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仅24岁!江苏首富之子陈汉伦拟任400亿市值公司董事。
小说中的总裁都是20多岁,陈汉伦,终于小说了一把。
爽剧的剧情,没乱编。
8月5日,*ST松发披露,公司董事会拟提前进行换届选举。在众多提名之中,年仅24岁的陈汉伦,将担任400亿市值上市公司董事!
公开资料显示,陈汉伦出生于2001年,是*ST松发实际控制人、恒力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陈建华、范红卫夫妇之子。2025年,陈建华、范红卫夫妇蝉联江苏首富。
这种“早压担子”的接班模式,再次引发舆论对民企代际传承的关注。
公众既反感"躺赢",又期待年轻人能打破传统。
陈汉伦将做出怎样的选择?答案,藏在未来的财报中。
1
陈汉伦并非初出茅庐的商业新手。
陈汉伦虽成长于商业世家,却未在优渥环境中养尊处优。
自幼,他便在父亲的安排下接受严格的教育,拥有研究生学历、应用金融硕士学位。
毕业后,陈汉伦没有直接进入家族企业,而是选择从基层做起,加入普华永道(新加坡)担任企业所得税税务咨询顾问。
在普华永道,他参与众多跨国企业税务咨询项目,凭借扎实专业知识和认真态度,为客户提供精准税务解决方案。这段经历不仅让他积累了丰富的国际税务管理经验,更锻炼了他应对复杂商业问题的能力,让他在实战中快速成长。
2024年3月,经过几年的打磨,陈汉伦回到了国内,一回来就被任命为恒力集团副总裁。
这个任命,意味着他正式踏入了家族企业的核心圈,开始参与到企业的核心运营中。
此后,陈汉伦的身影频繁出现在恒力集团的各项重要业务中。
在恒力重工与瑞士MSC的战略合作谈判中,他全程参与其中。凭借着对国际市场的深刻理解和扎实的金融知识,他在谈判桌上提出了不少关键建议,为合作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有力支持,最终推动双方成功达成了超10亿美元的造船订单。
2024年12月,在恒力・绿色船舶发展大会上,他作为恒力集团代表出席并致辞,阐述恒力在绿色船舶领域的战略布局与发展愿景,展现出在行业交流中的积极姿态与专业素养。
2025年6月,他又主持恒力重工首艘30.6万吨VLCC油轮命名仪式。
一次次的亮相,无不彰显着他对集团业务的深入理解和积极推动的决心,也让人们看到了他作为年轻一代接班人的潜力。
2
陈汉伦的父亲陈建华的创业之路堪称商业传奇。
1971年出生的陈建华,出身贫寒。13岁时,因无力承担学费,他辍学成为建筑工地上的一名泥瓦匠。
后来,开了一家废品回收厂,靠收购纺织废丝赚得了第一桶金。
1994年,年仅23岁的陈建华与妻子范红卫以369万元收购濒临破产的吴江化纤织造厂,创立恒力集团。
面对工厂设备陈旧、员工士气低落、三角债缠身等困境,他向员工承诺按时发放工资,稳定人心;同时制定“不担保、不欠债、不进亲戚朋友”的经营原则,坚持现款交易,迅速扭转工厂颓势。
1995年底,工厂实现盈利1000多万元,1996年底利润更是达到2700多万元。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纺织行业遭受重创,选择逆流而上开始大量购置先进的喷水织机。在金融危机之后纺织业迎来复苏,企业进入了快速膨胀期。
2002年,恒力集团投资22亿元进军化纤产业,开始了向上游延伸的战略布局。此后,陈建华又带领恒力集团进入石化行业,进一步完善了从石油到纺织品的完整产业链。
经历多年发展,恒力集团早已蜕变为一家以炼油、石化、聚酯新材料和纺织全产业链发展的国际型企业,拥有全球产能最大的PTA工厂之一、全球最大的功能性纤维生产基地和织造企业之一,员工人数更是达到了21万。
2024年,集团的总营收高达8715亿元,在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排名第3位。
据今年6月发布的2025新财富500创富榜,陈建华、范红卫夫妇以801.2亿元的持股市值蝉联江苏首富,位居总榜第32名。
3
2018年,恒力集团完成对 *ST松发的入主,这一资本运作成为集团产业布局重要举措。*ST松发原是广东潮州一家主营日用陶瓷的上市公司,在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下,业绩持续下滑。恒力集团入主后,对其进行战略规划与资源整合,为后续业务转型奠定基础。
2024年,恒力集团实施重大资产重组,将旗下船舶制造资产恒力重工100%股权注入*ST松发,推动公司主业从日用陶瓷向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港口机械等高端装备制造转型。目前,为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船舶基地”。
