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之树,生命的另一种美

进入深秋,窗外的叶子经不起细瞅,需要隔着一段距离才能欣赏到她的美。若走近便是憔悴,像一幅破败的画亟待修补,而这一远一近给人的不同感官体验,让我体会到距离很是奇妙,它对衰败的秋天,无疑是一种爱护,而对衰败中的万物,更是贴心的捍卫。


不得不承认,深秋的景象更适合远观,那层林尽染的壮阔,虽然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壮美,然而另一个真实的层面,却是饱经风霜蹂躏的千疮百孔,以及一阵疾风过境时纷然坠落的轮回。所以春天时我想靠近一株发芽的树,欣赏和赞美生命的力量,而秋天时,尤其是深秋,我只想远远看一株树的斑斓,赞美它生命的坚韧,连最后的倔强都那么的优雅浓烈。


我甚至觉得深秋,不去靠近一棵树木的沧桑,反而是对它的一种尊重,这个时候的树木,并不想把自己的千疮百孔展现得那么露骨,尽管事实它是毫无保留的坦露,但如果可以选择,它也一定会像一个满身伤痕的人,披一件深色的外衣,遮住岁月里所有的暗沉,而以和煦如春风的云淡风轻宣告世间美好的可能。

最​近很长一段时间都会在我家楼前看到一位老人,拄着拐杖,行着跬步,绕着28号楼锻炼。我去早市时经常会看到他,混了个眼熟之后,再遇见时,我便会对他竖起大拇指说一声加油,然后他木讷的脸就会很僵硬的闪过一丝笑意,口齿不清的说,我天天锻炼。他总是穿着很整齐的衣着,锲而不舍地练习走路,有时我会觉得天气不好而放弃去早市的念头,可是顺着窗户往外一眺,就看见那位老人的背影,拄着拐棍,行着跬步,绕着28号楼,一小步一小步的丈量,心里生出一种咬紧牙关的坚持。那一瞬,几乎有一种错觉,仿佛看到了我家楼头那一棵脱光叶片的槭树,几根弯曲的枝丫兀自有力的伸展,朝向天空,也朝向太阳升起的地方。

​时间一长,我们再次相遇时,老人家的话便多了起来,如果早晨天气阴沉沉的,老人家就会说“带伞没?要下雨。”如果天气晴朗,老人家就会说“去市场呀”,现在天气转凉,老人家又多了一句,“多穿点儿,冷”。我的目光会落到他的衣着上,发现他的衣服也厚实起来,头上还带了一顶灰色的帽子,像是薄棉的。很适合深秋。而我的加油,从最初友好的鼓励也变得越发的真心实意,甚至真的希望这个油加着加着,老人家的路就会走的越来越顺。

​昨天从早市回来,碰到一楼的阿姨,闲聊几句,聊到三楼的老太太,才恍然发觉,原来已经好些日子没有她的动静了。我一时间不知该说啥。一楼的阿姨不无惆怅的说,是走了还是走了啊?我不太想接这个话,好像潜意识里总是希望无事发生。然后路过三楼时,特意往她们家门口瞅了一眼,发现她们家的门口堆了好几撮狗毛,像是落满了灰尘一样。这也是一户人家呢,静悄悄的。


静悄悄的,过自己的日子。

这​是我对我们单元楼住户的注解。因为我这个单元的邻居几乎都是上了年岁的老人。比如一楼,左门儿的老人已经走了好多年了,现在一直空着,右门就是我常常碰见的阿姨,也不怎么出屋了。再比如二楼,左右都是老人,听说还雇了保姆。三楼呢?也请了保姆。而且有一户已经杳无声息好久了。


我觉得四楼还算有一点活泛的气味,我们家老太太也是足不出户了,但是我左门的邻居是一对年轻的夫妻,养了两条大狗,还有两只大猫,一天天的很是热闹。再往上数,五楼的邻居也是老夫老妻了,有时会在早市碰见,有时会在药店碰见,他们会问起我家老太太,大概心里也是画着问号的。六楼和七楼就不太熟悉了,印象中有上学的孩子。好像是苍老的树干托起的青葱蓬勃,让我在暮色四沉时看到了不一样的活力与青春。


我并不了解我的邻居,也不熟悉,但是我知道关起门,大家都在过自己的日子,走出房门,但凡相遇,礼貌性的寒暄几句,寒暑凉热,并没有多少生命的触动。这便是一种距离,得体有度,透着疏离,也互不打扰,多像深秋的树啊,走近了谁家没有是非?隔着一层世俗,家家户户都是清欢绵长。忽然脑海里闪过这么一句话,生活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就像那个拄着拐棍绕着28号楼一步一步丈量的老人,即使没有旁人为他加油,他也会日复一日坚持不懈,就像三楼不知音讯的的老太太,活得好与不好,都不是外界三言两语便能断定的。他们像深秋的树木,有自己执着相守的斑斓,也有自己不愿示人的疮痍,有自己不甘放弃的倔强,也有自己不得不放下的体面,面对这样风烛残年的生命,不去打听,不作谈资,尽量忽视,也许就是我所能做到最基本的尊重。 像欣赏一棵深秋的树,远远的赞美,而不是细究枝叶间

的斑斑点点。


​2055.10.14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7

标签:美文   深秋   生命   早市   老人   老人家   老太太   邻居   跬步   天气   拐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