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嘉宾介绍:邓宏,迈科期货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投研部负责人,有色金属首席分析师。目前从事有色金属研究20余年,对有色金属价格驱动逻辑有很深入的了解,长期密切跟踪有色金属供需格局变化,并为有色企业客户提供投资和保值等策略建议,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核心观点:价格来看,76500—77500可能是二季度最重要的高点压力区,4月份交割前后,价格反弹,压力重现。
正文
本文来自于04.13.晚上“牛转钱坤”直播中关于铜的分享内容。关注牛钱网。
沪铜2506合约日线
当前美国已经实施对中国商品加征145%的关税,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加征10%的基础关税。还有对任何国家进口到美国的汽车、钢铝加征25%的关税。
关于关税豁免,如果进口产品中使用美国半导体占到商品货值的20%以上,进口原料这一部分可以豁免。
特朗普接下来要跟每个国家谈判,有可能后面还会继续增加关税。
美国全线大幅度加关税不太现实,如果所有进口来源国全部使用高关税,最终美国也招架不住。总的来说,美国在关税上的发酵可能已经达到极点。
关税以外来看,最近盛传特朗普有可能对中国造船收高额的泊港费,可能又会带来新一轮的贸易混乱。
1、宏观影响
从宏观方面来看铜:
高盛将全球GDP增长预期下调1%,认为全球平均关税可能会达到15%,带动全球经济下调。
因为关税的不确定,导致投资推迟,贸易混乱,所以美国和欧洲制造业回升的预期可能受到很大干扰。
所以高盛将全球铜需求增长预期由年初的3.2%下调到1.5%,全球供需平衡预期由年初供应缺口18万吨变成全球小幅过剩10万吨左右。
由于关税对经济的冲击,导致铜的估值相应下调。
2、成本支撑逻辑
高盛预期,如果铜价低于9000美元,废铜的减量会比较明显。如果铜价下滑到8300美元,达到全球高成本矿山的减产线,加上废铜的大量退出,8000—8300可以认为是铜基于成本比较重要的支撑线。
如果出现更加极端的情况,全球交易衰退逻辑,参考全球铜矿90分位成本7500美元,会触发比较明显的矿山减产。即使在衰退逻辑下,也会是较强的长期成本支撑。
如果原油的价格长期低迷,或者进一步到50—60美元区域,可能又会调低长期成本线。
3、供应
今年新增的矿山量不多,而最近这两年的冶炼产能增长非常多,所以今年有一个最直接的利多支撑就是铜精矿TC很低。
今年从2月份开始, TC迅速下滑,从3月份的-20美元跌到现在-26美元。
从全球产量角度来看,年初产量预期增长是50到60万吨,钢联公布中国前三个月产量是323万吨,同比增长接近30万吨,所以今年最终的产量有可能会更高,其中给到的信号:
第一,新增供应量多;第二,由于3月份开始TC跌得太厉害,海外的矿山大概率已经开始减产。
再生铜来看,在铜价处于低位的时候,再生铜的影响会非常明显。4月份铜价出现大幅下跌,废铜已经严重亏损,无法出货,导致废铜暂时性退出流通,按照高盛统计,全球废铜产量大概有330—340万吨。
如果铜价跌了10%,再生铜供应会在短时间内减少10%甚至更多。所以预期4月份国内的精铜产量加上再生铜产量环比3月份有明显减少。
4、进口
1月份美国传出要对铜、钢、铝征收进口关税的消息,春节假期COMEX的铝价出现第一波上冲。COMEX对LME盘面升水达到1000美元以上。可以看出COMEX的市场力量一定在认真交易美国对进口铜加关税的影响。
COMEX对LME的高升水应该会吸引很多买LME抛COMEX的套利交易,会有大量的铜运往美国,用交割为套利做最后的保证。3月25日之前,市场存在恐慌情绪,铜的232调查结论是在270天内执行关税,可能在9月份以后,COMEX对LME之间存在的高套利进口空间会维持长达半年,美国国内会冻结大量的铜现货。那么对应的非美地区会出现很大的供应缺口。
但是3月25日市场突然又传出消息可能在5月份执行关税,当时铜价见顶回落,虽然COMEX对LME的高升水依然存在,但是船货再运过去可能来不及,即使有套利空间也没有船期。
所以3月底本来计划从亚洲发往美国的货可能停发,其中有一部分可能转口运往中国,5月份中国的到货量可能明显增加。
从年初到现在,LME库存减少10万吨左右,中国一二月份的进口减少7万吨,出口将近5万吨,加起来有20万吨左右。钢联统计的数据,现在保税库存增加接近10万吨。
当4月份国内需求比较紧张,现货升水较高的时候,表现出国内对伦敦升水,现货进口窗口打开,这部分铜可以发到国内来,压制国内现货升水。
从国内和伦敦升贴水的表现来看,由于美国对铜加关税的时间提前,非美地区供应缺口大幅度调小,应该会表现为4月份现货有紧张,但是后面的到货很快会恢复。
5、需求
消费终端数据来看,今年的消费不错。比如电力投资增长、空调产量增长、电动汽车产量增长等。只是3月12日以后,铜价大涨,高铜价导致下游推迟需求。
从以往经验来看,如果铜价急涨到8万以上,终端几乎都会严重推迟消费。
用精铜杆开工率指标去衡量需求,从3月第二周开始逐步下滑,旺季不旺,但是4月价格大跌后,被推迟的需求集中释放出来,下游企业订单增加,陆续采购。但是后面出口订单会有明显萎缩。
总结来看,现货端会在4月份供应最紧张,需求最强劲,5、6月份需求逐步下滑,供应逐步增加。
价格来看,76500—77500可能是二季度最重要的高点压力区,4月份交割前后,价格反弹,压力重现。
■文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平台及所在机构观点,据此入市风险自负。期货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更新时间:2025-04-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