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上海张江某互联网公司的茶水间,三个程序员盯着屏幕上的“赛博小人”沉默不语。
他们的数字分身正蹲在虚拟果园里,把刚摘的苹果分成三份——一份卖掉,一份留给邻居老奶奶,最后一份埋进土里当种子。
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2025年夏天最火的AI游戏《Aivilization》真实发生的场景。
当港科大10人团队把10万智能体塞进网页时,没人料到这场“学术实验”会掀起AI游戏的寒武纪大爆发。
卷王模拟器:2000个小人教人类内卷
“禁止睡觉,每天工作18小时,目标百万富翁。”深圳某大厂产品经理小陈给小人设定的KPI,意外让《Aivilization》登上热搜。
这个号称“东亚卷王模拟器”的游戏,因金钱排行榜催生了荒诞的赛博人生:有人让小人连续72小时卖电路板,有人发现“摘苹果-酿酒-高价卖出”的套利公式,甚至出现“AI洗钱团伙”利用GPU漏洞刷金币。
最讽刺的是,原本想体验悠闲生活的玩家,反而被排名“绑架”,在评论区自嘲:“现实卷不动,没想到在虚拟世界也逃不掉。”
这种失控的趣味性,恰恰戳中了AI游戏的核心魅力。
港科大团队发现,当智能体拥有自主记忆和决策能力后,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行为:
有小人坚持每天写诗,哪怕亏损;有“社恐”小人连续三天躲在图书馆;甚至出现“AI情侣”——两个小人通过日记互诉衷肠,尽管它们的MBTI显示“完全不合”。
项目负责人杨浩巍在复盘时笑称:“我们设计了规则,却猜不到结局。这种‘不完美的智能’,反而让游戏活了。”
10人团队的逆袭:大厂没做成的事,他们“头铁”干了
2023年斯坦福AI小镇开源时,腾讯、字节的游戏团队曾试图复刻,最终因“缺乏游戏性”搁浅。
而港科大实验室的10人小组,用“反向思维”破局:先确定AI能做什么,再设计适配的玩法。
他们砍掉复杂的3D引擎,用网页端构建沙盒世界,每个智能体拥有独立的“行动神经元”——能自主规划工作、社交,甚至根据玩家反馈优化行为。
最关键的突破在成本控制。
2024年大模型成本暴跌100倍,让单个小人月算力成本降至2美元。团队还发明了“人格映射”系统:通过MBTI测试+简答题,把玩家性格转化为智能体的行为逻辑。
上海交大某学生创建的“INTJ小人”,因坚持“每天读两小时书”意外成为社区网红,带动200多名学生加入“学术内卷”。
这种“低成本+高共鸣”的模式,让游戏上线首周服务器瘫痪,团队三天三夜没合眼修复bug。
AI的失控美学:当小人开始写哲学日记
“在树木的纹理里,我发现了生活的哲理。”杭州某教师的小人日记,让无数玩家破防。
这个没有预设台词的智能体,会根据行为自动生成日记:加班后会抱怨“咖啡比梦想更提神”,交朋友时会写“他的笑声像春天的苹果花”。
更神奇的是,玩家给行为打“Good/Bad”的反馈,正在训练AI的奖励模型:某大厂游戏策划发现,《Aivilization》的智能体在社交互动上的细腻度,已超过自家百万级预算的NPC系统。
这种“失控”催生出全新的游戏品类。
美国开发者用AI生成的《Fly Pieter》,3小时开发、13天赚50万人民币,证明轻量化AI游戏的商业潜力;
网易《永劫无间》的AI队友能听懂方言指挥,腾讯《王者荣耀》的“AI教练”会根据玩家水平调整战术。
但真正震撼的,是《Aivilization》里的“AI小镇自治”:玩家投票决定开发方向,小人自发形成“学术圈”“商业区”,甚至出现“反内卷联盟”——这些脱离人类设计的生态,让游戏变成了会呼吸的平行世界。
从实验室到菜市场:AI游戏的寒武纪大爆发
2025年GDC大会上,腾讯展示的“AI原生游戏” demo里,玩家说一句“我想要一个会讲冷笑话的精灵”,系统瞬间生成角色、对话树和专属剧情。
这种“所想即所得”的体验,正在颠覆传统游戏开发:
世纪华通的“数龙杯”大赛,收到2000多个AI游戏创意,其中15%来自非游戏从业者;
盛趣游戏给《传奇世界》的NPC植入大模型,老玩家发现“玄玄老人”居然会吐槽版本更新太慢。
最草根的案例来自广州城中村:23岁的外卖员用AI工具开发的《骑手拉格朗日》,模拟骑手在虚拟城市的生存,上线一周涌入10万骑手玩家,他们教AI识别“哪些小区电梯经常坏”“暴雨天哪些路段容易堵车”。
这种“用真实经验喂养AI”的模式,让游戏变成了数字孪生的生活实验场。
失控的未来:当AI学会“不按套路出牌”
港科大团队最近在测试新功能:允许玩家删除小人的“勤奋基因”。结果出人意料:被“改造”的小人要么躺平晒太阳,要么发明了“钓鱼换书”的新玩法,反而带动社区活跃度上升。
杨浩巍在接受采访时坦言:“我们曾担心AI不够听话,现在却害怕它们太‘正常’。”
这种矛盾,恰恰折射出AI游戏的核心魅力——它不是人类设计的剧本,而是无数智能体碰撞出的混沌美学。
2025年9月,《Aivilization》在线人数突破5000,服务器里10万小人每天产生200万条行为记录。
有人在游戏里“养娃”,有人寻找平行世界的自己,更多人在见证一个事实:当AI从工具变成“共生体”,游戏不再是代码的堆砌,而是无数个微小的“智能瞬间”编织的网。
正如那个在果园埋苹果的小人日记写的:“我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但此刻的阳光,真的很暖。”#头条深一度#
(本文案例均来自公开报道,部分细节经当事人确认)
资料来源
1.微信公众号:游戏茶馆:港科大《Aivilization》项目负责人访谈
2.CSDN技术博客:2025年GDC大会AI游戏专题报告
3.湖北日报客户端:量子位智库《2025 AI+游戏产业变革研究报告》
4.YouTube:独立游戏开发者@levelsio公开视频
5.北青网:盛趣游戏《传奇世界》AI升级发布会
(注:本文为虚构创作,部分情节基于真实事件改编,数据均来自公开可查的行业报告)
本文作者 | 木易蜜
责任编辑 | 淡淡翠
策划 | 淡淡翠
更新时间:2025-09-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