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曾经的白宫首席经济顾问斯蒂芬·米兰坐进了美联储的会议室。
有趣的是来这里打卡的前一天,他只是在白宫办理了“无薪休假”,这种一身兼二任的安排,触碰到了央行最核心的独立性。
果然,当其他成员一致同意小幅降息25个基点时,他独树一帜,认为步子应该迈得更大,直接降息50个基点才够力。
这操作,让人不禁担心政治的手是不是伸得太长了。
这几天,美国金融圈被一个新人搅得天翻地覆。这人名叫斯蒂芬·米兰,刚在美联储上任第一天,就干了件大事。
在决定是否降息的关键会议上,当其他11位大佬都同意降25个基点时,他独独投了反对票,嫌降得不够,嚷嚷着要直接降50个基点。
这可不是一般的“新官上任三把火”。米兰的身份太特殊了。就在他来美联储打卡上班的前一天,他还是特朗普在白宫的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
而且,他来美联储后,白宫的那个职位也没辞,只是办了“无薪休假”。
这就好比一家公司的总经理,同时还在竞争对手那里兼着顾问的职,能不让人嘀咕吗?说白了,他就是特朗普安插进美联储的“自己人”。
他的上任过程也充满火药味。参议院投票时,赞成票只比反对票多出一票(48:47),差点就没通过,可见争议之大。
共和党是拼了老命才在9月美联储开会前把他塞了进去,简直是“赶鸭子上架”。
米兰为啥这么受特朗普待见?因为他和特朗普在经济政策上“情投意合”。他是特朗普那套关税政策的“总设计师”之一,还写过一份著名的“海湖庄园协议”,总想着让美元贬值来帮美国出口。
更重要的是,他早就写文章说,美联储太独立了不好,应该听总统的话,甚至建议总统应该能更容易地开除美联储的官员。这些话,可都说到了特朗普的心坎里。
所以,他上任第一天就硬刚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一点也不奇怪。
他后脚又去纽约一个经济俱乐部演讲,大言不惭地说,现在的利率还是太高了,年底前起码还得再降一大截,降到3%以下才差不多。
这明摆着是和特朗普“必须更大力度降息”的喊话一唱一和。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
米兰的到来,可不是多一个投票者那么简单。他挑战的是美联储独立运行这个持续上百年的核心规矩。
通俗讲,就是美联储制定利率时,不该看总统的脸色,而应该看经济的“脸色”(比如通胀和就业数据),为国家的长远经济健康负责。
他那个“双重身份”,就像在美联储的独立性大门上撬开了一道缝。
民主党人气得直跳脚,立马提出个法案,想堵住这个漏洞,明确禁止这种脚踩两只船的行为。
前财长萨默斯说话更不客气,说米兰就不该接这活儿,既然接了,在美联储里就该老老实实遵守共识,而不是大声嚷嚷白宫的观点。
前财长萨默斯
米兰带来的真正冲击,是他那套“米兰经济学”和美联储传统逻辑的碰撞。
他认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能增加政府收入,加上移民多了,这些都会让市场上的钱更充裕,从而自然导致那个“不高不低正好”的利率水平(中性利率)下降。
所以,美联储必须大刀阔斧地降息来配合。但这套理论,很多主流经济学家觉得是“歪理邪说”。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和其他官员更担心的是,关税会推高物价,让通胀更难控制,所以降息必须小心翼翼。
更深远的影响是,米兰之前鼓吹的那套美联储“改革”方案,比如让总统更容易炒掉美联储主席、缩短理事任期,要是真推行下去,美联储可能就再也硬气不起来了,慢慢会变成白宫的“提线木偶”。
历史上不是没有教训,上世纪70年代,尼克松总统逼着美联储主席放水,结果后来通胀爆表,老百姓的钱包大幅缩水,痛苦了很多年。
最近土耳其总统胡乱干预央行,也让土耳其里拉暴跌,物价飞涨,老百姓苦不堪言。
对于咱们普通人来说,美联储要是不独立了,后果很严重。短期看,市场会担心美国通胀压不住,长期利率可能上升,搞不好会引起股市、债市一起跌。
长远看,美元的信誉会受损,全世界对美元的信任会打折扣。这意味着,我们手里持有的和美元相关的资产,未来可能会更波动。
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
米兰这把火,烧出的不只是美联储会议室里的争吵,更是一场关于“钱袋子”该由谁说了算的深刻较量。
是交给相信数据的专业人士,还是交给追逐选票的政治家?
这道题,美国正在作答,而答案的涟漪,迟早会波及全球,影响到我们每个人的投资和生活。央行一旦失去了独立定力,就像船长放弃了罗盘,在经济的惊涛骇浪中,全船人的安危可就悬了。
这场美联储的“独立保卫战”,才刚刚拉开序幕。
更新时间:2025-10-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