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犀哥这篇财经评论,主要来聊聊居民贷款、存款问题。现在大家好像都在做两件事——疯狂存钱,同时坚决不借钱,这背后藏着怎样的的经济现状?

一方面,全国居民的债务收入比已经冲到了142%。啥意思呢?就是说如果把你一年的全部可支配收入都拿来还债,还得再攒4个多月才能还清所有欠款,这个数比德国、美国、日本这些发达国家都高,也破了咱们自己的历史纪录。

另一方面,大家的存款却在疯狂增加,新增存款都到14.26万亿了,就连5年期存款利率才2.5%,存的人还比去年多了18%。
一边是欠的钱越来越多,一边是存的钱越来越多,这操作看着矛盾,其实都是大家对当下生活的真实反应。
这种矛盾的选择,在2025年10月表现得特别明显,那个月全国居民贷款一下子少了3604亿,创下了近20年以来的最大降幅。

要知道以前可不是这样,过去20年不管遇到啥情况,比如2008年金融危机,或者2020年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每个月大家还能新增四五千亿元贷款。
“金九银十”本来是信贷旺季,楼市热闹、消费火爆,结果2025年这俩月直接“速冻”,不光10月贷款负增长,全年的居民贷款增速都跌到了同比-65%,这可不是小波动,是真的变天了。

而且这种变化不分有钱没钱,大家想法都差不多,有股份制银行的人说,他们那儿有钱的客户,买现金管理类产品的比例从年初的22%涨到了41%,那些风险高一点的理财和股票,人家根本不碰。
咱们普通老百姓更实在,存钱就爱选长期的定期存款,哪怕利息不高也愿意,信用卡、消费贷这些以前常用的借钱工具,现在大家都躲着走,能不借就不借,能多存就多存,像是在打一场“钱袋子保卫战”。

其实大家这么做,也不是故意跟市场作对,都是被现实逼出来的,首先就是债务压力太大了,142%的债务收入比可不是闹着玩的。

每个月工资到手,一大半可能都得用来还房贷、还信用卡,剩下的钱刚够糊口,哪儿还有闲钱再借钱消费、投资?
经济学里都说,一旦债务收入比超过130%,大家就不愿意再借钱了,现在都超这么多了,自然没人愿意再背上新债务。
政策层面其实也在使劲,又是降息又是降准,买首套房首付比例降到15%的历史最低,有些城市房贷利率都不到3%,可大家还是不敢买房。

为啥?还不是对未来的收入没底。现在经济转型,很多行业都在调整,就业市场不确定性越来越大,谁也不敢保证以后每个月都能稳定拿工资,这时候背上几十年的房贷,心里能踏实吗?所以就算售楼处再热闹,大家也只是看看,真要签字付款了,还是会犹豫退缩。
消费方面也是一样,2025年双十一提前一个月就开始搞百亿补贴,结果还是被说成“史上最冷双十一”。
支付后台的数据显示,大家都把信用卡、花呗这些信用支付关了,改用借记卡或者活期存款,只买些柴米油盐这些必须用的东西,多一分钱都不花。

短期贷款一个月就少了2866亿,以前那种“先消费、后还款”的超前消费模式,现在彻底不吃香了。
大家现在的选择,其实是对过去20年生活方式的一种反思,以前大家总觉得,借钱买房、借钱消费是常态,好像越借钱日子过得越好。
但慢慢发现,债务就像个无底洞,越欠越多,最后压得人喘不过气,现在大家主动减债、疯狂存钱,不是消极躺平,而是想把日子过稳当点,这是一种理性的自我保护。

但这种集体选择,也给经济带来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首当其冲的就是房地产行业,百强房企卖房收入同比暴跌40%,房地产上下游60多个行业,比如建材、家电、装修,都跟着受影响,资金周转困难,以前那种高周转、高杠杆的玩法根本走不通了。

消费市场也在变天,汽车、家电、化妆品这些不是必需的消费品,销量连续下滑,以前商家总想着让大家消费升级,卖更贵的产品,现在发现大家只买性价比高的东西,那些靠信贷分期促销的套路也不管用了,如果企业还不转变思路,可能真的会被市场淘汰。

银行这边也挺头疼,政策放出去的钱,大家不愿意借,企业也不敢投资,都堆在银行里没用。
就算不停降存款利率,大家也不愿意把钱取出来消费或者投资,反而把钱转到货币基金、国债这些更安全的地方,钱在银行里打转,流不到实体经济里,政策想刺激经济也难。
其实面对现在的情况,与其想着让大家改变想法,不如主动适应这种新变化,现在银行里躺着137万亿居民存款,这些钱不是死钱,是大家应对不确定性的“救命钱”。

政策层面要是想激活这些钱,不能再逼大家借钱消费了,得给大家提供更安全的投资渠道,比如一些风险低、收益稳定的理财产品,让大家愿意把一部分钱拿出来投资,既放心又能为实体经济做贡献。
企业也得转变思路,不能再依赖信贷扩张了,房地产企业可以多做点保障性住房,走轻资产运营的路子。
消费企业可以多开发一些高性价比的产品,贴合大家现在的消费习惯,制造业企业可以多搞点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而不是一味地扩大规模。

对咱们普通人来说,现在最重要的就是把日子过稳,合理规划自己的债务,能不借钱就不借钱,别被消费陷阱套住。
存钱的时候也可以多想想,除了定期存款,还能不能选择一些风险低的理财产品,让钱能慢慢增值,同时也要多提升自己的技能,让自己的收入更稳定,这样才能在不确定的环境里站稳脚跟。
2025年的信贷数据暴跌,可能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标志着一个低杠杆、高储蓄、重稳定的新时代要来了。
这个时代可能会有一些短期的困难,但从长远来看,大家的债务压力小了,日子过得稳当了,经济发展才能更可持续。
更新时间:2025-11-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