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科研促发展!第三届重症医学研究训练营在贵阳举办

8月8日,第三届重症医学研究训练营暨 2025贵州省研究型医院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年会在贵阳盛大开幕。本次活动由贵州省研究型医院学会、贵州省研究型医院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主办,贵黔国际总医院、贵州省人民医院联合承办,吸引了全国近千名重症医学领域的医务人员齐聚一堂,共话重症医学新发展。

开幕式现场。

据了解,会议围绕重症医学领域基础与临床研究热点话题与最新进展;临床研究新方法;基础研究创新技术;临床试验结果报告规范及其更新等主题展开。

其中,特别推出“临床科研基础课程”、“护理研究专题”,为基层医疗骨干提供系统化培训。同时开辟青年学者论坛,展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及重磅研究论著,助力青年才俊成长。

分会场嘉宾讲课。

此外,活动还力邀国内重症医学及相关领域的临床与基础研究顶尖专家莅临,带来高水准的专题报告。特别邀请高分SCI杂志编辑,深入剖析稿件审理中的关键问题,为参会者指点科研成果转化的迷津。针对缺乏系统训练、但有科研兴趣的临床一线医生和护士,本届训练营重点推出临床科研基础以及护理研究专题课程;针对青年学者,训练营还开辟了优秀研究方案(包括NSFC资助项目)、重磅研究论著展示、口头与壁报论文/研究方案报告专场等丰富内容。

参训学员认真听讲。

“以往重症医学科研培训存在‘课程有余、实战不足’的短板。此次我们聚焦能力提升核心,大幅缩减研究进展类理论内容占比,转而增加研究案例教学比重。”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周建新教授介绍,本次培训从科研方法学和实战能力入手,旨在帮助医护人员掌握用科研思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周建新现场发言。

周建新指出,当前中国临床医学领域拥有丰富的患者资源和发达的信息支持,年轻医护人员思维活跃,科研潜力巨大。但在将临床问题转化为科研课题、运用标准科学方法开展研究并呈现成果方面,仍存在能力短板。“此次培训升级正是瞄准这一点,通过案例教学、实战演练等方式,搭建从临床实践到科研创新的桥梁。”

值得关注的是,该培训已从区域辐射至全国,吸引了各地医生、护士广泛参与。尽管短期效果尚未完全显现,但周建新教授表示,这种标准化的科研能力培养模式具有长远价值,不仅将提升贵州地区重症医学科研水平,更将通过经验复制,推动全国医护人员科研行为规范化,为临床医学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嘉宾现场点赞。

为此,他建议应提升科研能力培养,通过系统化、标准化的培训机制,让科研思维成为医护人员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助力更多临床问题通过科学研究找到解决方案。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刘旭接受记者采访。

连续三届参加训练营的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刘旭饶有感触地说,“科研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基于临床需求的严谨探索。通过这次培训,我们不仅学到了前沿技术和规范方法,更深刻认识到重症医学科研既要扎根临床实践,也要夯实基础研究。”

他介绍,培训内容不仅涵盖基础科研的核心知识,还针对多中心协作机制、科研资源整合等实用内容展开深入讲解,为后续开展高质量联合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他将把培训所学转化为实践动力,带领团队聚焦脓毒症、镇痛镇静等重点领域,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以规范方法为支撑,持续开展技术改良与科研探索,为提升贵州重症医学诊疗水平和科研实力贡献力量。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周梓颜

编辑 徐然

二审 杨韬

三审 刘丹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2

标签:科技   贵阳   重症   科研   医学   贵州省   贵州   基础   能力   领域   内容   实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