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油气埋藏理论?中国打下亚洲首口万米深井,发现油气之母

在地球科学探索的壮阔征程中,每一次突破都如同点亮未知领域的明灯。2025 年 2 月 20 日,我国科研团队完成了一项震撼世界的壮举 —— 深地塔科 1 井深度定格在 10910 米,如同一条钢铁巨龙,穿透大地的层层阻隔,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垂直深度井。这一成果不仅是我国钻探技术的里程碑,更在油气领域掀起了一场 “地震”,改写着人类对地球资源的认知版图。

万米钻探:一场与地心的硬核较量​

当钻头向着地下万米深处挺进,就如同踏入了一个 “炼狱战场”。这里,温度高达 220℃,炽热的环境好似一座永不熄灭的熔炉;压力达到 1450 个大气压,相当于 1.5 万辆小轿车的重量全部挤压在邮票大小的面积上。想象一下,在这样极端的条件下,普通材料瞬间就会 “缴械投降”,而我国科研团队却要让钻探设备在这片 “禁区” 中持续作业。​

为了征服这一 “地心难关”,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台 12000 米自动化钻机 “闪亮登场”。它配备的纳米级陶瓷涂层保护钻头,就像穿上了一层坚固的铠甲,在高温高压下依然能保持锋利,不断啃噬坚硬的岩石;能抗 228℃高温的纳米封堵钻井液,如同给钻孔戴上了 “防护口罩”,既能隔绝高温,又能防止钻孔坍塌;可承受 240 兆帕压力的钛合金钻杆,好似一条坚韧的钢铁长蛇,将地面的力量源源不断地传输到地下深处。在这些 “神兵利器” 的加持下,经过 279 天的连续奋战,深地塔科 1 井终于成功 “探底”,在地下万米处刻下了中国印记。​

惊世发现:万米深处的 “黑金摇篮”​

在这场惊心动魄的钻探过程中,我国科研人员收获了一份意外之喜 —— 成功取得了 5.4 亿年前的烃源岩。烃源岩就像是一座神秘的 “黑金摇篮”,它内部的有机质在特定的温度、压力和化学条件下,会经过成岩作用和热解作用,如同经历一场神奇的魔法,逐渐转化为石油和天然气。​

此次发现的烃源岩深度达到 10900 米,与以往常规认知中的油气埋藏深度形成了强烈反差。在常规油气田中,85% 的烃源岩都 “居住” 在 4500 米以内的 “浅层地带”,全球油气开采的深度极限也大多卡在 8000 米左右。就好比人们一直以为宝藏都藏在半山腰,却没想到真正的 “宝库” 藏在深不见底的山谷之中。​

更令人振奋的是,检测数据显示,这片万米深处的烃源岩有机碳含量高达 2.8%,是优质烃源岩标准的 1.4 倍。这一数据就像一张亮眼的成绩单,宣告着塔里木盆地的深层和超深层蕴含着高达 671 亿吨的油气资源量,一个巨大的 “能源宝库” 正等待着人类去开发。​

理论颠覆:改写全球油气分布版图​

这一重大发现,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油气成因理论领域激起千层浪。长期以来,生物成因论在油气成因领域占据着 “主导地位”,它认为油气是由古代微生物、植物等生物遗骸,在地下沉积并逐渐转化为有机腐泥,之后在高温高压环境下 “蜕变” 为石油和天然气,并渗入下方的多孔性介质中,形成储油岩层。按照这一理论,沉积形成的油田不会埋藏过深。然而,深地塔科 1 井的发现打破了这一 “固有认知”。​

万米深处烃源岩的现身,让另一种油气成因观点 —— 幔源油气理论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和认可。幔源油气理论认为,石油的 “诞生地” 是地幔。地幔中的岩浆携带着碳、氢和氧,在高温高压下 “孕育” 出油气。这些油气突破地壳断裂带,如同勇士冲破封锁线,进入地壳和沉积层后逐渐冷却,与岩石发生反应形成页岩油。此次发现,为这一理论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也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全球油气分布版图。​


深地塔科 1 井的成功钻探和烃源岩的重大发现,不仅是我国科技实力的生动展现,更为全球油气勘探开发带来了新的曙光。当我们的钻头深入地下万米,收获的不仅是珍贵的资源,更是对地球奥秘的进一步认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13

标签:科技   油气   深井   万米   亚洲   中国   理论   发现   成因   高温   深度   深处   钻头   认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