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的深秋,直隶保定府笼罩在连绵阴雨中。清苑县郊外的乱坟岗,历来是野狗争食、流民曝尸之地。九月十七日寅时,更夫王二麻子提着灯笼巡夜,忽见岗上闪过几点幽绿火光。“鬼灯笼!”他吓得跌坐在地,次日逢人便说撞了邪。
三日后,村民赵老六冒雨赶早市,在乱坟岗被绊倒。他扒开湿泥,赫然发现一具男尸半掩土中:面庞青紫,七窍渗黑血,双手呈鹰爪状痉挛。“死人啦!”凄厉叫声划破雨幕,县衙鸣冤鼓随即震响。
保定府衙档案记载,当年直隶共上报非正常死亡案146起,其中毒杀案仅3例。这具无名尸的出现,注定要揭开盛世帷幕下的脓疮。
清苑知县周德海,乾隆三十六年进士出身,以善断刑狱闻名。接到报案后,他携《洗冤录》亲临现场。仵作孙老九扒开死者眼皮,见瞳孔涣散如墨;银针探喉,针尖瞬间乌黑。“砒霜入腹,肠穿肚烂。”孙老九斩钉截铁。
《大清会典》明令:药铺售砒霜需登记姓名、用途、保人。周德海当即派差役搜查全县药铺,却在城南“济世堂”账本上发现蹊跷——九月以来售出的三斤砒霜,竟全数登记为“灭鼠”。“谁家灭鼠用得了三斤砒霜?”周德海拍案而起,账房伙计却咬定是城西粮商张大户所购。
衙役赶往张大户宅邸,只见门庭萧条。邻人透露:张家半月前举家南迁,据说是老母病重。粮仓内,二十八个捕鼠夹整齐悬挂,地上却无半粒鼠药。“灭鼠是假,销赃是真!”周德海冷笑,命人掘开张家后院。
三尺之下,三个陶瓮赫然显现。瓮中残余粉末经孙老九查验,竟混杂着砒霜与观音土。“这是要掺进米面!”在场者无不骇然。按《大清律例》,往粮食掺毒物者凌迟处死。但蹊跷的是,张大户早在一个月前就将粮店转手,新东家竟是盐商李万财的远房表亲。
李万财,保定盐业行会会首,其商队持有直隶总督颁发的“盐引”多达三百张。衙役暗查发现,李宅后门每日丑时必有蒙面人出入,所运木箱皆用油布紧裹。九月二十日夜,周德海亲率官兵截获车队,箱中竟是关外运来的粗制砒霜矿!
“关宁铁岭的砒霜矿,纯度可达七成。”孙老九检验后冷汗直流。更惊人的是,这批毒矿的转运文书盖着奉天府尹官印。周德海连夜密报直隶按察使,却收到八字批复:“事涉盐政,慎之重之。”
案件陷入僵局时,城南棺材铺老板提供关键线索:九月十四日夜,有蒙面人买走薄棺一口,指定埋于乱坟岗东北角。衙役掘棺查验,棺底残留靛蓝丝线与无名尸衣物完全吻合。“这是上等苏绣,一匹值五两银子。”绸缎庄掌柜指认,上月仅李万财府上采购过此料。
周德海突袭李宅,在库房发现同款绸缎。面对质问,李万财镇定自若:“这批料子九月十二日已运往京城,礼部王侍郎可作证。” 言毕呈上盖有侍郎私印的收据。正当众人将信将疑,周德海瞥见西厢房窗棂有新漆痕迹——窗纸内侧竟沾着几点黑灰。
是夜,周德海乔装潜入李宅。马厩小厮醉酒后吐露:中秋夜宴,少爷李继祖醉酒闯入账房,打翻烛台引发大火。“那火烧得邪乎,账本全成灰了。”小厮打着酒嗝说。更诡异的是,火灾次日李家就遣散半数仆役,西厢房连夜砌起新墙。
周德海请来营缮司工匠,凿开新墙发现焦黑梁木。孙老九从木缝提取出碳化的人体组织,经与无名尸对比,竟非同一人!“李家在烧尸灭迹!”周德海恍然大悟,当即申请开棺验尸。
十月初一,李家祖坟前。当李继祖的楠木棺被撬开,腐臭中混着焦糊味扑面而来。棺内尸身通体炭化,唯独左手小指套着翡翠扳指——正是李继祖贴身之物。孙老九剖开焦尸喉管,捻出灰烬嗅闻:“这是棉絮燃烧后的味道,活人被烧死才会吸入!”
李万财当场昏厥。苏醒后招供:中秋夜火灾实为焚尸灭迹。李继祖醉酒烧毁的不仅是账房,还有记载砒霜交易的暗账。为掩人耳目,他们毒杀流民调包尸体,却因暴雨冲垮坟冢败露。
随着审讯深入,惊天黑幕浮出水面:李万财借盐运之便,从关外走私砒霜矿,在自家盐场提纯后,六成掺入私盐牟取暴利,四成通过药铺流入市井。“掺砒霜的盐更显雪白,百姓争相购买。”账房先生颤抖着供认。仅乾隆四十一年,这类“毒盐”就售出八千担。
按察使司清点查获物证时,在盐仓地窖发现二十口腌菜缸。掀开缸盖,上百具蜷缩的尸骨浸泡在盐卤中——这些都是试毒的流民。仵作验骨发现,死者牙齿普遍脱落,正是慢性砒霜中毒的特征。
案件震动朝野。乾隆帝朱批:“食禄者豺狼,甚于白莲教匪!” 刑部会同都察院、大理寺三司会审,案卷多达三百页。李万财当堂供出奉天府尹、直隶盐运使等九名官员,引发官场大地震。“盐引即令箭,砒霜变白银。”他在供状中写下这血淋淋的生意经。
最终判决:李万财凌迟处死,家产折银四十二万两充公;涉案官员绞立决六人、革职流放三人;药铺、棺材铺等从犯二十七人发配黑龙江。刑场设在保定府西门外,观刑百姓投掷的臭鸡蛋竟装满三箩筐。
斩决次日,清苑县爆发抢盐风潮。百姓砸毁七家涉事盐铺,府库紧急调运官盐平抑市价。周德海奉命赈灾时,在流民棚区发现骇人景象:上百人指甲脱落、皮肤溃烂,正是长期食用毒盐的症状。
乾隆四十三年《赈灾纪略》记载,清苑县因此案减口一千二百余人。朝廷被迫修订《盐法》,规定盐商需按月送检盐样,违者抄没家产。但讽刺的是,新任直隶盐运使到任三月,便因收受盐商贿赂被革职查办。
光绪年间修订的《保定府志》中,此案被归入“祥异志”,仅留“乾隆四十二年秋,毒盐为祸,有司查办”十二字。而民间话本《砒霜记》却广为流传,其中唱词令人脊背发凉:“官袍原是血染成,盐粒竟带砒霜腥。”
更新时间:2025-04-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