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经济形势不好,年龄过了30岁的中年人更是举步维艰。
中年之后,人生真是一路下行么?
猫智深并不认同。心理学家卡尔·荣格曾说过:“真正的人生从四十岁才刚刚开始,在那之前,你只是在做调研而已。”
因此,猫智深将深入挖掘中国历史,找出一些逆袭者,供朋友们借鉴。
此毛大帅,是大明东江镇总兵毛文龙。
他一个杭州人,来到辽东军中讨生活,四十五岁前落魄不堪,在与朝鲜交界的丹东地区守碉堡。因在军中没有人脉,他即使立下功劳,也11年未曾晋升。
当努尔哈赤兴起后,迅速将辽东的明军军官团几乎一扫而空,在最危难的时刻,毛文龙终于有了自己的机会。
这时他已经年近五旬,被上司催促着,带着197个倒霉蛋,深入到敌后。
他终于有了发挥的空间,并打出了一片根据地:东江镇。
这不仅是一个军事重镇,更被毛文龙打造成一个商业帝国:晋商、徽商、鲁商汇聚于此,建立了一个扩展到日本、朝鲜、蒙古、乃至后金的商业网络,将大明的湖丝、绸缎、硝黄等货物行销东亚各处,又将境外的人参、貂皮等运往江南。
凭借商贸之利,东江镇庇护了失去家园的东北人,在巅峰时养民百万,养兵十万。更绝的是,毛文龙在女真人的地盘打起“游击战”,搅得努尔哈赤不得安生。
毛文龙的本领从何处学得?他逆袭的关键又是什么?
杭州初春的街头,柳芽虽已冒尖,寒意仍料峭。
年近三十的毛文龙胡渣唏嘘,百无聊赖守着自己的卦摊,感慨又庸庸碌碌混了一年。
毛家祖籍并州,是山西临汾的军旅世家,到毛文龙爷爷那代开始来杭州贩盐。毛文龙九岁时,他的父亲死了,家道中落。就和两个弟弟随着母亲回到娘家寄居,由舅舅沈光祚抚养长大。
沈光祚是远近闻名的才子,后考中进士,担任过北京市市长和山东省生长。他此时还未出仕,就对毛文龙悉心教导,希望他能通过科举,改变毛家的命运。
但毛文龙却不是读书的料,看到书就头疼,史书中称“幼从学,授经生业,厌之,思弃去。”
也许是祖上的军人血脉觉醒,他却从小喜欢打打杀杀,让沈光祚头痛不已。
年岁渐大,毛文龙没成为杏花烟雨江南的书生,却莫名其妙养成了并州游侠儿的性格。史载,他“为人落拓,不治生产,好谈兵”,活脱脱一个晁盖晁天王的模样。
一日,沈光祚有客人来访,两人谈起了孙吴兵法。这时毛文龙也凑了上来,听得出了神,竟主动求看这本书。沈光祚大奇,也明白了这个外甥估计不是读书的料了。
沈光祚在毛文龙19岁时考中进士出去当官了,更无人管他,毛文龙彻底放飞了,时不时出去喝大酒。说毛文龙没志气吧,他又曾经在酒酣时,拍案呼曰:不封侯,不罢休!”
毛文龙大概就长这样
之后又这么混了快十年,毛文龙对读书是一窍不通,但其它地方却通了九窍,不仅“习马步射,尤工火器”,又“能书善奕(即“弈”,围棋)。
更奇怪的是,也许是在街头跟各色人等厮混,他也学了一套察言观色的本领,还学会了周易看相,甚至有史料说他曾为了讨生活在街头卖卦。
虽然他也算多才多艺,但在沈家人眼中,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毛文龙学的都是旁门左道。更何况,毛文龙连连火器都整上了,让沈家一见到毛文龙就皱眉头。
终于,毛文龙在碌碌无为中混到了快30岁。
现在人总喜欢说,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那人生有没有白学的技能呢?毛文龙现在还不知道。
一直在舅舅吃白食也不是个事,期间他少不了被沈家各色人等数落。咱毛大帅也是要面子的,无奈之下,他想着老家临汾还有祖上留下来的土地,异想天开又回去务农了。
杭州的落魄儿回山西种地,可毛文龙他家在当地的政商关系都是几十年前的,结果不用想也可知。
毛文龙似乎走到了死路。
毛文龙在辽宁鞍山世袭连长的伯父看不下去了,正好自己也没有儿子,就吆喝毛文龙来到鞍山,继承了百户职位。
(解释一下,明朝也有自己的“八旗子弟”的,凡是祖上跟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他在军中的职位都能世袭,比如戚继光他们家在明朝就是世世代代做师长、副师长的,他一出道就是副师长----山东的登州卫指挥佥事。再追溯戚继光的祖籍,原来跟朱元璋一样都是安徽凤阳和滁州那一带的,祖上都是一起打天下的。由此可见,毛文龙他们家也是世代军职,属于明朝的“八旗子弟”,虽然职位很低)
端上了铁饭碗后,毛文龙却不很满意。他可是有雄心壮志的,自然不甘心和伯父一样在百户的职位上干一辈子。
哪里升职最容易?自然是领导身边啊。正好舅舅沈光祚此时在兵部当处长(兵部职方司主事),毛文龙就托舅舅将自己调到明朝的“辽东王”李成梁那里。
之后,一方面李成梁确实照顾,毛文龙自己也给力,在杭州没有白舞枪弄棒,不久就在辽东的武举比试中获得第六名,被正式任命为鞍山百户,不久又升千总。
要知道,他伯父可是干了一辈子百户没升迁的。
大好的前途似乎来到毛大帅眼前,他对自己的能力和关系背景充满信心。
我毛文龙要升官,要实现自身价值,要封侯!
