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徐庆
9月11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6名孤独症患儿在家长陪同下完成入院评估,即将接受为期三天的粪菌移植治疗。他们是中国狮子联会四川代表处与医院合作的公益项目“星耀计划”第三期的受益者。该项目自2024年3月启动以来,已累计为12名患儿提供治疗。
医生为自闭症患儿开展入院评估。(刘豫川摄影)
进步明显:从沉默到有效互动、目光对视 父亲激动分享孩子治疗后变化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孩子的变化很大。”9月11日,“星耀计划”第三期活动如期启动当天,患儿阳阳(化名)的父亲李先生特意赶到现场,分享孩子治疗后的变化,语气里有藏不住的激动。他的孩子是首期“星耀计划”的受益者,距离接受粪菌移植已过去一年五个月。
“他现在可以清楚表达需求,互动有回应,还会背古诗、唱儿歌。”李先生坦言,从孩子确诊到现在的四年间,家庭经历了徘徊、愤怒、沮丧,最终选择面对。转机发生在2024年4月,阳阳接受粪菌移植治疗后:情绪问题明显减少,排便逐渐正常,开始留意身边的事物。尤其进入2025年后,阳阳从几乎无语言、回避对视,到主动表达、背诵古诗,“如今他的目光对视,和普通孩子已经没有区别。”
希望,还在蔓延。勋勋(化名)是第二期计划的受益者,于2024年11月接受粪菌移植治疗。
“当时很茫然,也没有抱特别大的希望。”勋勋妈妈回忆道。但术后半年,她清晰感受到了孩子的蜕变:语言从单字进步到能表达连贯的意思,情绪稳定了,能安坐教室,甚至半小时内独立完成一页文字作业的书写……
“我们原本只求他吃好睡好、情绪平稳,但他的进步远超预期。”如今,不少家长主动向她询问治疗效果。在她看来,即便每年治疗只有10%-20%的进步,对孤独症家庭而言,已是照亮前路的光。
活动启动现场。(刘豫川摄影)
“脑病肠治”:85%患者明显改善,社会回归率达65%
这些孤独症(自闭症)的孩子,也被称为“星星的孩子”——他们仿佛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外界的呼唤难以穿透那片寂静,目光的交汇也常常显得困难,许多心底的话语迟迟无法表达……医学上,这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交障碍、刻板行为和兴趣狭窄。
据介绍,近年来,越来越多临床研究发现,孤独症儿童普遍存在肠道菌群紊乱,高达90%的孤独症患儿存在便秘、腹泻等胃肠道症状。由于孤独症患儿不能或不愿用言语表达身体的不适,上述症状往往容易被家长疏忽,同时也让孩子在情绪上出现较大波动。
2017年,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开始开展粪菌移植技术,目前已建成粪菌移植库,是四川省首个标准化粪菌移植治疗中心,已成为云贵川渝地区难治性肠病、复杂肠道感染紧急救治中心。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粪菌移植实验室副主任梁思成介绍,经过近十年努力,医院已为60余名孤独症患者开展粪菌移植治疗,年龄覆盖2岁至30岁。随访数据显示,85%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社会回归率达65%。
该院副院长吕沐瀚解释,该技术通过移植健康供体的肠道菌群到患者体内,为“失衡”的肠道菌群“播种”关键有益菌,重建肠道微生态,达到“脑病肠治”目的,对孤独症的核心症状,如社交障碍、刻板行为和胃肠道问题产生综合改善作用,“与传统方式相比安全性更高”。
吕沐瀚表示,未来,医院将持续与中国狮子联会四川代表处合作,深度推进“星耀计划”,从医疗、心理等多维度支持患儿家庭,他同时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为星星的孩子照亮康复之路”。
更新时间:2025-09-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