其实,恒力集团早就看中了船舶制造这个行业。2022年,他们就花了21.1亿元收购了原STX大连造船厂的资产。收购之后,恒力集团对造船厂进行了全面的升级改造,优化厂区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引进先进设备,大幅提升了工厂的生产能力,目标就是打造一个“世界一流绿色船舶基地”。
为了让这个转型能顺利进行,恒力集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他们从国外引进了最先进的船舶制造设备,还专门从各大船厂挖来了不少技术高手。
不过,*ST松发的转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过去几年,公司的业绩一直不太理想,持续亏损。
根据公告显示,2021年至2024年,*ST 松发的净亏损分别为3.22亿元、1.71亿元、1.17亿元、7664.24万元。直到今年上半年,公司才终于实现了扭亏为盈,预计净利润能达到5.8亿元到7亿元。
之所以要坚定地向船舶制造领域转型,是因为恒力集团看到了这个行业广阔的发展前景。
*ST松发在今年5月的交易报告书中就提到,据Clarkson(克拉克森)研究,预计2024至2034年,船舶投资需求总额将达到2.3万亿美元,其中新造船投资需求约1.7万亿美元。这样巨大的市场空间,无疑充满了吸引力。
目前,恒力重工已获得超10亿美元造船订单,计划年加工钢材230万吨,在LNG等双燃料发动机技术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产品覆盖多个船型,服务国内外众多客户。
陈汉伦被提名为*ST 松发非独立董事候选人,是恒力集团代际传承关键一步。这一举动体现家族企业“传帮带”模式。而在恒力集团的传承布局中,与陈汉伦一同受到关注的,还有他的姐姐陈逸婷。
相较于陈汉伦的金融背景,其姐姐陈逸婷的成长更贴近产业一线。
1993年出生陈逸婷,本科学历,目前担任恒力集团的副董事长。
2015年,陈逸婷便进入恒力系工作,在恒力旗下旅游板块同里旅游担任董事。
2018年,她首次公开露面,以恒力油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的身份参与公司在新加坡的开业剪彩仪式。此后,开始负责恒力石化在新加坡的国际业务。
今年6月24日,在恒力重工首制VLCC命名仪式上,她以恒力集团副董事长的身份出席,与陈汉伦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其在集团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陈建华和范红卫夫妇虽一贯低调处理接班人话题,但从陈逸婷和陈汉伦在集团业务中的深度参与不难看出,他们正有条不紊地为恒力集团的未来发展布局。
与其他家族企业不同,恒力的传承似乎并非简单的“父传子”,而是构建了“家族控股+职业经理人治理+资本平台约束”的三重体系。
从恒力集团的相关报道来看,其传承模式确实体现了这一特点。例如本次陈汉伦担任公司非独立董事的同时,董事会还引入了具有跨国公司背景的王孝海、史玉高作为非独立董事候选人,这种“家族成员+职业经理人”的组合,体现了家族控股与职业经理人治理的结合。
陈建华夫妇通过直接持股保持对集团的控制权,同时通过董事会结构设计,让子女在实践中逐步掌握话语权。
值得关注的是恒力的职业经理人团队建设。集团引入的多位资深高管中,既有石化行业的技术权威,也有资本市场的运作专家,他们不仅辅佐创始人管理日常运营,更在无形中成为培养接班人的“导师团”。
在恒力重工的团队中,既有原STX大连造船厂的技术骨干,也有陈汉伦从新加坡带回的金融分析师,这种“老带新”“中洋结合”的人才结构,为权力交接提供了坚实的专业支撑。
陈汉伦被提名为*ST松发非独立董事候选人,只是恒力集团代际传承的一个开始。未来,陈逸婷和陈汉伦这对姐弟能否真正接过父辈的接力棒,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引领恒力集团继续前行,能否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守住这份庞大的家业,甚至创造出更辉煌的业绩,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市场在观望,行业在期待,而时间或许会给出最终的答案。
更新时间:2025-08-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