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说:未言舐唇势必妖,面目雌雄不可交!是啥意思,有道理吗?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文|妍妍

编辑|妍妍


老祖宗留下的话,往往藏着看人的门道。

俗话说“未言舐唇势必妖,面目雌雄不可交”,听着有点玄乎,其实是在提醒人。

这些话,正是从生活里总结出来的经验——有些行为和外表的信号,其实比言语更能看出一个人的本性。

这句话什么意思?有没有道理呢?这些流传千百年的识人术,放在今天还管用吗?

小动作藏着大心机

古代社会讲究察言观色,人们相信一个人的品行能从细微处看出端倪。

“未言舐唇势必妖”意思就是:说话前频繁舔嘴唇,这个动作在古人眼里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这种习惯性的小动作往往暴露出一个人内心的算计和不安分。

正常人交谈时,表情自然放松,该说什么就说什么。那些还没张嘴就先舔嘴唇的人,多半心里藏着事儿。


要么是准备撒谎,要么是想算计别人,总之心思不在明面上。舌头在嘴唇上扫来扫去,就像在给接下来要说的假话打底。

古代集市上那些骗子最爱玩这一套。他们兜售假货前,总会下意识舔舔嘴唇,眼神飘忽不定。这种人见人多就来劲,专挑老实人下手。

说起话来天花乱坠,但那张嘴始终闲不住,舌头不停在嘴角打转。老百姓吃过几次亏后,自然就总结出这条经验。


这个习惯还反映出一个人的心性不稳。真正有底气的人说话干脆利落,不需要这些小动作来掩饰。

那些心虚的人才会通过舔嘴唇来缓解紧张,给自己壮胆。时间长了,这种动作就变成了他们的招牌特征。

相貌背后的性格密码

古人观察人还有个讲究,就是看一个人的长相气质。

“面目雌雄不可交”,这里说的“面目雌雄”,不是指真正的男女性别,而是指那种气质模糊,让人看不透的人。

男人该有男人的刚毅,女人该有女人的柔和,这是古代社会的基本认知。

那些男不男女不女的人,在古代往往不受待见。不是歧视他们的外貌,而是这种模糊的气质背后,常常对应着性格的反复无常。

一个男人如果举止过分娘气,说话拿腔拿调,古人会觉得这人心眼多,不够爽快。一个女人如果太过张扬跋扈,失了该有的温婉,也会让人觉得不好相处。


《水浒传》里的潘金莲就是个典型例子。这个女人长得确实有几分姿色,但她的眼神和举止透着一股子不正派的劲儿。

平日里在窗边探头探脑,跟街上的男人眉来眼去,说话声音酥软得能掐出水来。武大郎这样老实巴交的人娶了她,注定要倒霉。

潘金莲看上了西门庆这个纨绔子弟,两人勾搭成奸。她不光背着丈夫偷人,还动了杀心。买了毒药下在武大郎的饭里,活活毒死了这个对她不薄的男人。

事后还跟西门庆串通好,把尸体处理得干干净净。这种“蛇蝎心肠”,正应了古人说的那句话。


还有个潘巧云,也是《水浒传》里的角色。她嫁给了梁山好汉杨雄,按理说该安分守己。偏偏这个女人也不是省油的灯,背地里跟和尚裴如海搞在一起。

杨雄在外拼命,她在家偷人,闹得家里鸡犬不宁。杨雄差点就被这个女人逼死,好在后来看清了她的真面目。

这两个女人都有个共同点,就是举止轻浮,眼神不正。她们说话的时候总是媚态十足,走路也扭来扭去。

古人一看这架势就知道不对劲,离这种人远点准没错。不是说女人不能有姿色,而是那种刻意做作的风情,往往藏着祸事。

交友路上的那些坑

古人特别重视朋友间的情谊,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事流传了几千年。鲍叔牙是齐国的大夫,他跟管仲年轻时就是好友。

两人一起做生意,管仲家里穷,分钱的时候总是多拿一些。换了别人早就翻脸了,鲍叔牙却说管仲不是贪心,是真的需要照顾家里。

后来齐国发生内乱,管仲跟着公子纠,鲍叔牙跟着公子小白。两个公子争夺王位,管仲还射了小白一箭。小白装死躲过一劫,最后当上了齐桓公。


按理说管仲这下完了,毕竟差点射死新国君。鲍叔牙却站出来替管仲说话,说这人是个难得的人才,不该杀掉。

齐桓公本来恨管仲入骨,听了鲍叔牙的劝说才放下仇恨。不光赦免了管仲,还让他当上了宰相。

管仲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管仲后来感慨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这才是真正的朋友,能在关键时刻为你搭上身家性命。

