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历史上,曾经有东汉末年的衣冠南渡、明朝初期的大榆树移民,还有清朝的闯关东、走西口这样的多次大规模移民。
其实,现在这种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依然在进行着,准确地说,现在很多城市的人口都在“逃离”。
那么,为什么发生人口逃离的情况呢?人口大逃离的背后,谁才是真正的大赢家呢?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在大家的生活中,经常会看到一些原本不属于这个城市的小吃。
比如,在南方能够看到兰州的牛肉面,东北的烧烤,在北方能够看到,湖南的臭豆腐和酱板鸭等等。
这些来自于异乡的美食,在让人们满足口腹之欲的同时,也说明了一个事实。
那就是,在您所居住的城市里,有大量的外来迁居人口。
其实,人口的迁徙,在一些城市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
当然,这种事情是双向的,一方面是大量接收外来人口的接收城市,另一面则是大量人口外流的外流地区。
根据2024年,数据机构提取的数据来看,全国只有两个省份的人口没有变动,而18个省份的人口都呈现了下降的趋势。
其中,不仅有突降42万人的山东、减少30万的河南,还有在短暂的人口回流之后,再次出现外流的辽宁和吉林。
单纯从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方面来看,两湖地区的情况比较相似,基本都维持在3%左右的降低量。
但是,如果从常住人口的外流情况上来看,则有着很大的差距。
湖北全年只有4万,但湖南则一年就少了29万,湖南也因此成为了华中地区,人口流失城市之最。
至于东北地区,从改革开放几年之后,几乎就一直是人口流失的“重灾区”……
尽管各个部门出台了各种“人口召回政策”,但效果似乎并不如意。
以吉林为例,2022年的人口净流出为18万余人,在执行人口回流政策之后,2023年,全年实现了净流入4万人的增长。
这其中还要包括,数千名双一流大学毕业生,因为地方优惠政策而留下。
然而,仅仅一年之后,吉林的常住人口数量又出现了下滑,流失了22万多人。
那么,这些地区为什么会出现人口外逃的情况呢?
纵观我国的历史,出现大规模人口迁移的情况并不罕见。
从西晋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在先后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出现了不少于十次,数以万计的人口大迁移。
距离现在最近的一次大迁移,还是大跃进、支援老三线等建设性移民运动。
总体来说,以往的人口迁移运动,或是为了躲避战火、或是为了躲避饥荒,基本都是建立在生存受到威胁的基础上。
而建国之后的大规模迁移,则是以建设国家的大政策为基础的大运动。
那么,现在既然不存在战乱和饥荒,又没有支援老三线,那种大规模政策性活动。
为什么还会出现人口大量迁移的情况呢?
其实,如果看一下2024年,有哪些省份人口出现大规模增长的流动情况,就能够知道为什么会出现“人口洼地”。
从报表上看,人口进入量超过5万人的地区有重庆、福建,广东、江苏、四川地区超过了20万。
而人口进入最多的地区则是浙江,进入人口达到了45万之多。
这些地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经济发达。
很明显,人们之所以会向这些经济发达地区涌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为了,能够有更多的机会赚到更多的钱。
自从我国开始改革开放、全力进行产业转型、产业升级,原本以人工为基本生产力的许多行业,都不得不选择转型。
而东北、湖南等众多以重工业等密集劳动力产业的地区,也都不得不面临着,或者转型或者把劳动力转移的局面。
于是,原本人口众多的城市,开始出现大量人口外流的趋势。
这些人口所汇聚的地方,就是以经济特区、沿海地区、优先产业转型地区这些有机会、有资金、有发展空间的“三有地区”。
这种情况的出现,其实很好理解,用一种人们经常能够看到的现象解释,就是农村地区的闲余劳动力,在农闲到来时,就会到城市中去打工赚钱。
也就是说,从劳动力剩余地区到经济发达地区的举措,就是寻找资本的过程。
人口大规模流失的情况,其实在很早之前就已经被各个地方所关注,也采取过一系列的挽回措施。
例如,吉林就通过推出“吉人回乡”的“人才返乡政策”,用来吸引在外地漂泊的人才,返回吉林生活和创业。
不仅提供了项目的扶持政策,而且还给一部分高端人才提供事业编制。
同样,辽宁也通过针对学子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制定了“百万学子”计划,山东枣庄也制定了相关的人才归乡工程。
另外,为了能够吸引新的企业进驻以带动就业、保证人们的生活。
许多地区还通过联合高校、企业等方式推动企业对特定人才的需要。
比如,吉林大量吸收汽车制造相关专业人才,辽宁对机器人生产人才给予大量政策扶持等等。
根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为了吸引、保留人才,先后推出60多种政策。
在各地的一系列措施下,这些人口流失比较严重的地区,也曾经有过一定的效果。
比如,吉林在2023年就引流人才58万,辽宁也“抢”回了40万人。
尽管东北地区,在这种政策制度的加持下,实现了一定程度的人口净流入。
但是因为产业处于转型期,产业结构依然处于失衡状态等众多原因,但仍然还是无法完全挽留住人口的继续流失。
同样,其他城市也面临着这种困扰。
当然,这其中也离不开地区之间“抢人”的因素,也就是“经济洼地”和“政治洼地”之间的角力。
毕竟,对于双方来说,有人就是有资源,有人才会有发展。
从现在的人力流向来看,经济发展的地区、有发展机遇的地区,还是占据着人力流向的洼地位置。
也就是说,未来人们的走向,还是要看哪里能够提供更多的机会、有更好的政策。
只有这样的地区,才能真正地成为最终的大赢家。
更新时间:2025-07-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