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评丨“少油少盐”面馆里,藏着比药方更珍贵的疗愈力量

潮新闻客户端 评论员 陈江

“小满家面馆”开在浙江湖州德清的云谷路上,附近是浙大儿院莫干山院区。这家看似普通的小店,藏着两个小秘密:他家有一个暗号,吃饭时说“住在2号楼的”可以打折。他家还有一个特殊的订餐群,订餐需求备注都是“少油少盐”,甚至有的订单油和盐一点都不能放。原来医院的住院楼是2号楼,里面住着从各地来求医的小孩子。网友们称赞店主陆佳良和陈金雁夫妻:有着金子般的心。

人生有多少不幸要哀叹命运,又有多少日常其实很难“小满”。“小满家面馆”夫妻俩看在眼里,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就有了那个“少油少盐”的订餐群。家长们在群里下单,夫妻俩就照着要求做。这一碗碗特制的面条,悄然承担起医疗系统之外的疗愈功能,它提供的不仅是食物,更是家人在住院之外的人间烟火与情感庇护。

尤其打动人的,是那句“2号楼的”暗号。这句简单的暗语,成了患儿家属间心照不宣的默契,也是面馆为他们保留的一扇温暖之门。长期陪着孩子治病的家长,光是医疗费就压得喘不过气,这折扣看着只是省了几块钱,其实是有人在对他们说:“我知道你们难,我懂你们的苦。”有时候家长们在店里碰到,不用多说话,只要提一句暗号,就知道彼此是同路人,心里那股孤单多少能冲淡一点,原来不是只有自己在扛。

很多人都说,孩子治病靠的是医院的药和手术,可“小满家面馆”的存在,揭示了一个被忽视的真相:孩子的康复,从来都不只是医院里的事,也需要医院外的生活支持系统。孩子需要清淡的饮食,家长需要一个能松口气的地方,像“小满家”这样的社区小店,它们以日常、朴素的方式,将患者及家属的需求都接住了。凭着一份真心,让他们感受到了比“正式帮助”更显真挚的温暖。

进一步而言,“小满家面馆”代表了民间社会自我调节与互助的智慧。我们的社会里,有医院、社保这样的正式支持系统,它们像坚固的骨架,撑起了大家的生活保障。可总有一些细微的、个性化的需求,是难以被全面覆盖的。这时,家庭、社区、小店等民间支持体系的意义便凸显出来。面馆主人或许从未学习过社会工作的大道理,却凭着对他人困境的本能共情,把小小的面馆变成了医疗系统之外的疗愈空间。

如今,人们普遍追求效率与利益最大化,可“小满家面馆”却走出了另一种样子:开店是为了谋生,但也能顺便帮衬别人。这种温暖的经营模式像是一种提醒:商业的本质不只是逐利,也可以逐“善”。做生意不只是盯着账本上的数字,还能做些实在事。比如帮患病的孩子解决吃饭的难题,给焦虑的家长递一份安慰。这种带着温度的生意,比单纯赚多少钱更有意义。

其实“小满家”的故事,不止是夫妻俩的爱心小事。它呼唤更加全面的社会扶持系统,启发社区建设当重视微小的支持节点,因为它们常常能在不起眼的地方,发挥难以替代的作用。它也提醒我们每个人,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给别人搭把手、添份暖,都可以成为他人困境中的一点光亮。

“转载请注明出处”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6

标签:美食   药方   珍贵   力量   小满   孩子   暗号   医院   温暖   家长   需求   社会   德清   系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