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是小暑,当天下午,广州以38.0℃刷新了今年以来的最高气温,而梅州蕉岭录得当天广东省最高气温38.5℃。热辣天气下,“最短三伏”成为人们热话。
据悉,2025年将打破2015年以来持续十年的“加长版”模式,7月20日入伏,8月18日出伏,整个三伏天仅30天,成为近十年“最短三伏”。“短伏”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有何影响?广东人最爱的“养生局”三伏天灸,会受影响吗?
小暑当天,羊城晚报记者探访广州多家医院获悉,针对今年的特殊气候特点,多家医院推出了“升级版”天灸新配方。多位中医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三伏的特点是短伏、暑热、湿重。仍需注意防暑、防病、防情绪波动。
2025年7月7日小暑当天,羊城晚报记者探访广州各大医院 图|林清清
今年短伏!暑热湿重不减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热且潮湿闷热的时段,通常由初伏、中伏和末伏组成。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末伏完全落在立秋之后,形成民谚所说的“秋包伏,热得哭”格局。
岭南传统天灸非遗传承人、广东省中医院针灸门诊科主任李滋平教授介绍,三伏天的确定,是基于我国传统的干支纪日法,以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作为初伏的开始,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的起始。今年三伏期间为闰六月,雨季长,雨水多,湿气重,因此今年三伏天的特点为:虽是短伏,但暑热湿重不减。
“虽然今年三伏是近十年最短,但不能掉以轻心。”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推拿康复中心副主任贾超教授提醒,“短伏这意味着高温和高湿叠加,容易中暑,防暑保津、及时补充水分很重要,户外活动时要注意防晒,避免皮肤晒伤。此外,短伏过后,岭南地区的‘秋老虎’可不短,即便到了立秋之后,仍要防暑,避免过度剧烈户外活动而增加心脑血管负担。日常可以适当多以薏米、绿豆、赤小豆、苦瓜、冬瓜等煲汤解暑除湿。”
多家医院推“升级版”三伏天灸
对于广东人最爱的“养生局”三伏天灸,据记者了解,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等多家医院仍按三伏时间表,安排了共5次天灸(3次伏日天灸+2次加强贴)排期不变。同时,多家医院针对今年的气候特点,推出“升级版”三伏天灸新方案。
2024年天灸现场 图|林清清
“根据中医‘五运六气’经典理论,今年的气候特点,进一步加剧了人们肝郁脾虚的状态。”贾超表示,“从门诊临床观察中也发现,今年的就诊者中,肝郁脾虚型胃肠功能紊乱占比较高,且多伴随焦虑、失眠等共病。因此在今年的三伏天灸中,我们相应升级了天灸的药物和穴位配方,针对性强化疏肝、健脾、宁神之效。例如针对高湿情况,增加了藿香等成分,增强辛散温通的功能,最大限度除湿理气。”
李滋平介绍,作为广东省级非遗项目的“岭南传统天灸疗法”,已有1700余年的久远传承,是借天时之力,疏通经络、激发正气,以达到“冬病夏治”“未病先防”,因此其疗效并不受伏期天数变化的影响。“气象部门预计,今年第三季度将出现超40摄氏度高温,持续高温对人体健康影响很大,例如大量出汗会伤阴耗气,也容易引起焦虑和烦躁。”因此该院新增了“疏肝理脾+祛湿化浊”方案,在药方和穴位选择方面也有较大变动。
天灸药物每年有所不同 图|林清清
能否网购药物自己贴?李滋平提醒,“不建议!三伏天灸需经中医师问诊,根据各人情况,确定不同的药物和穴位方案。且三伏灸并非人人适用。严重恶性肿瘤、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染性发热等急性期,以及孕妇、2岁以下婴幼儿、皮肤过敏者,均不适合进行三伏天灸。”
“此外,今年由于湿气大,贴药时可能很容易起水泡,请大家不必惊慌,属于正常反应。”贾超提醒。
文 | 记者 林清清 通讯员 刘庆钧 陈佳佳
更新时间:2025-07-1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