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一夜秋雨涨秋池

散文||一夜秋雨涨秋池


檐角的铜铃还悬着昨夜的风,第一滴雨砸在青瓦上时,我正翻到旧书里夹着的半片银杏。那滴雨声极轻,像谁用指尖碰了碰晾在竹架上的蓝布衫,却让整座院子的寂静都晃了晃。我披衣起身,推窗时恰好撞见第二滴雨落进天井里的老瓷缸——缸是祖母留下的,釉色早被岁月浸得发暗,唯独缸沿一圈,被无数个春秋的雨水磨得温润,像圈藏在时光里的月光。


雨是从西天来的。起初只是星子般稀疏,落在石榴树的阔叶上,留下一个个圆亮的印子,转瞬又被风揉碎。石榴树是父亲年轻时栽的,如今枝桠已探到二楼的窗台,每年秋来都结满红灯笼似的果子,今年却只挂了寥寥几颗,许是夏天太旱的缘故。我望着那几片被雨打弯的叶子,忽然想起小时候,也是这样的秋夜,父亲会把我架在肩头,去看巷口老屋檐下的燕子窝。那时雨也这样细,落在父亲的草帽上,沙沙地响,我伸手去接,却只摸到满手的凉。


不知何时,雨密了起来。风裹着雨丝,斜斜地织成一张网,把整个巷子都罩了进去。隔壁的木门“吱呀”响了一声,张阿婆该是起来收腌菜了。她总说秋雨最凉,腌菜缸若淋了雨,整坛菜都会变味。我趴在窗台上看,昏黄的路灯下,她的身影裹在宽大的蓝布围裙里,脚步有些蹒跚,却仍细心地用塑料布把缸口扎得严实。记忆里,祖母也总在这样的天气里腌萝卜,她会把萝卜切成细细的条,撒上粗盐,再浇上自家酿的米酒,坛口封上红布,说是要等第一场霜落了才好吃。那时我总急着尝,趁祖母不注意,偷偷掀开布角捏一根,咸里带着甜,还有米酒的清冽,是后来再没尝过的味道。


雨越下越急,檐角的水流渐渐连成了线,“哗哗”地砸在石阶上,溅起细碎的水花。我忽然想起后院的那口老井,井台是青石板铺的,常年湿漉漉的,长着薄薄的青苔。小时候我最怕走那井台,总觉得青苔滑,会把人摔进井里。祖母却笑着说,井是活的,青苔是它的衣裳,有衣裳的井,水才甜。她总在清晨去挑水,木桶撞在井壁上,发出“咚、咚”的声响,像在和井说话。后来父亲在院里打了压水井,老井就渐渐被遗忘了,井口盖了块木板,上面堆着些旧花盆。去年秋天我清理院子,掀开木板时,竟发现井里还积着水,水面映着头顶的石榴枝,像一面碎了的镜子。


不知过了多久,雨势稍缓,远处传来几声犬吠,混着雨声,倒显得更静了。我披了件厚外套,提了盏旧马灯去后院。马灯是父亲的,玻璃罩上蒙着层灰,点亮时,昏黄的光透过灰尘,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走到老井边,我蹲下身,轻轻掀开木板——井里的水面竟涨高了许多,离井口只有半尺远,雨水还在顺着井壁的砖缝往下滴,“嘀嗒、嘀嗒”,像是井在呼吸。我把手伸过去,指尖刚碰到水面,就被那股凉意惊得一缩——比缸里的水更凉,却带着股清冽的甜,和记忆里祖母挑上来的水一模一样。


井台边的几株野菊开了,黄的、白的,星星点点地散在草丛里。雨打在花瓣上,把花瓣压得低低的,却没折断,反而更显精神。我想起去年秋天,在山里见到的野菊,长在石缝里,开得比这里更盛。那时也是下着雨,山路泥泞,我却舍不得走,蹲在那里看了许久。山雨比城里的雨更野,砸在岩石上,溅起的水花能飞到脸上,凉丝丝的,却让人心里敞亮。那天我摘了一小束野菊,插在随身的玻璃瓶里,回来的路上,雨停了,阳光从云缝里漏下来,照在花瓣上的水珠上,像撒了把碎钻。


