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和陆军参谋长穆尼尔的身影出现在华盛顿白宫。在特朗普总统的见证下,巴基斯坦矿业发展局与美国USSM公司签署了价值5亿美元的稀土开发协议。
根据披露的备忘录,美国企业将获得俾路支省和开伯尔-普什图省两处稀土矿的勘探权,首批氧化镨钕预计在2026年底前运往美国。
这件事之所以引发震动,是因为巴基斯坦一直被称作“巴铁”。过去二十年,中巴经济走廊框架下已有三家中国稀土企业在巴投资,而美国军工企业最紧缺的钕、镝等重稀土,有近60%需要从中国进口。
现在“巴铁”突然向美国打开稀土大门,就不得不让人怀疑巴铁还“铁不铁”?
白宫这场签约仪式,看似突然,实则酝酿已久。这是自2019年以来美巴之间首次面对面的深入交流,双方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最直接的原因,眼下的巴基斯坦正处在债务危机的悬崖边,据数据显示,2023年外债规模已突破1000亿美元。
而美国给出的5亿美元投资,更像是一笔“入场费”。
要知道,全球稀土精炼产能83%集中在中国,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生产一架F-35需要417公斤稀土材料,雷神公司的“标枪”导弹每发消耗4.5公斤钕金属。
当特朗普在签字仪式上强调“确保关键供应链安全”时,他其实在说:美军工体系不能再被卡脖子了。
但巴基斯坦这番操作未必是“背叛”,更可能的是谢里夫政府在玩一场危险的平衡游戏。
中方在瓜达尔港的投资让巴方担心过度依赖,而美国此刻递来的橄榄枝带着附加条件,9月初美军中央司令部司令刚访问过伊斯兰堡,谈话内容涉及阿富汗局势和反恐合作。
这种背景下,巴基斯坦可能把稀土协议当作筹码,既缓解财政压力,又向中美双方展示“我不是唯一选项”。
不过这场平衡术的风险比走钢丝更大。
中方在巴投资的三座稀土冶炼厂,设备和技术都来自中国,巴基斯坦采矿能力有限。就算美国砸钱开矿,提炼环节仍可能受制于中方技术网络。
稀土不是挖出来就能用的,从矿石到磁铁需要17道工序,中国掌握着其中14项关键技术专利。
美国USSM公司带来的5亿美元,在稀土行业只算中等赌注,相当于建一条年产2000吨的分离生产线。
对比一下:中国北方稀土2024年单条生产线产量就是它的8倍。
这笔交易最讽刺的地方在于,它暴露了美国稀土战略的先天缺陷。
过去五年美国努力在澳大利亚、加拿大找替代来源,但稀土加工产生的放射性废料处理成本,让多数项目死在可行性研究阶段。
巴基斯坦的稀土矿虽以轻稀土为主,但美国真正短缺的钆、铽等重稀土,仍需要从中国进口中间制品。
更深层的博弈在标准制定领域,中国稀土行业协会在9月20日刚更新了产品纯度标准,将电子级氧化镨钕的含水率上限从0.5%压到0.3%。
这种看似技术性的调整,可能迫使美国军工企业更换生产线参数,毕竟“爱国者”导弹的雷达器件对稀土纯度波动极为敏感。
因此,巴基斯坦矿产能满足民用无人机需求,但能否达到美军标DEF-STAN-05-131第六级标准,还要打上问号。
可问题是,巴基斯坦与美国签署稀土协议,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巴铁是否不再铁”。
要知道,就在美巴稀土协议签署前不到一个月,中国王毅外长于8月20日飞抵伊斯兰堡,与巴基斯坦副总理兼外长达尔举行战略对话。
王毅没有绕弯子,直接说“中巴是全天候伙伴,这关系谁也拆不散”。
但巴基斯坦显然是在中美之间走钢丝。
这种平衡术在军购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尽管巴空军参谋长扎希尔·西杜7月刚访美洽谈F-16升级,但巴军七成主战装备仍来自中国。
对于美巴稀土合作,巴基斯坦也留了一手。
美巴石油协议特别注明:不转让核心技术,所有设备必经中国建的瓜达尔港运输。而在接待美军高层时,巴方展示的是中国提供的老旧护卫舰,而非装备相控阵雷达的新锐战舰。
巴基斯坦外长明确表示:“与美国的合作不会损害我们现有的伙伴关系”。这话说得不卑不亢,意思很清楚:两边都得罪不起,那就两边都合作。
民调显示,72%的巴基斯坦人觉得“和中国的关系不能动”,这就是最真实的民心。
在这种背景下,这场签约仪式或许会被历史标记为中美资源战的分水岭,但分水岭不意味着彻底转向。
稀土供应链犹如章鱼触手,砍断一条还会被其他触腕缠绕—,美国拿到矿权只是解开第一道结,而中国在标准、冶炼、设备领域的优势,仍是套在供应链上的无形绳索。
未来值得观察的是,东南亚和非洲的稀土生产国是否会效仿巴基斯坦的“多向合作”。毕竟在多重依赖的格局下,完全选边站队可能意味着被两头挤压。
参考消息:2025-09-25:外媒:巴基斯坦总理邀请美企赴巴投资
更新时间:2025-09-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