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时节,遇见一片叶子的千年之旅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陈黎明

4月20日,谷雨时节,也是茶叶集中上市的时候。当天,2025年“非遗焕新购物月”暨浙江省“茶和天下 共享非遗”活动在长兴启动。

启动仪式前,在长兴县水口乡顾渚山侧的大唐贡茶院唐潮十二坊主街,一场主题为“茶通百艺 游购四方”的非遗市集,热闹非凡。

望着千年前的点滴遗存,循着缕缕茶香,人们的思绪也随之氤氲开来。

记者(右一)在唐代煎茶大唐贡茶院省级非遗茶空间品尝唐代煎茶。 拍友 蒋晨 摄

我从唐朝来

唐人如何饮茶?

在唐代煎茶大唐贡茶院省级非遗茶空间,三位化身唐朝侍女的茶艺师,正忙着煎茶款待四方宾朋。

炙茶、碾茶、罗茶、煮水、投叶、分茶……唐代煎茶法有一套繁复的流程。三位“侍女”一套行云流水的动作下来,一杯汤色鲜亮、香气四溢的茶汤便完成了。

茶器相依。唐人饮茶对茶具颇有讲究,必须用越窑青瓷。“只有用越窑青瓷,才能体现茶汤的色泽,更衬托出茶的清香。”一位“侍女”告诉记者。

此间不仅能体验到唐人的饮茶之法,还能见证紫笋茶制作技艺。

紫笋茶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郑福年(右一)正在展示紫笋茶制作技艺。 拍友 谭云俸 摄

《茶经》有云:“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紫笋茶也因此得名。紫笋茶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郑福年,在现场展示了一套顾渚紫笋茶的制作技艺。摊青、杀青、回凉、复炒、初烘、复烘……复杂的工序引来众多游客围观。前后经过14道工序,一把深绿的紫笋茶方告完成。“我们要守护好传统工艺,为人们制出更醇正的紫笋茶。”郑福年说。

“茶香飘紫笋,脍缕落红鳞”。长兴顾渚山区不仅是紫笋茶的主要产区,也是陆羽研究茶道的主要场所,在这里,他撰写了世界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历代文人墨客,如颜真卿、白居易、陆游、苏轼等,常来此间品茗吟诗,畅叙幽情,留下不少有关紫笋茶的诗篇。不仅如此,在顾渚山区,唐以来和茶文化相关的摩崖石刻、石碑和古迹等依然留存。

“宴茶·径山筑”省级非遗茶空间主理人周颖展示宋式点茶。 潮新闻记者 陈黎明 摄

宋代就有了“拉花”

相比于唐式的浓烈厚重,宋人饮茶则多了几分雅致。

在“宴茶·径山筑”省级非遗茶空间 ,主理人周颖身着一袭宋式汉服,化身点茶师。

在茶盏中注入沸水调膏,边注边用茶筅击拂……茶筅在周颖手中快速又有节律的舞动,只见茶末上浮,茶碗里泛起厚厚的泡沫——汤花——这也是宋人斗茶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汤花的成色,直接关乎斗茶的成败。

汩汩茶沫仿佛制作拿铁的奶泡,而汤花上勾勒的各种字样、图案,则跟拉花别无二致。看来,宋人早就会“打奶泡”“拉花”了。

“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许戾家。”作为宋人的雅玩,点茶之外,怎能少得了焚香。同样是在“宴茶·径山筑”省级非遗茶空间,添香、压香、试温……香艺师一套缓慢优雅的流程,一副动人的“风雅宋”画面浮现眼前。

何以佐茶,唯有茶点。董生阳非遗研学堂省级非遗茶空间的宁式点心,玲珑可爱,令人垂涎欲滴;晓风·明远书院省级非遗茶空间的“四季长安糕点礼盒”,则为小小茶点包装出了仪式感……

甜香伴着茶香,游人在大快朵颐之余,能不畅想一下古人茶生活的优雅别致、有趣灵动?

茶艺师展示紫笋茶茶饼。 潮新闻记者 陈黎明 摄

茶叶的头脑风暴

啤酒口味的茶饮,你喝过吗?在当天的市集上,结合茶叶和茶文化,相关衍生品令人大开眼界。

选取优质紫笋茶,用低温萃取技术将茶香与酒香融合,经过超30天的发酵,紫笋茶啤便宣告完成。酒香带着茶香,紫笋茶的品牌影响力延伸得更远了。

无独有偶,屿山空Tea Lounge省级非遗茶空间,游客也在争相品尝着啤酒口味的茶饮。“融合啤酒的清冽和茶叶的甘香,而且不含酒精。”几位来自江苏的游客惊叹道。

除了清冽的茶啤,夏日严选还有黑茶冰激凌。在骆驼九龙省级非遗茶空间,黑茶冰激凌吸引了不少游客。以纯牛奶为主要原料,添加黑茶,浓郁的奶香中暗藏着淡淡茶香。融合奶香和茶香的非遗茶空间,还将茶马古道、丝路文化、武义非遗相结合,散发着一股雄浑的大漠风情。

苍南百艺省级传统工作站则更注重“养生”。结合茶文化,该工作站开发了中药奶茶、特色养生茶、茶月饼等100多款产品。工作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相关产品年产值达5.2亿元,带动3000多人就业。绿叶子变“金叶子”的故事,和茶香一样动人。

一片叶子,在未来又会生发出怎样的想象力,令人期待。

湖南千两茶,是中国传统制茶中单独重量最大的一种茶,其所用的竹篓即是加工工具,也是包装工具。 潮新闻记者 陈黎明 摄

茶叶也疯狂?

也有不按套路出牌的茶叶。

来自湖南的千两茶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李胜夫,现场向大家展示了茶中“巨无霸”——千两茶。据传,千两茶创于清道光年间,以老秤一千两得名。尽管以现在的称量标准看,千两茶并不足千两,但形如炮弹大小的一篓茶,还是让人惊叹其块头之大。

李胜夫告诉记者,千两茶是中国传统制茶中单独重量最大的一种茶,其所用的竹篓即是加工工具,也是包装工具。外形古朴、通体乌黑油润的千两茶,茶汤浓稠,香气浓郁,而且逾陈逾香。

千两茶是安化黑茶中的一种。中国所产茶叶有红茶、绿茶、青茶、黄茶、黑茶、白茶,共计六大类。但金华酸茶却不在其列,真真的是“六合之外”了。

金华酸茶茶叶呈黑褐色,茶汤回甘极为强烈。 潮新闻记者 陈黎明 摄

金华酸茶采摘讲究“粗”,采用阔叶品种,粗放生长、粗粮式农收。初制包括晒青、凉青、杀青等多道工序,经此一番“折腾”,茶叶被装入毛竹筒后,用棕榈叶密封,在地下发酵10个月。

金华酸茶其貌不扬,但一口下去,醇厚甘鲜,还伴有毛竹清香,虽不至酸,但回甘极为强烈,颇为酸爽。

同行的媒体同行感慨,长度不足五百米的街区,没有两三个小时根本走不完。可不,除了我们品尝过的这些茶,还有祁门红茶、信阳毛尖、武夷岩茶、客家擂茶、茉莉花茶……来自安徽、河南、福建、湖南等10个省份的几十种茶叶,以及新茶饮、新式茶器等非遗新产品,汇聚唐潮十二坊,想要访完这一片片叶子的故事,着实挺“费脚”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2

标签:大唐   茶汤   谷雨   宋人   侍女   新闻记者   唐代   技艺   时节   省级   茶叶   叶子   千年   美食   空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