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暴利行业开始崩塌?老板套现、股东跑路,一年闭店率高达5.7%

又一个暴利行业正在崩塌!继教培、房地产之后,药店成了最新的“雷区”。

老板们疯狂套现数亿元,股东减持跑路,员工上午上班下午失业,场面堪比当年的P2P爆雷。

2023年全国关店3.9万家,闭店率高达5.7%,这个数字还在疯狂攀升。

曾经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药店,如今正以每天上百家的速度消失。

那些连锁巨头,为何突然崩盘?这个被称为“躺赚”的行业,到底踩了什么雷?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药店行业的断崖式坠落

今年2月底,“要去大户家当丫鬟”的梗火遍全网。

说奔驰裁员,给出N+6+3+2再加年终奖的补偿方案,让打工人羡慕得不行。

可就在大家还在讨论这份“天价分手费”时,药店行业的员工们却在经历另一种极端:

早上还在正常盘点库存,下午就接到门店关闭的通知,连个缓冲期都没有。

数据不会说谎,2024年,全国有3.9万家药店关门,闭店率达到5.7%。

要知道,就在两年前,药店还是个稳赚不赔的买卖。

那时候走在街上,每隔几十米就能看到一家药店,密度比便利店还高。

不少医药专业的毕业生,一毕业就能找到工作。

工资虽然不算特别高,但胜在稳定,谁能不生病呢?

可这个曾经被称作“永远的朝阳产业”,怎么就突然不行了?

看看那些行业巨头的表现,就知道了。

国大药房在过去一年半里,关掉了将近五分之一的门店。

山东的漱玉平民更惨,2023年还有91.91亿的营收,到了2024年直接预亏2亿。

股东们见势不妙,开始疯狂套现。

董事秦光霞一口气卖掉3%的股份,套现1.4亿元。

战略投资者阿里健康也选择减持离场,整个创始团队前前后后套现了将近4亿元。

大参林的创始人柯金龙因为行贿被判了三年半,可公司硬是拖了大半年才发公告。

而在这半年里,私募大佬冯柳管理的高毅资本悄悄把股票全卖了,跑得一干二净。

翻开财报,七家上市连锁药店2024年的业绩简直惨不忍睹。

国药一致和健之佳的净利润预计要跌65%,一心堂更夸张,最高要跌72.7%。

就连相对稳健的老百姓大药房,利润也下滑了12.06%。

多重因素叠加的必然崩塌

而药店行业走到今天这一步,是多重打击叠加的结果。

先说医保这块,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医保就是药店的摇钱树。

有些药店钻空子,让顾客刷医保卡买保健品、日用品,反正医保局也查不过来。

这种“薅羊毛”的做法,在行业里不是秘密。

可纸包不住火,哈尔滨有四家药店被查出伪造了上万张处方,骗取医保资金过亿元。

以至于现在医保局都用上了大数据监控,每一笔交易都能追踪。

药品有了追溯码,从出厂到销售每个环节都清清楚楚。

飞行检查说来就来,查到问题直接停你的医保资格。

互联网平台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更是致命。

美团买药、京东健康这些平台,靠着资本优势打价格战。

再加上下单30分钟后,药就送到家门口,谁还愿意大老远跑去药店?

北京、上海这些城市还开始试点线上医保支付,这下连最后一点优势都没了。

就算药店想跟平台合作,也是进退两难。

平台要抽成15%左右,再加上配送费,本来就不高的利润被挤压得所剩无几。

不合作,客流量越来越少,合作,基本是在给平台打工。

但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前些年的疯狂扩张。

2015年到2023年,全国药店数量从44.8万家暴涨到66.7万家。

漱玉平民7年时间门店数增长了30倍,这正常吗?

这背后,其实是资本的游戏。

新开一家店,就能从资本市场融到钱,用这些钱再开新店,再融资。

看起来规模越来越大,实际上很多店都在亏损,全靠新店的现金流撑着。

等到市场饱和,问题就暴露了。

为了抢客户,今天你降5毛,明天我降1块,最后大家都没钱赚。

有些药店为了维持现金流,甚至赔本卖药:胰岛素的针头,进价10块钱,他们8块钱就卖。

在废墟上艰难重建

面对困境,药店们开始各显神通,但说实话,大部分都是病急乱投医。

一心堂搞起了“药店+便利店”模式,药品旁边摆零食,处方药隔壁放彩票。

听起来挺新鲜,一年彩票倒是卖了8000万,可整体还是亏损。

漱玉平民也跟风,开始卖牛奶、花生油,把药店搞得像个小超市。

还有些药店,还另辟蹊径走起了文艺路线。

北京的白塔寺药店把二楼改成文创空间,卖印着“是药三分毒”的T恤,还有各种中草药做的香囊。

上海的童涵春堂更会玩,推出了枸杞拿铁、人参美式这些中药咖啡,成了年轻人的打卡地。

可这些花里胡哨的尝试,说到底都是治标不治本。

卖得再好的文创产品,能比得上一盒药的利润?

真正找到出路的,反而是那些老老实实做专业服务的药店。

益丰药房把店员培训成“健康顾问”,不只是卖药,还要懂得健康管理。

他们给每个会员建立健康档案,定期回访,特别是那些有慢性病的老人。

这么一来,会员的忠诚度特别高,店里77%的销售额都来自会员。

还有个励志的例子,是大参林的加盟商冼伙英。

别人都在关店,他却用“直营式加盟”的模式,4年开了8家店,年营收做到800万。

秘诀就是精细化管理,选址要精准,服务要到位,不盲目扩张。

政策层面也有好消息,浙江省率先取消了集采药品零差价的规定,允许药店合理加价。

这一改,药店的毛利率回升了5%-8%。虽然不多,但至少让药店看到了希望。

说到底,这场大洗牌未必是坏事。

那些靠着医保漏洞、盲目扩张存活的药店,本来就不应该存在。

真正有专业能力、懂得服务的药店,反而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就像《道德经》说的:“反者道之动。”有时候,倒退反而是前进的开始。

中国的药店行业正在从“野蛮生长”转向“专业服务”,这个过程肯定是痛苦的。

但等尘埃落定,活下来的药店将不再是简单的卖药的地方,而是真正的健康服务中心。

到那时,药店行业或许能迎来真正的新生。

结语

药店行业的崩塌,是一场迟来的清算。当医保不再是提款机,当互联网打破价格垄断,那些靠投机取巧活着的药店注定要被淘汰。但危机也是转机,未来的药店不再是简单卖药的地方,而是健康服务中心。虽然残酷,但这却是行业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华夏时报:《漱玉平民预亏2亿元背后:大股东轮番减持,医保违规阴霾笼罩》-2025-02-28

2.新浪财经:《大参林一实控人拟减持2%股份 曾因单位行贿罪一审获刑三年半》-2025-06-11

3.金融界:《4家药店,上万张虚假处方,造成医保基金超亿元流失!公安部门已出手→》-2024-10-16

4.华夏时报:《裁员15%,N+9赔偿方案引全网热议,奔驰:不断提升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2025-02-28

5.中国企业家日报:《益丰大药房服务态度如何?深化服务内涵,守护顾客健康每一刻》-2024-12-1

6.消费日报网:《“养生经济”正在拿捏“Z世代”》-2025-09-05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2

标签:财经   股东   暴利行业   老板   药店   医保   行业   健康   平民   新店   平台   疯狂   专业   华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