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厌学不是叛逆,而是求救信号!这四句话比打骂更有效

那天晚上,朋友打来电话,声音里满是疲惫:“孩子又装肚子疼不想上学,这已经是这学期第七次了。”电话那头隐约传来孩子的哭声和她的训斥。这样的场景,正在无数家庭上演。

看着孩子紧闭的房门,听着他们喊“我就是不想上学”,很多家长的第一反应是愤怒、焦虑,然后是一连串的质问:“我们辛苦工作供你读书,你就这个态度?”“不上学你想干什么?”

但你知道吗?当孩子说“我不想上学”时,他真正想说的可能是:“我在学校很痛苦”、“我撑不下去了”、“帮帮我”。

厌学,从来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

就像小王家的孩子,原本成绩中上,突然连续一周赖床不起。追问之下才知道,自从换了个数学老师,每次考试后都要当众念分数和排名。孩子说:“我一走进教室就喘不过气。”

还有李姐的女儿,原本活泼开朗,最近却总把自己锁在房间里。后来才发现,她在学校被孤立了,几个女生建了个没有她的小群,天天在背后嘲笑她。

这些孩子表现出来的都是“厌学”,但根源各不相同。有的是学习受挫,有的是人际关系问题,有的是长期压力下的爆发。

我们往往在治标,却忘了寻根

很多家长的第一反应是:请家教、报辅导班、盯着写作业。这些方法就像给发烧的人擦酒精——暂时降温,病根还在。

有个初中生曾对我说:“我妈宁愿花一千块给我补课,也不愿意花十分钟听我说说话。”这句话深深刺痛了我。

当孩子厌学时,最不需要的就是另一个说教者

试想一下,你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已经焦头烂额,回家后家人不但不理解,还一直指责你不够努力。这时你会怎么想?

孩子也一样。他们需要的是同盟军,不是审判官。

我认识一位父亲,发现儿子沉迷游戏不愿上学后,没有打骂,而是请了一天假,陪儿子打了整整一下午游戏。在游戏间隙,儿子突然说:“爸,其实我不是喜欢游戏,是在游戏里才能找到一点成就感。”这句话打开了父子深谈的入口。

后来他们达成的协议是:每天晚饭后可以玩一小时游戏,但要把当天的烦恼和收获各说三件。一个月后,孩子慢慢回到了正常的学习轨道。

对此,怎么看?跟往常一样,谈谈我的个人两点看法:

第一,把“你为什么不想上学”换成“最近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难了”。前者带着质问,后者充满关心。很多时候,孩子不是真的厌恶学习,而是在学习的路上遇到了过不去的坎。这时他最需要的不是有人推着他往前冲,而是有人陪他一起看看这个坎该怎么过。

第二,调整期望比加强监督更重要。很多孩子的厌学情绪,其实源于“无论我怎么努力都达不到父母要求”的绝望。与其整天盯着分数,不如关注孩子的状态。当他眼里有光、说话有劲、回家愿意分享时,学习自然会跟上。相反,如果他眼神躲闪、沉默寡言、回家就锁门,就算逼着他坐在书桌前,也只是个空壳。

每个厌学的孩子,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呼救。他们不是不想好,只是暂时找不到好的方式。作为家长,我们要做的不是把他们推回那条让他们痛苦的路,而是陪他们一起,找到继续前进的勇气和方法。

记住,孩子厌学之时,正是最需要我们站在他身边的时候。 当他知道无论成绩好坏,都有一个温暖的港湾在等他,这份安全感,会比任何说教都更有力量。

#孩子厌学,家长该怎么引导?#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1

标签:育儿   厌学   叛逆   信号   孩子   游戏   家长   有的是   儿子   分数   成绩   努力   同盟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