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1月22日,是叔父您的生日。虽然您离开我们已经58年零9个月,但您的英雄事迹与作品依然在时光中熠熠生辉,影响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我的叔父,就是《红岩》第一作者罗广斌。在中国当代历史的画卷中,有一对来自重庆市忠县罗家岭的国共亲兄弟,光芒独具。他们曾一度在战场上各为其主,最终殊途同归,共同投身于人民的怀抱,双双被重庆市人民政府认定为“重庆市历史名人”。这对国共兄弟,弟弟就是罗广斌,哥哥叫罗广文。
弟弟罗广斌(1924年11月22日—1967年2月10日),中国著名作家、红色经典小说《红岩》第一作者。

罗广斌先生
1944年,在马识途的帮助下,罗广斌前往昆明求学,先后就读于西南联大附中及西南联大,期间接触进步思想,曾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的学生。1945年,他加入中共外围组织“民青社”,积极投身学生运动。1946年9月,他以在重庆江北民建中学等校教授物理、化学为掩护,从事中共地下工作。1948年3月1日,由江竹筠(江姐)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因叛徒出卖被捕,囚禁于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白公馆集中营。
狱中,他坚持斗争,拒绝家人保释,坚定信仰。1949年10月7日,狱中难友得知新中国成立,罗广斌拆下自己的红色被面,与大家凭想象共同制作了一面“五星红旗”(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在1949年11月的大屠杀中,他于11月27日成功策反看守,带领难友集体越狱。
重庆解放后,罗广斌参与整理烈士资料,记录下著名的《狱中八条》。1950年7月1日,与刘德彬、杨益言合作发表《圣洁的血花》;1959年2月,三人合著的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出版。自1958年起,他开始创作长篇小说《红岩》,1961年正式出版,成为不朽经典。截至今日,《红岩》已印刷170余次,发行超1000万册,被译成英法德日等多国文字,被誉为“东方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2019年,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1967年2月10日,罗广斌在“文革”中被迫害逝世,年仅43岁。1979年,经中组部、中宣部批准,正式平反昭雪。
哥哥罗广文(1905年1月6日—1956年1月1日),抗日名将,原国民党中央嫡系兵团司令官、陆军中将、陈诚“土木系”重要将领,后率部起义,成为人民军队一员。

罗广文将军
罗广文1929年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炮兵科,回国后任黄埔军校教官、炮兵队少校队长,随后加入陈诚“土木系”,历任营长、团长、少将旅长、少将师长等职,最终升任王牌第18军中将军长。国军王牌第18军有两大主力师第11师第18师,其中的第18师是他亲自打造出来的。他先后参加淞沪会战、武汉会战、鄂西会战、宜昌石碑保卫战等重大抗日战役,在一线坚持抗战整整八年,战功显赫。
1940年宜昌保卫战中,他任第18军第18师师长,临时仓促奉命驰援宜昌来不及艰固工事,仍血战坚守宜昌几昼夜,麾下第54团邓萍营依托银行建筑工事激战,终因寡不敌众,阵地遭日军烧夷弹袭击,全营官兵大部分壮烈殉国,他们的英勇事迹被后人铭记,与淞沪战场上守四行仓库的八佰壮士相媲美。
1943年在被誉为“东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宜昌石碑保卫战中,罗广文是第18军少将副军长兼第18师师长,战后荣获国民政府最高荣誉“青天白日勋章”,并升任第18军中将军长,是五位获勋者中的一线主要指挥将领居功至伟。其余四位分别为战区司令官陈诚、江防总司令官吴奇伟、第18军少将军长方天、第18军第11师少将师长胡琏。
解放战争期间,罗广文先后任国军第14军中将军长兼重庆警备司令官、第4兵团司令官、第15兵团司令官等职。1949年12月24日,罗广文率兵团在成都郫县起义,部队整编后并入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21、22军,并参与解放舟山群岛战役。起义后,他受到毛泽东、周恩来亲切接见。退出军界后,任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林业厅厅长。1956年1月1日因病逝世,享年51岁,山东省党政军为其举行隆重公葬。

殊途同归的俩兄弟
罗广斌与罗广文兄弟二人,一个选择革命信仰,一个坚守军人职责,最终都在历史洪流中完成了殊途同归的精神升华——他们用不同的道路诠释了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沉之爱。
成都罗大叔(原木火土Luo)
2025年11月22日.
更新时间:2025-11-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