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毛婷婷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中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星巴克创新科技中心
最近星巴克的操作有点让人看不懂,一边忙着找买家出售中国业务,凯雷、红杉中国等巨头都在准备最终报价,预计10月底就能敲定结果;
另外还却高调宣布,投资15亿的中国创新科技中心在深圳河套合作区正式启用,刚搬新家就晒出一大堆数字化成果。这波“一手卖业务,一手搞创新”的操作,着实让不少常喝星巴克的人摸不着头脑。
其实这事得从两年前说起,星巴克该项目早在两年前就宣布启动了,定位是星巴克的“创新中枢”,专门负责数字化建设。如今新址启用,刚好赶上中国业务出售进入关键期,难免让人猜测其中的关联。
别看星巴克现在要卖资产,这两年在科技上的投入可一点没含糊。首席技术官罗金鹏说,SITC就像个“驱动引擎”,把星巴克往“数字化咖啡公司”推。
图源网络
现在全国除了少数门店,几乎都换上了电子菜单板,这可不是简单的屏幕CBD的门店早上会重点推早餐套餐,社区店午后就换成亲子饮品,连跨年时还会自动跳出节日画面,真正做到了“千店千面”。
更实在的是科技给消费者带来的变化。深圳的朋友可能已经尝到了星巴克的早餐黑咖,这就是SITC用大数据算出来的,分析了一线城市早餐人群的习惯,发现大家需要顺口又便宜的咖啡配早点,于是快速推出了定制款,价格还特地做了优化。
星巴克
喜欢喝特调的人更有体会,今年的“真味无糖”体系能调出500多种搭配,背后全是跨平台数据整合的功劳。
对门店里的员工来说,科技更是帮了大忙。以前店员得天天盘点库存,现在升级到2.0的“彩虹系统”能精准预测全年52周的需求,连上游供应商都能同步调度。
全国7500多家门店还装了IoT智能系统,实时监控咖啡机、空调等设备,一年光能耗就省了5000多万,这些省下来的精力,都能用来帮顾客做咖啡、聊口味。
现在SITC还盯上了AI,打算玩点更高级的。以后去星巴克可能会遇到“兴趣社区空间”,AI能帮喜欢手冲的人找到同好聚集的门店;
产品研发也不再靠“猜”,而是用算法分析大家的喜好,变成“数据驱动的艺术”,甚至每个员工都会有AI助理,帮着处理杂事,让他们能专心做咖啡。
星巴克创新科技
可一边砸钱搞创新,一边又要卖中国业务,星巴克这是唱的哪出?答案藏在市场竞争里。这两年瑞幸、库迪靠着高性价比快速扩张,星巴克2024财年第四季度营收下滑7%,同店销售额降了14%,压力确实不小。
有消息说,星巴克可能想学麦当劳,先找专业投资方把中国业务做起来,以后说不定还会回购,凯雷很有经验,之前就操盘过麦当劳中国的案例。
星巴克咖啡
而且现在中国咖啡市场太火了,深圳光咖啡相关企业就有近万家,每平方公里咖啡馆密度全国第一,未来五年产业规模可能冲到1780亿元。
但竞争也更激烈:瑞幸、库迪把35%以上的门店开到了三四线城市,深圳本土的“十日谈”等精品品牌也在抢市场。星巴克想守住阵地,必须靠创新拿出点真东西。
有意思的是,星巴克的业绩已经有了回暖迹象,2024年第三财季中国区收入增长8%,同店销售额更是六个季度来首次上涨,门店也开到了7828家。
这时候卖业务引入伙伴,再加上SITC的科技赋能,更像是一次“借力升级”,用投资方的资源和本土经验,搭配自己的科技实力,重新在市场里站稳脚跟。
星巴克
对普通消费者来说,不管星巴克的股权怎么变,能喝到更合口味的咖啡、体验更舒服的门店,才是最实在的。现在电子菜单能记住你的喜好,AI未来还能推荐同好聚集的门店,这些科技带来的温暖体验,才是星巴克真正的竞争力。
至于星巴克能不能靠“卖资产+搞科技”的组合重回巅峰,还要等10月底的交易结果揭晓。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咖啡市场的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而最终受益的,终将是我们这些爱喝咖啡的普通人。
更新时间:2025-09-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