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张学良终于从长达五十多年的软禁中被释放。
这位曾经在中国历史上叱咤风云的“少帅”,在被记者问到“您最佩服谁”时,脱口而出一个名字:周总理。
张学良,1901年生在辽宁海城,家里老大。他爹张作霖是东北赫赫有名的大军阀,外号“老帅”,在民国初年的军阀混战中混得风生水起。张学良从小就被当成接班人培养,耳濡目染的都是权力斗争和军事实务。
1928年,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黄姑屯事件直接把张学良推上了前台。那年他才27岁,就得接管东北三省,成了奉系军阀的新头儿。
接手之后,他干了一件大事,叫“东北易帜”。简单说,就是把东北的旗子换成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表示跟蒋介石的国民党合作,把全国名义上统一起来。
不过,好景不长。1931年,日本搞了个“九一八事变”,直接侵占了东北。张学良当时想打,但蒋介石让他“不抵抗”,结果东北就这么丢了。
真正让张学良名留青史的是1936年的西安事变。那时候,日本侵略越来越猛,蒋介石却一门心思打共产党,完全不顾外敌。
张学良看不下去,跟杨虎城一块儿把蒋介石扣了,逼他跟共产党合作抗战。他最后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对抗战起了大作用。
事变后,他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结果自己被扣了,从此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软禁生活。一直到1990年,台湾当局才放了他,那时候他都快90岁了。
张学良被放出来后,记者问他最佩服谁,他没多想就说了周总理。为啥?得从西安事变说起。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把蒋介石抓了。当时情况乱得一塌糊涂,蒋的部下急了眼,差点要打过来,共产党那边也想趁机干掉蒋。就在这节骨眼儿上,周总理代表共产党去了西安。
周总理头脑清楚,做事稳。他到西安后,没急着挑事儿,而是冷静分析局势。他知道杀了蒋只会让中国更乱,对抗日本也没戏。所以,他跟张学良、杨虎城谈,前提是蒋得答应停内战,一块儿打日本。
张学良后来回忆,周总理先是支持他抓蒋,说这步棋走得对,能逼蒋正视日本威胁。后来又劝他放人,说为了大局得忍一步。周这前后两手,既大胆又稳妥,把张学良说服得服服帖帖。最终,蒋介石同意合作,张学良放了人,西安事变和平收场。
张学良佩服周总理,不光是因为这事儿处理得漂亮,更因为周总理脑子活,讲道理,能屈能伸,而且真心为国家着想。比起蒋介石的固执和小心眼,周总理显得大气得多。
张学良后来说,周总理那几天在西安的表现,简直是“神来之笔”,让他打心眼儿里服气。
张作霖是东北王,从土匪出身混到军阀头子,手腕硬得很。他那年代,东北是块肥肉,日本、俄国都盯着,他愣是靠着左右逢源,把地盘守住了。奉系军阀能成气候,全靠他打下的基础。张学良小时候跟着张作霖,见多了他怎么跟人斗智斗勇。
不过,张学良跟他爹性格不太一样。张作霖是老派军阀,讲实力,讲手段;张学良更倾向国家统一,有点理想主义。所以他佩服张作霖,可能更多是敬畏那种生存能力,而不是完全认同他爹的做法。
张学良还提到过毛主席,这听着有点意外,毕竟他跟共产党算不上一个阵营的。但仔细想想,也不奇怪。
毛主席那时候是共产党的老大,带着红军打游击,最后硬是把国民党赶到台湾,建了新中国。张学良虽然没跟毛直接打过交道,但西安事变后,国共合作抗战,毛的影响他肯定看在眼里。
共产党当年被国民党围剿得差点完蛋,毛主席愣是带着人走长征,熬过来,还翻了盘。这种韧性和战略眼光,张学良自己身上也有点影子,比如西安事变那股子敢干的劲儿。
1990年被放出来后,张学良去了夏威夷,过起了低调日子,2001年去世,活了整整100岁。
这几十年软禁,他想了很多。九一八丢东北,他一直觉得遗憾,说自己没顶住压力。西安事变他倒不后悔,觉得那是为了国家好。他被关那么久,外面世界变了样,但他心里那几个佩服的人没变。
周总理、张作霖、毛主席,这仨人代表了他眼里的三种厉害:周总理的智慧和胸怀,张作霖的硬气和手腕,毛主席的魄力和远见。
参考资料
张学良传奇一生经典镜头 .新华网
[1]李务起.(2023).“丰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在版图”——从郑成功到张学良的爱国心谈起.统一论坛,(06),
69-73.doi:10.13503/j.cnki.reunification.forum.2023.06.021.[1]朱宇.东北抗日义勇军与张学良的西安事变[J].“九一八”研究,2019,(00):162-169.
更新时间:2025-04-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