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百市千县”中医药文化惠民活动暨大荔县首届中医药文化活动现场。记者 王小丽 摄
渭南日报 记者 惠晓翠
名中医下沉基层为群众义诊,八段锦、太极拳展演精彩“亮相”,美容乌发汤、健胃消食汤、荷叶祛湿汤“圈粉”无数,安神助眠枕、中药香皂等文创产品“赚”足了群众眼球……
9月25日,渭南市“百市千县”中医药文化惠民活动暨大荔县首届中医药文化活动在大荔县中华健康养生园举行。此次活动为期4天,群众既能问诊名中医、体验针灸疗法,也能品尝中药养生茶饮,解锁中医药文化传承新体验。
名中医义诊 优质中医药资源惠及群众
“在大荔县中医医院公众号上看到全国名中医义诊的消息,我一大早就赶来排队了……”25日9时许,家住大荔县城的王雨(化名)顺利排到全国名中医米烈汉的号。
全国名中医米烈汉细心为群众把脉。记者 王小丽 摄
“我经常觉得乏力,小腹有坠痛感,脸色有点发黄……”在义诊区,36岁的王雨向米烈汉详细描述病情。“别着急,我先给您把脉……”米烈汉通过“望闻问切”细致诊疗,随后,根据病情开具处方。“之前一直想挂米老的号没挂上,没想到这次能在‘家门口’找米老看病,还品尝了中药养生茶饮和中药月饼,太值了!”王雨开心地向记者说道。
此次活动不仅有米烈汉义诊,还汇聚了陕西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名中医王三虎以及陕西省名中医雷根平、李仁廷、杨志宏、韩兆峰,亦有来自陕西省中医医院的专家团队为群众把脉问诊。专家在诊疗之余,耐心解答群众疑问,针对每个人的身体情况开具处方。
大荔县中华健康养生园。通讯员 段康阳 摄
看完病后,王雨顺便参观了中华健康养生园。这座位于大荔县中医医院南侧的公园占地3.27公顷,是在大荔县委、县政府全力支持下打造的全省唯一一个中医药主题公园。园区绿化以中药材植物为主,内设亭、台、桥、榭及休憩座椅、灯柱,还有历代名医塑像、中医养生主题雕塑,设置了健康宣传栏等。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3月,中华健康养生园被评为“全国中医药宣传教育基地”。
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23年起,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中医药文化夜市惠民义诊活动,在各县(市、区)人员密集的公园、广场为群众提供义诊和中医药咨询服务,截至目前,我市已开展义诊540余场,受益群众25.8万余人次,而此次活动正是中医药文化夜市的“升级版”。
师带徒传承 岐黄之术得以薪火相传
奉茶、献花、行礼……一场古朴庄重的拜师仪式,吸引了众多群众驻足观看。
拜师仪式。记者 王小丽 摄
参与义诊的6位全国、省级名中医现场与来自渭南市各级医疗机构的15名青年骨干医师结成师徒。徒弟恭敬行礼并呈上拜师帖,师父则回赠专业书籍作为信物。礼成之时,师徒双方脸上都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杏林传薪火、岐黄承衣钵”的传承场景在此刻具象化呈现。
据了解,师承教育是我市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也是遵循中医药自身特点传承中医药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的有效方式。中医药之所以能历经千年而不衰,且随时代不断发展,与其师承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密不可分。拜师后,全市骨干医师将通过诚心讨教、细心实践、揣摩反思,把名家的“看家本领”学到手、传下去。
群众习练太极拳。通讯员 段康阳 摄
“结合这位先生的体质,用补中益气汤会比较合适……”收徒后,省级名中医王三虎一边为患者把脉,一边向身旁的青年医师细致叮嘱。青年医师不时提问,认真记录诊疗要点,沉浸式学习名家经验。
文创产品“出圈” 中医药“走”进百姓生活
如今,中医药养生已成为不少年轻人的“新宠”。从传统的推拿、针灸,到安神助眠汤、清嗓利咽汤等养生汤剂,再到中药月饼,中医药“走”出药房,在此次活动中精彩“亮相”。
省级名中医王三虎为群众义诊。记者 王小丽 摄
“这款美容乌发汤比我想象中好喝多了,完全没有中药的苦味!”市民范女士带着6岁的女儿参加活动,意外发现了不少“宝藏”。活动现场不仅有中药养生茶饮、中药香囊、中药香皂等文创产品,医务人员还将中药元素融入发卡设计中,让传统中医药与百姓生活更贴近。记者在现场看到,临近中秋节,不少群众还体验了中药月饼制作过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与中医药“结缘”。
群众品尝中药养生汤。通讯员 段康阳 摄
让传统中医药在当下焕发出更多活力,正是渭南市“百市千县”中医药文化惠民活动暨大荔县首届中医药文化活动举办的意义所在。
近年来,渭南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里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决策部署,以打造中医药强市为目标,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用一组数据来见证渭南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全市拥有中药材931种,规模种植面积达26667公顷,年产值超17亿元;9家县级中医医院成功创建国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大荔县中医医院、蒲城县中医医院率先在全省创建为三级中医医院,195个乡镇卫生院、80%的村卫生室可提供中医药服务,实现市县镇村中医药服务网络全覆盖;现有省市级中医重点专科79个、省市级示范中医馆80个、村卫生室“中医阁”245个,设置中医临床带教点52个,建成国家级、省级名中医工作站11个、基层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8个,评选出民间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项目32项……
承岐黄之志,谱深耕之篇。在渭南这座城市,中医药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华灯初上人未散,群众沉浸式感受中医药文化的魅力。 通讯员 段康阳 摄
更新时间:2025-09-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