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裁落地,特朗普对中国征收港口费,李嘉诚卖港口的担忧被验证

特朗普最新放话说,中方已经就关税问题联系了美方,两国正就此进行谈判,并称有信心在三到四周达成协议。

也就在这时,美国准备对中国生产的船舶征收“进港税”。这个“进港税”的政策已经有两个来月了,看来真的有可能落地了!按之前传的方案,基本上每条船要收150万美元停靠费。

根据所谓的301条款,相关费用按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中国船只的船东和运营商将按净吨收取费用,汽车运输船将另行收费。三年后开始第二阶段,将限制外国船只的液化天然气运输,限制措施将在22年的时间内逐步增加。

美国之所以要这样干,是对中国造船业的“羡慕嫉妒恨”。

2024年,中国制造的集装箱船占据了81%的市场份额,在散货船队中,中国船舶占全球船队的75%。2024年全球交付的新船中,有一半为中国制造;到了今年前两个月,全球新船订单中国占比已经飙升到70%以上。

作为对比,截至2024年,美国造船业在全球造船市场的份额仅为0.2%‌‌。且只有五家仍在运营的造船厂具有建造“大型”商用船舶的能力‌。

而作为对比,中国的造船业三大能力与成绩是美国望尘莫及的。

首先,中国已经实现了船海产品全面覆盖,可承接全球18种主力船型中的14 种,涵盖超大型集装箱船、LNG运输船、高端客滚船、新能源船舶等。航母、LNG船、邮轮,这边都可以造。


第二: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船舶产业链,船用主机、高端钢材、曲轴锻件等关键配套设备均已实现国产替代。

第三:船舶配套产业同样也做到了世界第一。

而美国航运公司则高度依赖中国制造的船舶,美国造船业只能靠军用船只续命,维修一个潜艇都要排队等一年,要真指望这些躺着赚军费的造船厂,还不如直接在韩国买。

中美造船业另一大差距还在成本上,一艘中国制造的船只成本若在1亿美元左右,则美国制造的价格是其两到四倍。运营一艘美国船只的成本大约是运营一艘韩国或中国船只的两倍,小型船只每天约耗费5000美元,大型船只则翻倍。

因此,在这种差距下,美国对中国造船业的羡慕嫉妒恨,使导致动作又一次变形。

按特朗普的提议,目前全球90%的船只都需要缴纳该费用。而考虑到我国造船性价比优势,很多航运公司与中国公司已经签订了大量的新船订单,MSC、达飞与长荣分别在今年2月和3月在中国订购‘巨无霸’级船舶。比如运力前三的达飞未来订单中有54%来自中国,排名第七的长荣有17%;第五的赫伯罗特有89%。我们自己的中远海控订单则是100%。未来全球98%的船只在停靠美国港口时都将被征收停靠费。

为减少潜在损失,多家航运公司已着手调整船舶部署,将中国产船只逐步撤出美国航线。

现在特朗普的这个策略,就是宁愿把中国造船的订单转移到日韩,也不能让中国一家独大,因为他知道美国民船的造船能力在全球占比只有0.2%,就算重新引入船台、设备,培训工人来造,也要四五年才能形成一个条产线,美国在造船业领域的影响力与翻盘可能性几乎没有,打压中国造船业,只能直接利好日韩造船厂。

说白了,这种玩法,就是宁愿打压中国给别人做嫁衣,也不愿让中国好过。

美国能通过这些措施,降低中国造船业的份额吗?有作用,但效果未必明显。

美国现在所有的关税、或额外费用类的政策,核心目的是推动订单重新分配从而加速产业资本转移。而相比具体船舶制造,美国更感兴趣的或是航道控制和占有港口资产,这样就可以实现对关键资源的占有坐地生金。当下中国港口吞吐量占全球的30%以上,而美国只占10%。

全球贸易出口主要是靠航运,美国现在针对中国关税,来到125%或者是245%的时候,如果商品还能正常出口美国,停靠在美国港口,那就只能是不可或缺、无法替代的那种商品。出口商不太可能会替进口商付关税,这部分增加的海运成本,大概率还是要进口商自己掏的钱。然后再加进售价里。

这意味着美国这一轮对中国造船航运业的打压,又一次重创美国消费者。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美国的目的有三重。

其一,就是搞钱。美国财政现在早就入不敷出了,发债也快没人买了。火烧眉毛了,各种搞钱渠道能弄一点是一点,其次,打压中国船舶业,特朗普知道不可能强制要求别人替换中国造船,况且现在美国民用造船能力拉胯,美国想让国际运输企业减少订购中国造船订单,顺便扶持日韩造船业,这样美国还可以借机培训大量的美国造船工人,推动其造船业逐渐复苏。

其三是控制更多港口,限制中国海外贸易。对于中国这样一个造船业大国来说,避免全球其他非美的港口被美国控制,是事关中方利益的至关重要的一环。

这里不得不提到的是李嘉诚之前打包卖给贝莱德的43个港口。中方之所以对这笔交易发起反垄断调查,如今这种担忧已经被验证——如果美国通过与李嘉诚的所谓“港口交易”为契机,进一步掌控全球港口乃至全球航道,这无疑将大大增加中方的海运成本,掣肘中国的航运布局。

过去支持李嘉诚卖港口,认为李嘉诚是“在商言商”的人如今都沉默了。长和虽然是香港企业,但涉及全球战略资产,没有全球公开招标,一声不吭就卖给美国。

由此可以推断,长和集团深知这笔买卖是不合时宜且影响国家重大战略利益,偏要一意孤行,就等交易完成,生米煮成熟饭,让谁也无可奈何。

此前,港澳办的官网就明批过长和与贝莱德的交易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想“蒙混过关”。

现在,外媒又释放意大利阿蓬特家族要主导收购长和港口的信息,还表示该家族是李嘉诚的老熟人,而且长和认为港口将由可靠的人管理。但问题是,意大利阿蓬特家族是否真的可靠?未来不受特朗普政府施压而妥协,影响中方的安全和发展利益,这个恐怕谁也不敢打包票。

因此,现在这项交易,李家这些港口卖给谁,显然不是李嘉诚说了算,需要由中国政府参与决策,双方共同决定,甚至需要考虑引入中方企业来确保中方在这些港口中占据一定的话语权,确保核心利益不被美方主导才是关键。

不排除美国在关税战上占不到中国便宜,未来或想通过掌握全球更多港口,加收额外关税强化美海上霸权来遏制中国的贸易。

当然,我们的反制措施有几点,其一,中国可以对美国制造的船舶,征收同样标准的“进港税”,中国对所有的货轮实行中国建造船只优先入港措施,非中国建造船只要排在最后面。其次,对所有波音客机停靠中国机场、飞越中国领空收“进港税”或“过境税”来反制美方。

按商品金额计算美国44.6%的国际货物由海运运输,美国与亚洲61%的国际贸易、以及与欧洲45%的国际贸易,均由海运运输完成。对船舶制造、关键航道和港口的控制,也是对国际贸易命脉的掌控,从这个角度来看,李嘉诚的港口博弈依然非常关键,我国一带一路的海上部分的项目,进度或许需要加快了。

作者:王新喜 TMT资深评论人 本文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9

标签:中国   港口   造船业   船只   美国   关税   中方   船舶   订单   财经   全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