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近年来,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打造多元化自主游戏场景,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快乐成长。图为在长兴县煤山镇中心幼儿园,小朋友在操场上用自然材料装饰绘画。陈海伟摄(人民视觉)

图为8月6日,在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临洺关镇金典社区爱德堡幼儿园,小朋友正在打水仗。胡高雷摄(人民视觉)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起点,关系到亿万儿童健康成长。为健全学前教育政策保障体系,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简称《意见》)。免费学前教育惠及哪些群体?补助资金从哪儿来?免费后幼儿园办园质量如何保障?国务院新闻办日前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财政部和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作出回应。

公办民办皆惠及

《意见》明确,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的保育教育费;对教育部门批准设立的民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参照当地同类型公办幼儿园免除水平,相应减免保育教育费。

“学前一年就是通常所说的幼儿园大班。”财政部副部长郭婷婷说,此次政策覆盖所有幼儿园大班适龄儿童,既包括公办幼儿园,也包括民办幼儿园;既包括城市幼儿园,也包括乡村幼儿园,预计今年秋季学期将惠及约1200万人。

根据《意见》,免保育教育费标准按照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教育、价格主管部门批准的公办幼儿园保育教育费收费标准(不含伙食费、住宿费、杂费等)执行。对于在教育部门批准设立的民办园就读的适龄儿童,参照民办园所在地同类型公办园免除水平,相应减免保育教育费。

“也就是说,对公办幼儿园保育教育费原来收多少,现在就免多少,全额免。对于在教育部门批准设立的民办园就读的适龄儿童,参照民办园所在地同类型公办园免除水平,相应减免保育教育费。”郭婷婷说,“比如,某个民办园的保育教育费收费标准是每个月每人800元,所在地同类型的公办园收费标准是500元,这个政策实施之后,在公办园就读的大班儿童就不用再交了,500元全部免除;在民办园就读的大班儿童,也是相应按照500元的标准免除,只要交差额部分,也就是300元。”

此前,一些地方已经结合实际探索,自行开展了免保育教育费政策,甚至实施了更有力度、更长年限的免费政策。对此,《意见》明确,各省已经实施的免保育教育费政策范围超出学前一年的,可以继续执行,超出部分所需资金也继续由地方承担,这样有利于地方因地制宜做好政策衔接。

补助资金拨到位

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是以政府投入的“加法”,来实现家庭教育支出的“减法”。

根据今年6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我国学前教育实行以政府投入为主、家庭合理负担、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投入机制,家庭需要承担保育教育费、伙食费等,其中保育教育费占家庭学前教育总支出的比例比较高。而免除保育教育费后,家庭的教育支出将有效降低。经测算,仅今年秋季一个学期,全国财政将增加支出大约200亿元,相应减少家庭支出200亿元。

对因免保育教育费导致幼儿园收入减少的部分,《意见》明确,由财政对幼儿园予以补助,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财政部科教和文化司司长许留庆介绍,其中,中央财政对西部、中部和东部地区分别按照80%、60%、50%的比例分担。下一步,财政部将会同教育部指导各省级财政、教育部门统筹安排好中央补助资金和地方应承担的资金,及时足额将财政补助资金拨付到幼儿园。

现在距离秋季开学只有一个月时间,许留庆表示,财政部将尽快下达中央补助资金,指导地方抓紧制定细化工作措施,督导地方落实免保育教育费补助资金,并加强长效资金监督管理。

近年来,财政部会同教育部等部门坚持学前教育以政府投入为主,家庭合理负担,多渠道筹措经费的原则,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投入力度。

国家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2013年为862亿元,到2023年增长到3150亿元,年均增长13.8%。“这个增速还是很快的。”郭婷婷表示,“可以说学前教育投入机制的建立健全,为构建起覆盖城乡、普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撑。”

许留庆补充说,从支持力度看,2013—2024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学前教育转移支付资金达到2209亿元,带动各方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与2013年相比,国家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增长了3倍多。

补助资金花在哪里?许留庆介绍,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主要用于4个方向,分别是支持地方扩大普惠资源供给、健全普惠经费投入机制、巩固幼儿资助制度、提高保育教育质量。地方财政相关资金主要用于落实学前教育生均拨款制度,保障幼儿园正常运转。

财政投入效果如何?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2%,比2012年提高了20多个百分点,达到世界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各省结合实际统筹安排中央补助资金和自有财力,支持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通过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学前教育资源持续增加、普及水平大幅提高,‘入园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许留庆说。

保障力度不降低

当前,教育部正督促各地出台具体实施方案,倒排工期推进政策落地,确保在8月底前完成相关准备工作,让大班儿童在今年秋季学期开学时就能享受到政策红利。

很多家长关心,“免费”政策实施后,幼儿园质量如何保障?对此,教育部财务司司长刘玉光表示,政策实施后,教育部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会同财政部等相关部门,持续健全协调机制、规范办园行为、提高保教质量、压实监管责任、强化督导评估。通过这些举措,加强幼儿园监督管理、提升办园质量,推动学前教育从“幼有所育”向“幼有优育”迈进。

《意见》还提到,在国家统一实施的免保育教育费政策基础上,鼓励各省份结合实际,进一步巩固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等群体资助政策,做好兜底保障。

在这方面,从2011年起,我国已逐步建立了以政府资助为主、幼儿园和社会资助为辅的学前教育资助体系,各地政策因地制宜、各具特色。

“财政部、教育部两部门在研究设计免保育教育费政策时,充分考虑了与现行资助政策的衔接问题。”刘玉光说,确保受益群体不缩水、惠民政策不打折、保障力度不降低。

更多孩子将受益

从实际情况看,我国的学前教育办园体制多样,情况比较复杂,且学龄人口处于快速变化阶段。

此次《意见》明确从幼儿园大班开始的免保育教育费政策,是财政部会同教育部经过深入研究论证后出台的,主要遵循了强化普及普惠、稳妥有序推进、加大政府投入、经费合理分担4个原则。后续,财政部和教育部还将统筹考虑学龄人口变化、财力状况等因素,研究适时完善免费学前教育政策,让更多孩子受益。

“可以说,这是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郭婷婷表示,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投资于人的具体实践,是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政策体系的关键环节,对于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促进教育公平、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期,包括育儿补贴、免保育教育费在内的一系列政策连续推出,不断减轻家庭的生育、养育和教育成本。郭婷婷指出,这一系列举措相互衔接、层层递进、不断完善,是国家根据人口发展变化形势精准施策的具体体现,也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投资于人的具体实践。(本报记者 陈静文)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8月11日第09版)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1

标签:育儿   学前教育   里程碑   我国   政策   幼儿园   财政部   教育部   学前   财政   意见   家庭   地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