业的元老之一。

他一生处在中国社会风云变幻多端、内外战争交错的动荡年代。大半生奔波南北于数所高等学校,在乱中求静,因时因地创建多所高校数学系,教书育人30多年。

他文理兼修,既在天文数学系授课,也在中文系开设骈文课程,棋艺还了得。

黄小安告诉橙柿互动记者,祖父去世后,留下了43本日记。

“祖父半辈子,常年在外奔波,回家的日子都是短暂的。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大都记录在这些日记中。”

黄小安回忆,小时候,夏天铺一草席她在父亲的书架前睡午觉,看到书架上有牛皮纸包裹着的一包东西。

这是祖父生前的日记,家里人很珍惜,从来没擅自打开过。

黄小安的女儿何欣回忆,小学放学回家的一个下午,外公外婆把书柜顶层尘封已久的外曾祖父的日记本小心翼翼搬下,打扫灰尘。

拆开包了一层又一层的牛皮纸,打开后,是一堆早已发黄和部分被虫蛀的本子。

这些日记均用毛笔书写,内容包括数学、文学、历史、书信、对联、诗文、棋谱、音韵、训诂等多种研究心得。

从日记的字里行间,黄家的后人们看到了一百年前,大江南北,岁月倥偬,这个先辈行色的匆匆……

当年,黄际遇除了曾在中山大学工作,在天津直隶高等工业学堂(现河北工业大学)、武昌高等师范大学(现武汉大学)、河南大学、山东大学等都留下了他的脚印。

杭州、北京、南京、香港、澳门等也有他的足迹:杭州的西泠古柏、北京的中山公园水榭、青岛的栈桥、南京的华侨招待所、开封的铁塔繁塔,武昌的码头等等,都在日记里提及。

每座建筑屋檐下似乎都藏着当年的故事。

2021年,黄小安和女儿还有外孙女,三代人一拍即合,决定到先辈黄际遇日记提及的地点,实地走访考证,同时寻找更多信息。

黄小安说,“活化利用祖父留下的几十本日记,让文物变为文献,有利于社会。”

走祖父走过的路,绘祖父看过的风景

这个旅行的计划,厚重富有情怀,从筹备到实施历经了20多年。

黄际遇日记现有《万年山中日记》24册、《不其山馆日记》三册、《因树山馆日记》15册、《山林之牢日记》1册,共43册。

2007年,全家人开始整理日记,直到2019年才出版。

2020年开始出游,全家三代人一直坚持到现在。

行程梗概,孙女的手绘,加上拍摄的照片,每个画面背后都有故事。

跟着祖父日记去旅游的行程计划安排——

第一站:北京(2021年7月28日-8月4日)

第二站:青岛(2022年8月6日-11日)

第三站:南京(2023年7月25日-31日)

第四站:坪石(2024年1月16日-18日)

第五站:开封(2024年1月20日-1月28日)

第六站:武汉(2024年8月3日-11日)

第七站:澳门(2024年10月1-3日)

第八站:杭州(2025年7月26日-8月3日)

黄小安分享了2022年8月,一家三代人那次的青岛之行——

在青岛火车站,我们选择住在车站附近的酒店,离栈桥、沙滩都近。

青岛火车站是90多前的1932年8月20日,祖父乘火车先到北平出席中国数理学会年会的起点

在栈桥看日出和写生,体会祖父在此“吐纳屈伸,领略清景”的感受。

山东大戏院是中国人开办的电影院,1931年12月15日举行开业典礼。1932年6月12日,祖父“夜独往观山东大戏院《落霞秋鹜》一剧”。

青岛水族馆是我国第一座中国人设计建设的水族馆。日记里记载:1932年8月1日,祖父带儿辈们观水族馆。

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是国立山东大学旧址,祖父在此任教六年,校史馆杨洪勋老师告诉我孙女,校园内经常遇到小动物。

话音刚落,一只刺猬宝宝出现眼前,还不怕人。小朋友高兴极了,第一次零距离观看小刺猬。

国立山东大学第八宿舍,是原德国俾斯麦兵营军官公寓,现被青岛市人民政府命名为“闻一多故居”。

我2011年第一次来时,整栋楼房被爬墙虎包裹得严严实实,此次露出真容了。

看到楼顶的烟囱,就想起祖父从老家带着私厨来青岛。梁实秋等许多同事,都沾光享受到潮汕美食的滋味。

董大酋时为上海市政府首席建筑师,由学校特约其来青岛设计国立山东大学科学馆,1932年3月奠基兴工。

从接待建筑师、检查督查工程到主持落成典礼,我的祖父一一躬身操办。

行程最后一天冒雨游崂山,云海缭绕。

祖父在青岛不止一次游崂山,其中一次与闻一多同游,他还写了《劳山游记》。

孙女在青岛山、崂山和国立山东大学旧址旧址,捡到了百年美桐树、松树、银杏树的叶子,有的在酒店,有的带回家拓片保存留念。

按梁实秋先生的描述

画出祖父年轻时的模样

“身材魁伟、步履雄健、端庄严肃,但并不令人生畏。

“平时喜穿布长衫,在长衫胸前左右两边各缝一口袋,一个细长,一个短宽,细长的是插钢笔、铅笔或粉笔,另一个装眼镜”,这是前人描述教育大家黄际遇的模样。

著名学者梁实秋描述黄际遇:为人豪爽,好客重友,涉足文理两大领域,足迹遍及全国各地,同他交好结识的朋友为数众多。

黄小安说,祖父留下的照片特别少,她就请了一个油画家,按照梁实秋先生那段写他穿长衫的文章做参考,画出祖父当年的样子——

一身长衫衣袂飘飘,长衫上两个大口袋,还插着钢笔……

1918年12月30日-1919年1月2日,祖父停留杭州,还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演讲。

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前身,为1908年创办的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与北京师范大学前身,并称"北有京师学堂,南有浙江一师"。

鲁迅、李叔同、朱自清等文化名家曾在此任教,培育了徐志摩、郁达夫等文化名人。

现存的清末民初建筑群,包含橙色外墙歇山式屋顶、二十拱窗洞等典型特征,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接到黄小安老师的委托后,橙柿互动记者联系了杭州高级中学,这一家三口人的到来得到校方的欢迎。

黄小安女儿何欣介绍,跟着日记去旅行的下一步计划,是出版《黄际遇行迹图谱》。

黄际遇日记,不仅是一册又一册尘封发黄的文物,借此机会,让它从“尘封”到“活化”,成为一份有价值的档案,让这个故事以更多维度,更翔实地流传……

橙柿互动 记者 程潇龙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9

标签:历史   教育家   杭州   际遇   祖父   足迹   旅行   日记   青岛   山东大学   浙江   长衫   崂山   武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