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启蒙阶段,传统认知中,幼儿园课堂多以游戏、绘画、简单认知为主。然而近年来,多地幼儿园打破常规,将课堂搬到厨房、田间、泥潭,推出 “餐饮式”“农耕式”“自然式” 特色教学,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收获技能与快乐。从陕西汉中幼儿园 188 名大班毕业生亲手烹制 19 桌毕业大席,到 “幼儿园职业技术学校” 话题走红网络,再到云南临沧幼儿园泥潭摸鱼的自然课堂,这些充满创意的教学形式不仅让孩子们乐在其中,更引发了网友对幼儿教育创新的广泛关注与好评。
陕西汉中:188 名萌娃做 19 桌毕业席,“小孩哥小孩姐” 厨艺惊艳
2025 年暑期毕业季,陕西汉中一所幼儿园的毕业活动刷爆社交平台 —— 该园 188 名大班毕业生,化身 “小厨师”,亲手烹制了 19 桌丰盛的毕业大席,烤鸭、清蒸江团、蒸花馍等硬菜琳琅满目,让网友直呼 “这届幼儿园毕业生也太厉害了”。
毕业席筹备之初,幼儿园老师便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动手能力,制定了详细的分工计划。从食材采购到清洗处理,从切菜调味到烹饪装盘,每个环节都有孩子们的参与,老师则在旁进行安全指导和技术辅助。“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劳动的快乐,体会毕业的仪式感,同时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幼儿园园长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在烹饪现场,孩子们穿着小小的厨师服,戴着厨师帽,认真的模样格外可爱。负责制作蒸花馍的孩子们,围在操作台前,小手沾满面粉,将面团搓圆、压扁,再用模具压出漂亮的花纹,虽然动作略显稚嫩,但每一个花馍都充满了童趣。“我要做一个小兔子形状的花馍,送给我的好朋友。”5 岁的小女孩乐乐一边说,一边小心翼翼地用剪刀剪出兔子的耳朵,脸上满是专注。
制作烤鸭的环节则更为 “硬核”。在老师的帮助下,孩子们先将鸭腿肉腌制入味,再用竹签串起,放在电烤炉上慢慢烤制。期间,孩子们不时地用小刷子给鸭肉刷上酱汁,眼神紧紧盯着烤炉,生怕错过最佳的烤制时间。“鸭肉好香啊,等烤好了我要先给爸爸妈妈尝一尝。” 小男孩浩浩一边吸着鼻子闻香味,一边说道。
清蒸江团是毕业席上的 “大菜”,处理鱼的过程对孩子们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在老师的示范下,孩子们戴着一次性手套,小心翼翼地给鱼刮鳞、去鳃,虽然偶尔会把鱼鳞溅到身上,也会因为鱼的滑溜而手忙脚乱,但没有一个孩子中途放弃。“刚开始我有点害怕,觉得鱼好滑,不敢碰。” 小女孩琪琪说,“但老师告诉我,只要掌握方法就很简单,后来我慢慢就学会了,现在觉得处理鱼一点都不难。”

经过几个小时的忙碌,19 桌毕业大席终于完成。当孩子们将自己亲手制作的菜肴端上桌时,脸上满是自豪。烤鸭外皮金黄酥脆,清蒸江团鲜嫩可口,蒸花馍造型各异,每一道菜都充满了孩子们的心意。“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毕业席,因为每一道菜都是我们自己做的。” 乐乐开心地说。
活动结束后,有家长在社交平台分享了孩子的经历:“之前问孩子上幼儿园哭了吗,老师说‘没时间哭,忙着颠勺呢’,现在看到孩子亲手做的菜,真的又惊喜又感动。孩子不仅学会了做饭,还变得更懂事、更有责任感了。”
“幼儿园职业技术学校” 走红:萌娃化身 “小厨神”,农耕技能满点
随着汉中幼儿园毕业席的走红,“幼儿园职业技术学校” 这一话题也登上了热搜,多地幼儿园的 “硬核” 教学内容被网友挖掘出来,孩子们熟练的厨艺和农耕技能让人眼前一亮。
在一所位于河南的幼儿园里,“餐饮式” 教学已经成为常态。孩子们每周都会有固定的 “厨艺课”,和面、擀面条、炒菜、做荷叶鸡等都是课程内容。在一次擀面条课上,孩子们围在操作台前,手里拿着小小的擀面杖,将面团擀成薄薄的面片,再用刀切成细细的面条。虽然有的孩子擀出的面片厚薄不均,有的孩子切出的面条长短不一,但他们都做得格外认真。“我最喜欢上厨艺课了,每次学会做新的食物,我都会回家做给爸爸妈妈吃。”6 岁的小男孩阳阳说,他已经学会了做西红柿炒鸡蛋、葱油面等简单的菜肴。

