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美国单方面对华加征关税,加拿大这是准备要彻底撕破脸了?
7月中旬,加拿大总理卡尼在汉密尔顿的一家钢铁厂宣布,自7月底开始,所有含有中国熔炼钢材的进口产品将被加征25%关税。
更严厉的是,中国钢材进口限额减到去年一半,超了的部分,得多缴纳50%的惩罚税。但美国和墨西哥则因三国贸易协定而取得豁免。
仅仅加税钢铁就是撕破脸了,似乎有些牵强了吧?
这一决定的重心实际在哪些方面?
本文所有内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章结尾,文章部分内容有润色,请读者理智阅读
在国际经贸关系复杂多变的当下,各国贸易政策的调整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7 月中旬,加拿大总理卡尼于汉密尔顿钢铁厂高调宣布了一项针对钢铁进口的新关税政策,这一政策可以说让世界都格外的关注。
按照该政策规定,自 7 月底起,凡是含有中国熔炼钢材的进口产品,都将被加征 25% 的关税。
与此同时,中国钢材进入加拿大的进口配额被大幅缩减,降至去年的一半水平。更为严苛的是,对于超出配额的部分,将额外加征 50% 的惩罚性关税。
不过,美国和墨西哥却因 USMCA 协议获得豁免,它们的配额仅缩减至去年水平。这一政策从发布伊始,就展现出明确的针对性,其目标直指中国钢铁产业链。
从钢铁的熔炼环节,到后续的铸造以及成品生产,整个链条都被纳入征税范围,即便产品原材料中仅含有部分中国冶炼成分,也难以逃脱被征税的命运。
这不仅抬高了中国钢铁制品进入加拿大市场的门槛,对于在加拿大依赖中国钢材的中企而言,更是面临着巨大的成本压力,甚至可能被迫退出加拿大市场。
深入剖析加拿大此项政策,会发现它远非单纯的贸易保护手段,其中充斥着 “双重标准” 的操作。
中加两国同为 WTO 成员国,WTO 所倡导的 “非歧视原则” 要求成员国平等对待所有贸易伙伴。
但加拿大在此次钢铁关税政策中,对中国与美国、墨西哥实施了截然不同的配额与关税标准,这种差异化对待明显违背了这一国际法基本准则。
加拿大总理卡尼声称该政策参考了 USMCA 协议,属于 “正常行为”,但这一说法站不住脚。
USMCA 只是美墨加三国之间的区域协议,根本无权对第三方国家进行约束,并且协议中也从未授权加拿大可以对非成员国单方面加征关税。
所以,加拿大此举本质上是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打着 “保护本土产业” 的幌子,实则把钢铁贸易与政治因素紧密绑定,试图从产业链源头否定中国钢铁在国际供应链中的地位,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排他性。
加拿大之所以推出这样的政策,背后有着深层次的动因。从加拿大本土钢铁产业状况来看,其 80% 的钢铁出口依赖美国市场。
但7 月初美国方面特朗普政府将加拿大钢铝关税从 25% 大幅提高至 50%,这一举措严重威胁到加拿大 4 万多个工作岗位。
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加拿大卡尼政府因种种因素不敢直接对美国进行反击,于是选择通过对华加征关税的方式,将国内钢铁产业所面临的压力转移出去,以此安抚本土钢铁企业。
另一方面,这一政策也是对美国 “友岸外包” 战略的呼应。通过精准打击中国钢铁产业链上游,加拿大试图切断中国钢铁在北美市场的渗透,配合美国排挤中国产业链的战略意图。
并且,通过区域贸易协定对美国和墨西哥实施豁免,加拿大进一步强化了北美内部供应链,以此削弱中国在全球钢铁市场的竞争力。
这一政策所引发的连锁反应正在逐步显现,首当其冲的便是中加贸易关系。
2024 年,中加贸易额高达 1200 亿加元,中国是加拿大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新关税政策的实施,无疑会对双边钢铁及下游产业,如汽车制造、油气管道等领域的贸易产生直接影响。
加拿大 40% 的特种钢依赖中国进口,如今配额减半,加拿大企业不得不转向美国和欧洲市场进行高价采购,这必然会推高本土企业的生产成本。
面对加拿大此举,中国商务部明确表态,称该政策 “于理不合、于法无据”,是典型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行为。
回顾 2024 年,加拿大曾对华电动车、钢铝加征关税,随后中国迅速对加拿大的菜籽油、豌豆等产品加征关税,并在世贸组织(WTO)起诉加拿大。
到了 2025 年 6 月,WTO 已受理相关案件。而对于加拿大本土来说,这一政策同样带来诸多潜在代价。
企业成本的上升最终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导致汽车、基建等终端产品价格上涨。
更为严重的是,这一政策破坏了中加贸易互信,极有可能影响加拿大其他产业,如农产品、能源等对华出口的前景。
尽管加拿大此次出台的钢铁关税政策对中加关系产生了负面影响,但目前尚不能判定加拿大已走向 “全面反华”。
从政策本身来看,当前该政策仅局限于钢铁领域,并未扩展至其他行业,仍属于局部贸易摩擦范畴。
而且中加两国在经贸、气候等多个领域仍存在广泛的合作空间,单一领域的政策调整并不意味着双方将走向全面对抗。
不过,未来也存在风险点,如果加拿大持续追随美国,进一步扩大关税范围或采取更多限制性措施,那么中加关系将面临进一步紧张的局面。
综上所述,加拿大此次推出的对华钢铁关税政策,本质上是以牺牲中加贸易互信以及本土消费者利益为代价,换取短期的政治利益和对本土产业的妥协。
而中国始终坚持自由贸易与公平竞争原则,将通过 WTO 规则以及合理的反制措施坚决维护自身权益。
从长远角度而言,这种单边关税政策无疑会削弱全球钢铁供应链的稳定性,最终的结果必然是中加双方的企业和消费者共同为贸易保护主义买单。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各国应摒弃贸易保护主义,携手合作,共同维护健康、稳定的国际贸易秩序,实现互利共赢。
信息来源:新京报
光明网
观察者网
更新时间:2025-07-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