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海峡导报大漳州】
夏季来临,气温攀升,人体新陈代谢随之加快,出汗量增多,能量消耗也大幅上升,这使得心气与心血更容易被消耗和损伤。于是,困倦、气短、口干、头晕、心慌、虚汗等不适症状也常常找上门来。喝水、吹空调、运动、洗澡、睡觉…… 这些看似平常的日常行为,若方式不当,可能会悄悄危害心脏健康。那么,炎炎夏日里,我们究竟该如何科学养心护心呢?
夏季,6 件事要常做
睡前晨起喝杯水
晚上睡前以及清晨醒来后,饮用适量温开水,能有效稀释血液,降低血液黏稠度,从而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为心脏营造更安全的内环境。
吃点红色果蔬
夏季饮食中,建议多摄入新鲜蔬菜、瓜果及豆类制品,以保证钾元素的充足摄入。蔬菜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如钾、钙、镁等),对预防 “三高”、保护血管和心脏都大有裨益;适当多吃水果,也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几率。
中午睡一会儿
夏季白天时间较长,人们容易犯困,再加上天气炎热,身体也易感到疲劳。这时,中午适当小睡 20~30 分钟,能有效缓解身心疲惫,让心神得到很好的养护,为下午的活动积攒能量。
每天快走半小时
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凉爽的时候外出活动,选择散步、骑自行车等舒缓的运动方式,以身体微微出汗为宜。这样既能促进气血流通,又能避免阳气过度耗损,达到锻炼身体又不伤身的效果。
揉一揉内关穴
点揉两侧内关穴,每侧各 1 分钟,能起到强心、调节心律的作用,还能缓解胸闷憋气等不适。内关穴可以提高心肌无氧代谢能力,改善心肌缺氧缺血的状况。
积极调整情绪
夏季的特点是燥热,应对 “热” 需用 “凉” 来克制,应对 “燥” 则需用 “清” 来驱散,所以清燥解热是夏季养生的关键。盛夏时节,酷暑蒸灼,人们容易感到困倦烦躁、闷热不安,此时首先要让自己的思想平静下来,做到神清气静、神清气和,千万不要暴怒,防止心火内生。
护心,6 件事要少做
口渴时不要大口畅饮
如果一次性喝水太多、太快,水分会快速进入人体并被胃肠道大量吸收,导致血液变稀、血容量增加,这会加重心脏、肾脏等器官的负担,心肌耗氧量也会相应增加。心脏病患者若喝水太猛,可能使心脏负荷过大,出现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此外,一次性大量饮水还会导致胃部胀满、胃液稀释,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引发腹胀、胃痛等不适。
运动后不直接喝冰水
夏季气温高时,人体血管处于扩张状态。若在剧烈运动后,马上饮用大量温度极低的冷饮,或是立刻吹空调、洗冷水澡,在这些刺激下,全身血管可能会突然收缩痉挛,导致血压骤升、血液黏稠度增高,进而出现凝血,引发血管堵塞,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建议用温开水、绿豆汤、酸梅汤等代替冷饮,既能解渴又能保护脾胃。
出汗后不直接吹空调
在室外大量出汗后,回到室内应先擦干汗水,再打开空调,且空调不要直接对着人吹。另外,从炎热的室外进入凉爽的空调房,或从空调房外出时,可以先敞开房门,在门口站一会儿,给身体一个缓冲的时间,让心脏有适应的过程,避免血管因过度冷热刺激而引发痉挛,防止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
出汗后不去冲冷水澡
高温时,人体毛孔处于开放状态,便于汗水排出,从而有效降低体表温度。如果开放的毛孔突然受到冷刺激时,会迅速关闭,这不仅会造成外周血管收缩、血压升高,甚至可能导致冠状动脉严重痉挛、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危及生命。
因此,夏季从高温户外回到清凉室内,若大汗淋漓,建议休息 10~15 分钟后再用温水洗澡,水温以与体温接近为宜,一般在 35~37℃。
夏季尽量不要熬夜
夏季天气炎热,人的心跳容易偏快,心脏负担会增大。而长期熬夜会进一步增加心血管的压力,容易造成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还可能导致心慌、头晕等症状。
所以,晚上最好在 22:00 前入睡,最晚不要超过 23:00,确保每天睡够 7~8 小时。
不要用糖饮料代替水
很多人觉得白开水没味道,喜欢用饮料代替水。然而,一项研究发现,与不喝含糖饮料的人相比,每天喝超过 2 份含糖饮料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会增加 20%以上。
如果觉得水没味道,可以适当喝点带 “味” 的水,比如柠檬水、薄荷水、菊花茶、绿茶、蜂蜜水等。
夏季是心脏健康需要重点呵护的季节,牢记以上养心护心的要点,避开伤害心脏的行为,才能让心脏在炎炎夏日里保持健康状态。
来源|联勤保障部队第909医院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更新时间:2025-07-3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