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一个孩子最快的方式,就是让他"听话"

心理学家揭秘:总被逼着学习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

"妈,我写完作业了,能玩会儿吗?"

"不行,还有这套卷子,不做完别想玩!"

这样的对话,是否每天都在你家上演?

你催他、吼他、逼他,换来的却是孩子越来越拖拉、厌学,甚至对你说"烦死了"。

这真的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你的方法,正在毁掉他最宝贵的学习内驱力。

美国心理学家德西和瑞安,用50年研究揭穿了教育最大的谎言:"逼一逼,孩子就能成才。"

真相是:所有优秀的孩子,都靠这3个"内在引擎"在驱动:

1. 归属感

—— "无论我考得好坏,爸妈都爱我"

2. 自主感

—— "我的学习,我说了算"

3. 成就感

—— "我相信,我能行"

当你天天催他、骂他、拿他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时,这3个引擎就被你亲手一个个熄灭了。

怎么办?颠覆认知的方法来了——

把这4句话变成你的口头禅,孩子从被动变主动:

第一句:把"快去写作业"换成

"我们是先攻克数学,还是先背诵古诗?你来定。"

效果:赋予选择权,激活"自主感"

第二句:把"别找借口"换成

"谢谢你告诉我真实想法。如果不补课,你的解决方案是什么?"

效果:启发式提问,让孩子为自己负责

第三句:当孩子失败时,不说"你看你"

"这次没考好你很沮丧吧?需要我帮你一起分析吗?"

效果:无条件接纳,建立"归属感"

第四句:当目标太大时,不说"你必须"

"把'考进前三'拆解掉。这周主攻作文审题,今天只做3道题。"

效果:小目标原理,积累"成就感"

北京海淀一位特级教师分享:

班里后来考上清华的那个男孩,小学时也曾厌学。

他妈妈只做了一件事——

每天让他自己决定:先学什么、学多久、什么时候玩。

半年后,这个男孩从班里中游冲进前三。

教育专家一针见血:

"被逼着学的孩子,就像被拉着线的木偶。线一松,人就倒。

而有内驱力的孩子,自己是发动机。"

你的孩子,本可以是发动机。

别再用"为你好",剪断他飞翔的翅膀。

—— 今日互动 ——

你家孩子属于哪种学习类型?

✅ 催一下动一下的"被动型"

✅ 不催不学的"躺平型"

✅ 自己安排计划的"主动型"

评论区说出你的困惑,教育专家在线答疑!

关注我们,每天一个育儿心理学

↙↙↙点赞收藏,下期继续分享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1

标签:育儿   听话   最快   方式   孩子   效果   厌学   归属感   西和   心理学家   班里   成就感   发动机   瑞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