毛文龙竟然主动要求调动去最危险的地方!
为了这事,毛文龙又进行了一番活动,终于调到如今中朝边界的丹东凤城县守碉堡去了,成为叆阳堡的守备。
和在一些干部中流行的做法一样,毛文龙本想着在艰苦的地方奋斗两年,镀镀金,攒攒资历,再调回去...
美好的仕途展现在毛文龙眼前。
可一年多后,他的后台---舅舅沈光祚却从兵部调到了山西,跟李成梁没了业务往来。
李成梁毕竟然也不再给沈光祚面子,毛文龙被遗忘在中朝边境....
毛文龙在艰苦的岗位上一干就是十几年,由于整日在山里四处巡逻,杭州长大的毛文龙成了“女真通”,他日后的回忆时,自称此时他“凡山川之形胜,奴情之出没,无不洞悉”。
韩剧《南汉山城》中的女真人
期间也曾硬着头皮跟蛮子们厮杀,立下功劳,但往日的关系户如今朝中无人,竟然落水的凤凰不如鸡,功劳被本地的将门子弟门侵吞,一直没有得到升迁。
他不甘心,还利用少年时最喜欢鼓捣的火药,整出了地雷这种新鲜玩意,在战场上也取得功效,但不过就是被赏了点钱。
转眼间,毛文龙已经四十好几,仍旧升职无望,他心里那个悔啊。
看着两鬓斑白,整日在长白山中守碉堡,时不时就要在风雪中巡逻,而且眼皮子底下就是彪悍的女真人,整日活得提心吊胆 。
如果不是当时贪图功名,老老实实在杭州呆着,依靠沈家帮衬,做点生意,不知道多舒服!
毛文龙似乎被所有人遗忘了。
这也正常,辽东有一大票世袭武将,各个家族都从朱元璋时代就盘踞在辽东,要升官哪里轮到你一个外人。被他及以厚望的舅舅沈光祚,也有自己沈家的子弟需要照拂,你毛文龙一个外人,都40多了还一事无成,人家干嘛理你?
古人的平均寿命也就30多岁,如今毛文龙一把年纪,还活得这操性,再也不奢望出人头地,还动了南归养母的念头。
在官僚系统内,只有当危机来临时,有能力者才可能脱颖而出,承平时节则想也不要想。
时间到了1618年,毛文龙已经45岁了。这个年纪,对于许多奋战在第一线的明朝将士们来说,已经可以准备后事了。
比如常遇春的寿命是40岁,郑成功的寿命是38岁,李定国42岁,李文忠46岁....
毛文龙也倦了,就在他即将申请内退,回到杭州继续浑浑噩噩度完余生时,努尔哈赤来了。
努尔哈赤也算大器晚成,起事时已经59岁。
努尔哈赤在明朝军事系统内蛰伏了半辈子,一直是边防军的师长(建州左卫指挥使)。因此,他深知明朝体制的弊病,起兵初始就连战连捷。
根据画像还原努尔哈赤,出自“AI新搜索”
朝廷对东北重视起来,派遣曾在朝鲜战场与日本人鏖战的大将杨镐来指挥围剿。
敌情当前,毛文龙的内退也没戏了,只得继续战战兢兢的待在自己前线的碉堡中。
杨镐大人自诩名将,对女真人不太看得上眼,再加上万历的催促,就想毕其功于一役,来一场大决战。
他集结全国精锐20万和朝鲜等军队,号称47万大军,兵分四路进军杀向女真人的老巢。
此时的毛文龙实在太不出众,没有进入杨大人的法眼,这种在别人眼中拿战功的机会自然没他。
之后就是萨尔浒之战,熟悉明军战法的努尔哈赤“任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集中兵力,击破分兵的明军,将四路主将杀了三个,彻底歼灭了明朝数十年积累的精锐。
之后辽东局势动荡,开始走马灯般换主将,任谁也无法稳定局面。
由于明军在辽东的军官团几乎被一扫而空,死亡达到310余员之多,连毛文龙这种老头子都被拎出来用了。
先是熊廷弼代替杨镐经略辽东,毛文龙被调到沈阳掌管铁骑营,在宽奠、叆阳一带设防。
这个新职位不好干,几乎相当于赶死队队长,时不时就要跟女真的骑兵对冲。战报称,毛文龙曾亲斩级一颗,部下斩级二颗,这也是他见于记载的首次战功。哎,45岁的老人家干这个,果然朝中无人难做官啊。
韩剧《南汉山城》中的女真人
但终于没人抢毛文龙的功劳了,他的职级在停滞11年后,终于升了一级,成为都司,相当于一个市的武装部部长。
之后情势跟家危机,熊廷弼也干不下去了,被免职,东林党人袁应泰接任。这位跟毛文龙的舅舅沈光祚同一年考上进士,有些交情。
毛文龙终于朝中有人了,他不用再担当敢死队队长,他被调去山海关造火药,这也是他最擅长的职位,发挥出色,然后又升职了,获得游击衔。
翌年(1621年)三月,努尔哈赤又发起新一波攻势,辽河以东诸城被后金攻陷,其中包括沈阳,大量明朝将士被杀。如果毛文龙晚几个月被调走,也将被弄死。
很快努尔哈赤又攻克辽阳,毛文龙刚刚找的后台袁应泰自杀。此役中,咱毛大帅也被后金军队顺路灭了门,亲眷被杀了100多人,剩下的逃到了广宁。
毛文龙见局势残破如此,大惊失色,官也不做了,甚至都也不走内退流程,直接就往关内逃。
人倒霉起来,喝口水都塞牙。
在半路上,毛文龙偶尔听说自己竟被信任的辽东巡抚点将了,说他是个人才,应该继续奋战在第一线....
