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瞭望财经 于濛 刘宝丹
制造业是人工智能的主战场,AI正成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而通过在制造业大规模应用,AI也实现了迭代升级,AI+工业融合发展正呈现双向赋能之势。
作为2025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新华网主办的“人工智能+工业场景融合发展论坛暨新华网思客会”于9月7日在辽宁沈阳举行,政产学研用融等各界人士齐聚一堂,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围绕人工智能如何全面深入赋能新型工业化,实现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等议题展开探讨。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李培根作主旨演讲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李培根以《从两个视角看企业数智化转型升级》为题,系统阐述我国智能制造发展阶段目标与核心路径,提出“全过程”与“全链条”双维度突破,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深度迈进。
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东南大学首席教授张峻屹作主旨演讲
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东南大学首席教授张峻屹在演讲中提出“基于城市免疫学的城镇化病理解析与治理”理念,通过“关键依赖性”“规避性”“协调性”等九大原则,构建城市与工业场景的风险抵御与动态适应体系。该理念为低空经济、地下物流、交能融合等工业场景的安全运营与智能治理提供了全新方法论。
清华大学至善书院院长、社科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教授汤珂作主旨演讲
清华大学至善书院院长、社科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教授汤珂在主旨演讲中表示,可信数据空间通过隐私计算、智能合约等技术,可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使用可控可追溯”,既能打破工业领域“信息孤岛”,又能保障数据安全与隐私,为人工智能技术挖掘工业数据价值、实现规模化应用奠定基础。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用航空与飞行学院副院长张洪海作主旨演讲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用航空与飞行学院副院长张洪海介绍,低空经济的发展正迈入一个由数据驱动、AI赋能的全新阶段,应视其为一个由数据驱动的智能生态系统。依托高端的航空器制造、融合5G-A和感知数字基础设施、由AI赋能的智能运行保障及数据驱动的创新数据运营四大板块,以丰富的应用场景为牵引,配合灵活的资本与创新机制,最终实现大众化、常态化、差异化和商业化的目标,真正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吴张建作专题演讲
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吴张建作了题为《“智能建造”数智化关键技术和应用实践》的专题演讲,系统解读了智能建造的核心内涵、关键技术与实践路径。他指出,智能建造并非单一技术应用,而是以数据为核心、技术为驱动、工业化为基础的系统性变革。行业需借鉴工业制造规模化生产思维,打造“像造汽车一样建工程”的范式,通过平台化整合经验与工具,最终实现“透明工地”“智慧工地”的全面落地,让智能建造成为推动工程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南方电网能源发展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员冷祥彪作专题演讲
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如火如荼的当下,越来越多的工业场景中都能看到AI的身影。南方电网能源发展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员冷祥彪介绍,南方电网公司全面推进工程机械化施工,将机械化施工视为实现基建领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突破口,以构建机械化施工“143”建设体系为抓手,通过顶层设计与多方协同,在运行体系、组织架构、标准制度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涌现出一大批示范点、示范工程,为基建领域高质量发展筑牢基础,有力推进了机械化施工向纵深发展。
“AI+具身智能:工业场景升级赋能路径与重塑产业生态”圆桌对话现场
当前,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的中国工业互联网在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中迎来跨越式发展,但我国制造业智能化升级仍面临技术适配难、数据安全风险高、行业标准不统一、转型成本控制难等痛点,亟需“政产学研用”多方协同破局。
围绕“AI+具身智能:工业场景升级赋能路径与重塑产业生态”这一主题,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总经济师胡强、鞍钢集团有限公司管理与信息化部副总经理徐鑫、深圳前海粤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轮值董事长史伟琦、广州市斯睿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贾春英、北京珞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CEO孔令武、中移(上海)产业研究院AI+解决方案团队总监韩屹、通智人工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刘作鹏展开讨论。
“数智化背景下的跨界赋能与场景创新”圆桌对话现场
面对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业应用中带来的新风险与挑战,“安全可靠”也成为本次论坛的重要议题。与会嘉宾们还围绕“数智化背景下的跨界赋能与场景创新”展开讨论。中国信息协会数据要素专委会常务副主任潘菲、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用航空与飞行学院副院长张洪海、百度AI技术生态副总经理周奇、清雁科技(北京)有限公司CEO张英伟、上海市法学会金融法研究会副秘书长江翔宇、北京零重空间CEO张北、元聚变(上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EO孙峻峰、北京市律师协会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领域专委会委员位艳玲参与对话。
站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交汇点,人工智能成为重塑生产方式、提升产业链韧性、构建新质生产力的强劲引擎。此次论坛勾勒出技术落地场景、产业升级路径与价值创造方向,凝聚共识碰撞思想,助力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向纵深迈进。
更新时间:2025-09-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