更让人惊讶的是,这所幼儿园的孩子们还会制作荷叶鸡。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先将鸡肉腌制好,再用荷叶将鸡肉包裹起来,放在蒸箱里蒸熟。打开蒸箱的那一刻,荷叶的清香和鸡肉的香味扑面而来,孩子们兴奋地围在旁边,等着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荷叶鸡好好吃啊,比妈妈做的还好吃。” 小女孩月月一边吃,一边说道。
除了厨艺教学,农耕教学也是不少幼儿园的特色。在江苏一所幼儿园的 “农耕园” 里,孩子们经常会进行拔地瓜、掰玉米、摘花生等劳动。每到丰收的季节,孩子们就会撸起袖子,跟着老师一起走进田间,体验农耕的乐趣。“今天我们要拔地瓜,大家要注意,不要把地瓜的根弄断了。” 老师一边示范,一边向孩子们讲解拔地瓜的方法。孩子们听后,纷纷走进地里,小手抓住地瓜藤,用力一拔,一个个饱满的地瓜就被拔了出来。“我拔到一个好大的地瓜!” 小男孩轩轩兴奋地举起自己的 “战利品”,脸上满是喜悦。

有家长分享了一段有趣的对话:晚上睡觉前,妈妈问儿子 “聊会天呗”,儿子却回答 “我明天学校一堆活呢!要拔地瓜、掰玉米、摘花生…… 快睡吧”。这段对话被网友截图发到社交平台后,引发了大量点赞和评论,“这届小孩也太辛苦了,不过这样的童年也太有意思了”“现在的幼儿园也太卷了,连小朋友都有‘工作’了”。
这些幼儿园的特色教学不仅让孩子们掌握了实用的技能,还培养了他们的劳动意识和责任感。不少网友表示,这样的教学形式比传统的课堂教学更有意义,“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学习,既锻炼了能力,又收获了快乐,值得推广”。

云南临沧:泥潭摸鱼乐翻天,自然课堂释放天性
如果说 “厨艺课”“农耕课” 培养了孩子们的技能,那么云南临沧一所幼儿园的自然课堂,则让孩子们在玩乐中释放了天性,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乐趣。

这所幼儿园特意在园内打造了一片 “泥潭区”,作为孩子们的自然课堂。在一次 “摸鱼” 活动中,孩子们穿着雨衣雨靴,兴奋地跳进泥潭里,开始了一场 “摸鱼大赛”。泥潭里的小鱼灵活地游来游去,孩子们则弯着腰,小手在泥潭里摸索着,时不时会有孩子惊喜地喊道 “我摸到鱼了!”。

虽然孩子们的脸上、身上都沾满了泥巴,看起来 “脏兮兮” 的,但他们的笑容却格外灿烂。“小鱼小鱼你莫怪,我给你讲个故事哄哄你”,一个小女孩一边摸鱼,一边还在和小鱼 “说话”,可爱的模样让人忍俊不禁。有的孩子摸到鱼后,会小心翼翼地把鱼放进小桶里;有的孩子则因为没摸到鱼而有些失落,但在老师的鼓励下,又重新投入到摸鱼的乐趣中。

活动结束后,孩子们一个个都成了 “小泥人”,但他们丝毫不在意。“摸鱼太好玩了,我下次还要来。” 小男孩浩浩说,虽然身上沾满了泥巴,但他觉得特别开心。幼儿园老师表示,开展这样的自然课堂,是为了让孩子们亲近大自然,在玩乐中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反应能力,同时也让他们学会接受不完美,“孩子们在泥潭里摸鱼,难免会弄脏衣服,但这也是成长的一部分,让他们在快乐中释放天性,才是最重要的”。



这段摸鱼的视频被发布到社交平台后,引发了网友的热议。有网友调侃道 “出淤泥而‘全’染,没事的没事的,这孩子洗洗还能要”“放学时记得带个大袋子,装袋子里提回家直接进浴室”“不好!就是有点费裤子”。还有网友表示,“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孩子们的快乐,我都想下去滚两圈”“这样的幼儿园也太让人羡慕了,孩子们能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太幸福了”。

除了摸鱼,这所幼儿园的自然课堂还有很多有趣的活动,比如观察昆虫、种植花草、搭建小木屋等。孩子们在这些活动中,不仅学到了自然知识,还学会了与同伴合作,培养了创造力和想象力。
特色教学获好评:寓教于乐,助力孩子全面成长
从陕西汉中的毕业席,到 “幼儿园职业技术学校” 的走红,再到云南临沧的自然课堂,这些幼儿园的特色教学形式之所以能引发广泛关注,不仅是因为它们打破了传统幼儿教育的模式,更重要的是,它们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收获了知识、技能和快乐。

在传统的幼儿教育中,孩子们更多的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在这些特色教学中,孩子们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他们通过自己的双手去实践、去探索,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动手能力、创造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还学会了珍惜劳动成果、尊重自然。正如一位幼儿园老师所说:“我们希望通过这些特色教学,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成长,让他们知道,学习不仅仅是在课堂上,生活中的每一个场景都可以成为学习的课堂。”

不少家长也对这些特色教学给予了高度评价。“孩子以前很挑食,自从上了幼儿园的厨艺课,学会了自己做饭后,就不再挑食了,还会主动告诉我们食物的来之不易。” 一位家长说。还有家长表示,孩子参加农耕活动后,变得更有耐心了,也更懂得体谅父母的辛苦。

网友们也纷纷为这些幼儿园点赞,“这样的幼儿教育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不仅让孩子们学到了技能,还培养了他们的品格”“希望更多的幼儿园能借鉴这样的教学模式,让孩子们拥有一个快乐、充实的童年”“现在的孩子大多生活在城市里,很少有机会接触自然和劳动,这样的教学正好弥补了这一空缺”。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更新时间:2025-11-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