毛文龙大惊失色,郁闷道:
“我毛文龙混到快50岁了,也就是个小官,何德何能,为啥新来的巡抚怎么会知道我?”
原来,新任的辽东巡抚叫王化贞。这位是山东潍坊人,此时毛文龙的舅舅正在山东当父母官,是按察使,两位也有点交情,而且都是东林党。
王化贞一介文官,之前主要在民政部做司长(户部主事),哪里有什么军队经验。
得知自己要成为新一任辽东巡抚,王化贞大惊。前面几个辽东巡抚杨镐、熊廷弼、袁应泰,都没一个有好下场,其中袁应泰甚至被努尔哈赤宰了....
王化贞更郁闷的是,他手下还没有军队的班底,去了就是光杆一个。
大概是舅舅沈光祚知道王化贞的难处,这时给他推荐了自家外甥,说毛文龙很牛逼很能很是个奇才,你如果重用他,一定能扭转局势云云。
然后王化贞就上心了,到任后,第一件事就是点将毛文龙。
如果不被点名,毛文龙大概可以溜回杭州,事后托关系办个内退。可是如今被领导点名,这性质就不一样了,你敢跑路,就是叛逃!
在一 声声对舅舅的感谢声中,毛文龙只得又出山海关,到王化贞帐下听用。
王化贞明显将毛文龙的舅舅的话听到心里,毛文龙被重用了,只是被用的太重了。
之前毛文龙在没有人脉的时候曾经被委以敢死队的重任,而他的新职位是敢死队中的敢死队。
王化贞给了毛文龙197个人,让他带这些新败之众,坐船去女真人后方,广泛发动群众,打一场漂亮仗,让皇帝知道我王化贞不是孬种。
读到这里,可能有读者不敢相信,谁会让自己的亲信干这个,猫智深就列出毛文龙日后回忆的原话:
“(王化贞)委臣以二百之众,从东渡江,侦探奴之消息,招集豪杰,计嚏贼酋之尾。”
仔细想想,也可以理解,明朝皇帝各个都是雄猜之主,王化贞新官上任,不做出点成绩,轻则下狱,重则掉脑袋。
可是王化贞一介文官,自己手下没人,辽东的军官们也没几个听他的,正好毛文龙被舅舅推荐过来,那就用你了!
此时明朝已经将辽东丢了个干净,大连(当时叫金州)、沈阳这些城市都在努尔哈赤手里,只得死命守住位于锦州的北镇县(当时叫广宁),也就是日后林彪与陈明仁血战的地方。
天启元年(1621年)五月,被赶鸭子上架的毛文龙带着197个倒霉蛋,嘴里一刻也闲不住来问候舅舅,乘坐着四艘破烂的沙船,走海路去往敌后。
毛文龙的手下---日后的大清靖南王耿精忠
(之后待续)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部分参考资料:
《东江事略 毛文龙生平事迹研究 》陈涵韬
《明·冤_毛文龙、袁崇焕与明末中国的历史走向》杜车别
《从“盐徒惯海”到“营谋运粮”:明末淮安水兵与东江集团关系探析》
《明将驻屯朝鲜皮岛期间之贸易活动研究》刘惟婧
《明末辽东军将毛文龙功过研究》王荣湟
《明末辽东沿海地区的局势——毛文龙势力的浮沉为中心》郑炳喆
《浅析明末东北亚政治格局中的东江因素》
《试析毛文龙与毛家军》柏红
《中外关系视野下的毛文龙研究》夏文明
《重观东江_明清易代时期的北方军人与海上贸易》赵世瑜
更新时间:2025-04-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