回到屋里时,天已微亮。雨还在下,却没了先前的急,变得缠绵起来。我把马灯放在桌角,重新翻开那本旧书,夹着银杏的那一页,纸边已有些发黄。银杏是前年秋天在老家的院子里捡的,那时祖父还在,他坐在门槛上,看着我捡银杏,说这树是他年轻时栽的,如今已能遮天蔽日。去年冬天祖父走了,走的时候也是下着雨,雨不大,却下了整整一天,像是老天在哭。那天我把捡来的银杏都撒在了祖父的坟前,想着等明年春天,会不会长出小树苗来。


窗外的雨还在敲打着青瓦,天井里的瓷缸已经满了,水面漂着几片石榴叶,像小船一样打转。我起身去煮茶,茶是去年的秋茶,用陶罐装着,打开时还能闻到淡淡的桂花香。水开了,我倒了些在瓷杯里,茶叶在水里慢慢舒展,茶香混着雨声,漫满了整个屋子。我捧着杯子站在窗前,看着雨丝织成的帘,忽然觉得,这秋雨哪里是在涨秋池,分明是在涨心里的时光。那些逝去的人,那些难忘的事,都像这池里的水,被雨一浇,就慢慢浮了上来,清晰得仿佛就在昨天。


远处的天渐渐亮了,雨丝在晨光里变成了金色,像无数根细针,缝补着夜的痕迹。巷口的包子铺飘来阵阵香气,混着雨水的清冽,让人觉得踏实。我想起小时候,每天清晨,巷口的包子铺都会飘出这样的香气,祖母会牵着我的手,去买两个肉包,包子刚出锅,烫得要两手倒着拿,咬一口,汤汁会顺着指缝流下来,暖得人心里发甜。如今祖母不在了,包子铺还在,只是掌柜的换成了年轻人,包子的味道,却还是老样子。


雨还在下,只是更细了,像牛毛一样,落在脸上几乎感觉不到。我推开院门,走在湿漉漉的巷子里。石板路被雨水洗得发亮,倒映着两旁的屋檐和天空的云。巷子里的人家渐渐醒了,开门声、说话声、孩子们的笑声,混着雨声,组成了最寻常的人间烟火。我走到巷口,望着远处的山,山被雨雾笼罩着,只露出淡淡的轮廓,像一幅水墨画。路边的梧桐树,叶子已经黄了大半,雨打在叶子上,偶尔有几片飘落,落在积着水的坑里,漾起一圈圈涟漪。


我忽然想起李商隐的那句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从前读这句诗,只觉得满是离愁,如今站在这秋雨里,却读出了不一样的滋味。这秋池里涨的,哪里只是雨水,还有那些藏在岁月里的思念、回忆和人间烟火。它们像这雨一样,无声无息,却一点点填满了心里的空缺,让平凡的日子,也变得温柔起来。


回到院子里时,雨已经停了。太阳从云里钻出来,照在天井的瓷缸上,水面闪着粼粼的光。石榴树的叶子上还挂着水珠,风一吹,水珠滚落下来,砸在青石板上,发出清脆的声响。我蹲下身,看着缸里的水,水里映着我的影子,也映着头顶的天空和石榴枝。忽然觉得,这秋池就像一面镜子,照见了过去,也照见了现在,而那些逝去的时光,从未真正离开,它们只是化作了雨,化作了水,化作了这人间的每一缕烟火,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轻轻叩响我们的心门。


我起身回到屋里,把那本旧书合上,小心地把半片银杏夹回去。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书页上,温暖而柔和。桌上的茶还冒着热气,茶香里混着淡淡的桂花香,还有雨后泥土的清香。我知道,这样的秋晨,这样的秋雨,这样的秋池,会像那些难忘的记忆一样,永远留在我的心里,在某个需要温暖的瞬间,轻轻泛起涟漪。

(图片源于网络。创作不易,请勿侵权。)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8

标签:美文   秋雨   散文   祖母   银杏   瓷缸   井台   青瓦   野菊   雨水   水面   包子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