可惜这样的朋友太少了。更多的人遇到的是曹操那种朋友。曹操年轻时候逃难,路过吕伯奢家里。

吕伯奢是他父亲的结拜兄弟,对曹操特别好。老人家出门给曹操买酒菜,让家里人杀猪款待。

曹操这人疑心重,听见后院传来磨刀声,以为吕家人要害他。二话不说就动手,把吕伯奢一家老小全杀了。

等冲进厨房一看,人家只是在杀猪准备做饭。曹操意识到杀错了人,心里也有点愧疚。


没过多久,曹操在路上碰见买酒回来的吕伯奢。老人家还高兴地招呼他,问他怎么出来了,酒菜准备好了没。

曹操脸上陪着笑,趁吕伯奢不备,抽刀把老人也杀了。事后还说了句狠话: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

这种人表面上跟你称兄道弟,心里却只有自己。他可以为了一点怀疑就对恩人痛下杀手,连一点感恩之心都没有。


跟这种人交朋友,迟早要倒霉。他们眼里只有利益,没有情义,翻脸比翻书还快。

识人的本事在古代是一门必修课。街头巷尾的小贩,大户人家的管家,朝堂上的大臣,都得练就这双眼睛。

看走眼的代价太大,轻则破财,重则丢命。那些舔嘴唇的骗子,气质古怪的小人,翻脸无情的伪君子,都是要提防的对象。

四十岁那道坎儿

老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四十岁现世报”。这话听着有点宿命论的意思,其实说的是因果循环。

一个人小时候的习惯,会影响他的一生。到了四十岁这个年纪,前半生种的因,该收什么果都清清楚楚了。

小孩子三岁就能看出性格。有的孩子看见好东西就抢,不给就哭闹耍赖。这种习惯要是不改,长大后多半自私自利,不顾别人感受。

有的孩子愿意分享,看见别人摔倒会主动扶一把。这种善良埋在心里,将来准错不了。

到了七岁,性格基本定型。这个年纪的孩子开始上学,接触更多的人和事。是非观念在这时候形成,待人接物的方式也固定下来。

一个七岁就懂得尊敬师长,帮助同学的孩子,长大后多半是个正派人。那些从小就爱欺负弱小,说谎骗人的孩子,指望他们长大变好,难!

四十岁是个“分水岭”。这个年纪上有老下有小,事业也该有点起色了。那些年轻时勤奋努力,踏实做人的,这会儿多半小有成就。

家庭和睦,朋友可靠,日子过得稳稳当当。那些年轻时偷奸耍滑,占小便宜的,到了这个年纪就开始遭报应了。


报应不是什么神鬼之说,就是自然规律。你年轻时对人刻薄,老了自然没人愿意帮你。你平时不孝顺父母,自己老了孩子也学你的样。

四十岁的时候回头看,前半生的选择都变成了现实。

有些人到了这个岁数才醒悟,想改都来不及了。身边该散的朋友散了,该报的仇也来了,后悔药没处买。

那些从小就走正道的人,四十岁的时候根基稳固,越活越顺。这就是古人说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结语·】——》

古人留下这些话不是为了迷信,而是几千年摸爬滚打总结出的生存智慧。

看人要看细节,交友要交真心,做人要走正道。舔嘴唇的习惯能暴露心机,模糊的气质能反映品性,这些观察都有道理。

当然时代变了,不能完全照搬,但那股子看透人心的劲儿,今天依然管用。

人活一辈子,最重要的是把自己活明白,别让后半生为前半生的糊涂买单!

信息来源:

· 《水浒传》施耐庵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三国演义》罗贯中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 《史记·管晏列传》司马迁著,中华书局

· 《中国俗语大辞典》温端政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

· 《中国传统识人智慧研究》张岱年,北京大学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8

标签:美文   雌雄   俗语   面目   管仲   嘴唇   水浒传   说话   古人   孩子   朋友   齐国   年轻时   气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