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曾经引领欧洲的伟大共和国,如今却成了政治动荡的代名词,
当"Bloquonstout"(堵住一切)的抗议声响彻巴黎街头,
当第六位总理在不到两年内黯然下台,
全世界都在问:法兰西共和国到底怎么了?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目前,法国国债正以令人窒息的速度膨胀:每秒增加5000欧元,一分钟就是30万,一小时1800万。
而这也就意味着,每个法国新生儿一出生,就背负着5.5万欧元的债务,这笔钱足够在巴黎郊区买一辆不错的汽车。
按照目前的轨迹,到2030年,法国债务规模将突破1000亿欧元大关。
到那个时候,法国政府最大的支出项目,将不再是民生或国防,而是还债。
欠债这么严重,法国经济还扛着三重压力:
政府花超了,老百姓欠的钱太多,企业买国外的东西比卖出去的多。
这三股劲儿加一起,经济更吃力了。
连国际评级机构惠誉,都把法国的信用评级降到了有史以来最低。
这就意味着:法国政府再借钱,要付的利息越来越高;
愿意借钱给它的投资者,也越来越少了。
如果说债务危机是法国的“慢性病”,那么政治动荡就是随时可能爆发的“急性病”。
马克龙当总统这些年,换总理跟走马灯似的。
2017年到现在,已经换了6个总理住进马提尼翁府,平均每人只干4个多月。
最新下台的是2024年刚当总理的弗朗索瓦・贝鲁。
大家本来指望他靠老经验稳住情况,结果他一提要砍440亿欧元开支的计划,议会立马强烈反对。
关键的信任投票里,就194票支持,一大半人都反对,贝鲁政府就这么倒了。
现在法国议会分三派:左翼联盟、中间派、极右翼。
没一派能单独说了算,就跟“三国演义”似的,想搞点改革特别难。
而且随便两派凑一起,就能否决另一派的所有提议。
《世界报》说,这是法国第五共和国以来最严重的制度危机。
这种僵局里,31岁就进过内阁的塞巴斯蒂安・勒科尔努,只能在没多少人支持的情况下硬推法案。
不光这样,他还得应付街上越来越多的抗议。
马克龙自己的日子也不好过。
他以前是靠“要改革”的形象当上总统的,现在慢慢没人信他了。
大家说他太“精英”、太“脱离群众”,跟普通人不搭边。
离他总统任期结束还有不到18个月,马克龙看着已经成了“跛脚鸭”总统。
巴黎香榭丽舍大街上,示威的人喊口号声一阵接一阵,到处都能看到Bloquonstout!(全面封锁)的标语。
这不是突然发生的事,而是法国欠了钱之后的常态。
从2018年的“黄背心”运动,到2023年反对养老金改革的抗议,再到现在的“全面封锁”行动。
法国街上的这些抗议,说到底都是老百姓扛不住债务压力的反应。
现在的法国,地铁常因为罢工停开,药店因为抗议关门,老师也走出教室去游行。
马赛、里昂这些大城市,因为清洁工罢工,垃圾堆得像山一样,还散着难闻的味儿。
而这一切,都绕不开法国“高福利、高税收”的难题。
2022年,法国花在社会福利上的钱有8489亿欧元,在欧洲排前面;
同时,法国的税也特别重,占GDP的48%,是欧盟里最高的。
这种“高福利、高税收”的模式,虽然让社会更公平,但也让很多人变得依赖福利。
数据显示,70%的法国人,收入都特别靠福利政策。
所以“砍福利”从来不是改个政策那么简单,而是直接动了千万家庭的饭碗。
为了减轻欠债压力,政府只能少花钱,可每次福利一减少,就会引发全国性的抗议。
而抗议又会拖慢经济、让政府多花钱,反过来让欠债的问题更难解决。
这种循环,正是法国当下最棘手的困局。
政府想改革也没效果。
马克龙政府从2019年开始推公务员改革,已经裁了12万人,新计划还要再裁35万。
可每次裁员都会引发公务员的强烈不满,罢工、抗议不断,改革根本推进不下去。
政治动荡对经济的影响是实实在在的:
2024年商业投资降了1.1%,家庭消费的信心也越来越低。
更糟的是,法国的麻烦还连累整个欧洲。
国际市场已经开始担心,法国可能成下一个希腊。
虽然法国的经济体量比希腊大得多,但正因为这样,一旦出现债务危机,破坏力会是希腊危机的好几倍。
有些分析师甚至开始讨论,法国是不是要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帮忙,或者求欧洲央行紧急干预。
美国还在旁边添乱,华盛顿要求北约成员国将军费开支提高到GDP的5%,这对已经没钱的法国来说,简直是雪上加霜。
现在意大利媒体都开始叫法国“欧洲新病夫”,这个曾经引领欧洲文明的国家,如今成了其他国家茶余饭后的谈资。
面对这么多麻烦,法国其实没多少选择。
继续维持高福利,债务会越攒越多,最后可能导致全面的财政崩溃;
可推动改革,又会触发社会动荡,让本就脆弱的政治体系彻底垮掉。
贝鲁在离任前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你们可以推翻政府,但推不掉现实。”
这个现实就是:法国必须在痛苦的改革和缓慢的衰落之间做出选择。
而从目前的情况看,法国社会似乎更倾向于维持现状,哪怕代价是国家的长期衰落。《华尔街日报》的评论一针见血:“法国人宁愿政局乱成一锅粥,也不愿改变他们的高福利生活方式。”这种集体选择的背后,是对改变的恐惧和对既得利益的维护。但历史告诉我们,逃避改革的代价往往比改革本身更加沉重。
参考文献:
1.《法媒:法国或沦为“欧洲病夫”》参考消息 2023-7-11
2.《法国政治右转与全球格局嬗变》中国日报网 2024-07-10
更新时间:2025-09-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