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家底”,藏不住了……




在中国西南的成都平原上,有一座看似不起眼的博物馆——彭州市博物馆。它没有恢弘的现代建筑,也没有铺天盖地的宣传,却以139件国家一级文物的馆藏量,稳坐“全国区县博物馆之冠”的宝座。更令人惊叹的是,这里藏着中国迄今发现规模最大的宋代金银器窖藏,被誉为“天下金银第一窖”



今天是国际博物馆日,让我们揭开这座“低调王者”的神秘面纱,一睹千年文明的璀璨光华。




低调的外观,惊人的“家底”


彭州市博物馆位于彭州园旁,古色古香的门头掩映在绿树丛中,稍不留神便会错过。然而,这座占地面积仅5400平方米的“小馆”,却像一座时空隧道,串联起从殷商到清朝的文明密码。馆藏文物5098件(套)中,一级文物数量甚至超过许多省级大馆,堪称“区县博物馆天花板”



为什么彭州如此“壕”?



答案藏在历史深处。彭州自古便是古蜀文明重镇,商周时期作为蜀国政治中心,青铜礼器窖藏频现;宋代商贸繁荣,富商大贾将金银珍宝深埋地下,躲避战乱。这些窖藏跨越千年重见天日,成就了彭州博物馆的“逆天”馆藏。




青铜窖藏:古蜀文明的“硬核密码”


踏入博物馆一楼,仿佛进入青铜器的史诗殿堂。竹瓦街窖藏出土的西周青铜器,是解读古蜀与中原文明交融的关键线索。



其中,9件青铜罍尤为震撼——在蜀地,罍是王权的象征,数量之多暗示此地曾是古蜀政权核心。



更令人称奇的是,1959年出土的“西周羊首六涡纹铜罍”等列罍,曾长期“寄居”四川博物院,直到2025年才首次“归乡”展出。其纹饰中的羊首、涡纹与三星堆青铜器神似,为古蜀文明的神秘脉络再添一笔。




“天下金银第一窖”:宋人的极致审美


登上二楼,光线骤暗,却难掩金银器的流光溢彩。1993年,彭州西大街施工时意外发现350余件宋代金银器,其中115件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单次出土规模冠绝全国


这些器物堪称宋代美学的巅峰之作:



菊花金碗:24K黄金打造,器壁如花瓣舒展,注入美酒时宛若金菊盛放。



瓜形金盏:五棱瓜形设计,卷草纹缠绕瓜身,叶片栩栩如生,现正“出差”成都博物馆特展。



荷叶龟纹银杯:杯底一只小龟匍匐莲叶,寓意“长寿”,细节之精巧令现代工艺叹服。



更难得的是,这批金银器中250余件刻有“董宅”铭文,推测为陇西董氏家族所藏,见证宋代彭州商业世家的富庶。




镇馆之宝的“出差”日常


彭州市博物馆的文物,堪称文博界的“顶流”。人面牛纹大铜罍(复制品)镇守展厅入口,真品藏于川博;瓜形金盏频繁亮相全国特展,成为宋代美学的“形象大使”。我们的宝贝太忙,常年在外“出差”!



这种“借展日常”,恰恰印证了馆藏文物的顶级价值。正如学者萧易所言:“有的博物馆仅有一两件一级文物,彭州却‘阔绰’到让国宝轮流‘休假’。”




隐藏彩蛋:钱庄密语与时光碑痕


穿过主展厅,别错过博物馆西北角的金盛号钱庄旧址。这座清代四合院灰瓦朱檐,梁柱间的“福禄寿”木雕虽已斑驳,却仍能窥见当年陕商“汇通天下”的气魄。



蹲下身细看青石门槛,深浅不一的凹痕里,仿佛还回荡着马蹄银锭碰撞的脆响。



这座陕西商人建造的四合院,木雕精美,曾见证“白银时代”的商贸传奇。而花丛中散落的龙兴寺塔砖、崇宁王墓石,又为这座园林平添几分历史的厚重。




博物馆日的呼唤:让文物“活”起来


尽管馆藏惊人,彭州博物馆的展陈却略显“低调”——展柜拥挤,许多珍宝因场地限制无法展出。网友调侃:“文物但凡换个馆,都能‘C位出道’!”



值此博物馆日,我们期待这座“宝藏”能被更多人看见:或许未来,新馆的建成能让青铜重器不再“挤”在展柜,让金银流光彻底照亮宋人的雅致生活。而作为观众,每一次驻足凝视,都是对文明传承的致敬。



彭州市博物馆,像一位隐于市井的智者,默默守护着千年文明。它告诉我们:历史的辉煌不必喧嚣,真正的“宝藏”,往往藏在最意想不到的角落。这个博物馆日,不妨踏上这趟“寻宝之旅”,在青铜的冷峻与金银的温润中,触摸古蜀大地的脉搏。






参观指南



International Museum Day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19

标签:历史   家底   彭州   博物馆   彭州市   文物   宋代   金银   青铜   金盏   青铜器   成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