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满贯落下帷幕,国乒女队王曼昱可以说取得了非常出色的成绩,征战的两项(女双、女单)全部夺得了冠军,然而在张继科直播间里,他直言:“王曼昱一直都很棒,她就是缺乏一点狠劲!”这样的点评随即引发争议
当王曼昱在WTT中国大满贯的女单决赛中扔下球拍,以一场4-2的胜利终结了对孙颖莎的“三连败”,整个工人体育馆的欢呼声仿佛是对“缺乏狠劲”这一评价最直接的回击,这场胜利不仅让她加冕女单、女双“双冠王”,更以一场技术与心理的完美博弈,重新定义了什么是当代女子乒坛的“狠劲”!张继科虽然一方面盛赞王曼昱的技术“女线第一”,另一方面却指出她“缺乏一点狠劲”,这一评价看似中肯,却忽略了王曼昱在赛场内外展现的另一种强大:一种基于理性计算、技术革新与心理韧性的“新狠劲”
张继科曾多次称赞王曼昱的反手拧拉为“女线第一”,这一评价在本次决赛中得到充分印证,面对孙颖莎凌厉的正手攻势,王曼昱并未选择盲目搏杀,而是以反手发球结合拧拉的战术体系,彻底瓦解了对手的前三板优势,尤其是第四局6-0的梦幻开局中,她通过反手发球连续破坏孙颖莎的接发节奏,导致对手失误率飙升至38%,这种“以巧破力”的战术,恰恰体现了一种更高级别的“狠”,不依赖蛮力,而是用精准与智慧掌控比赛节奏
值得一提的是,王曼昱的反手技术并非孤立存在,她的护台能力被教练张超评价为“打不穿”,在对抗伊藤美诚、早田希娜等外协选手时,她凭借反手压制与防守转换,保持了长达30场的外战连胜,这种“铜墙铁壁”式的稳定性,正是国乒对抗外敌的核心竞争力,若将“狠劲”简单理解为主动搏杀,无疑忽视了乒乓球运动中防守反击的战略价值
张继科认为王曼昱在关键分上“侵略性不足”,但本次决赛的转折点恰恰源于她的心理韧性,第三局9-9平时,她一记反手变线“死亡拧拉”击中边线,彻底扭转局势;第六局1-2落后后,她更以连得9分的攻势摧毁对手心态,这种在僵局中寻找突破、在逆境中持续施压的能力,何尝不是一种更深刻的狠劲儿?
此外,王曼昱的成长轨迹也印证了她的心理进化,此前她曾在三次决赛中负于孙颖莎,但此次她以“挑战者心态”登场,坦言“全力以赴拼过程”,这种将压力转化为动力的能力,让她打破了“决赛魔咒”,正如邓亚萍所言,她的胜利源于“发球变化击中了对手接发衔接的软肋”,这不仅是战术调整,更是心理层面的主动破局
张继科所言的“狠劲”,某种程度上延续了其职业生涯中“藏獒”式的搏杀风格,然而,现代乒乓球的发展早已超越单一模式,王曼昱的胜利,展示了“女子技术男性化”的另一种可能:通过反手体系构建、多拍相持效率与战术针对性,实现技术层面的降维打击,本场决赛中,她的移动速度保持在17km/h,相持转进攻得分率达70%,远超对手,这种“节能型打法”在长局制比赛中更具可持续性,恰恰符合当今乒坛对体能分配与战术弹性的新需求
竞技体育中,“狠劲”从来不应被狭隘定义为表情的凶悍或搏杀的冒险,王曼昱用双冠王的成绩证明:真正的狠,是逆境中的冷静、技术上的极致、与战术上的创新,从外战上的稳定性,到决赛关键分的果断出手;从反手体系的颠覆性设计,到心理层面的自我突破,这些无声的“狠”,或许比传统的张扬更具力量
所以说关于“狠劲”的讨论,本质是乒乓球技术的一场思辨,张继科的点评源于对师妹的期望,但王曼昱的胜利已经给出了更丰富的答案,在技术日益精细化、风格多元化的今天,我们或许需要重新定义“强者”:不是谁更符合传统的霸气模板,而是谁能以更智慧、更坚韧的方式赢得胜利!
更新时间:2025-10-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